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
2020-05-26张俊生
张俊生
企业财务共享指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管理监督等一应事务均由财务共享中心负责处理。这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目标的必然。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工作分散至若干科室、部门各自管理,在小规模、简单系统背景下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而当企业规模逐步扩大至集团模式后,财务工作分散管理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只有实现统一化、集约式管理方能在更大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重要性
(一)降低沟通成本
将企业财务数据、管理监督汇集至一个共享中心的典型意义在于可大幅降低沟通成本。传统层级型管理框架下,来自于基层一线的财务数据需要经过中间若干管理环节汇总至财务部。在数据报送过程中,任何中间环节都会随机产生不同程度的沟通成本。多环节叠加之下,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随机成本必然大幅增加。
在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时,中层管理数量相对较少,财务数据报送过程产生的沟通成本或可忽略不计。而当企业逐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无论是财务数据产生的节点还是体量往往较早期呈指数级扩大。而中间环节亦难以避免持续增加。两相叠加之下产生的沟通成本便难以预估。
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数据产生的端口与共享中心之间几乎不存在中间转发环节。点对点报送实现了扁平化管理,不仅有助于降低沟通成本,而且大幅压缩信息往返时间,对提高管理效率极为有益。
(二)提高管理品质
财务共享中心管理的另一优势在于提高了财务数据的透明度。由于数据在平台上充分公开,凡有权限和使用需求的节点均可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按需浏览或下载使用,如此便可在最大限度上规避人为“暗箱操作”的可能。
不仅如此,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支持,高度公开和透明的财务数据还可通过机器计算和汇总分析自动生成报表、报告,供有需要的端口采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传统模式的常见问题
(一)降低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
传统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完全依賴人工操作,往往受到财务人员个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深刻影响。出于对会计准则的个性化理解,以及对会计实务的关注角度差异,同样类型与内容的财务数据经不同财务人员稽核后往往出现不同结果。这不仅阻碍了日常财务工作顺利开展,而且极易对资产、负债、利润等最终结算产生连带影响。
不仅如此,出于维护各自部门利益的目的,少数管理者与财务人员或可利用人工操作的便利中途截流或转移企业资金或收益。这不仅极大损害了企业整体利益,而且由于人为干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造成企业财务数据披露失真、失实,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一旦投资者信心彻底丧失,企业便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二)增加潜在风险
正如前面提到,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人工作业、分散管理极易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外影响企业形象和投资者信任,对内则可能误导企业决策,大幅增加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一方面,人为暗箱操作打破了企业资金、资源等的合理流动与优化分配,在满足少数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同时损害了企业全局的收益和利润。另一方面,失真、失实的财务数据必然造成企业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统计结果名不符实,不仅易使企业战略规划误读、失当,且降低了对于市场变动的敏感度。无论是对提高资金、资产安全性还是推动企业生存发展而言都是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机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平台化管理已成为绝大多数规模化企业的首选。基于网络与信息技术支持的管理平台需要满足统一标准、充分量化的基本前提。即,企业打造财务共享平台、构建财务共享模式需要首先建立健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机制。
这不仅是指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产生的财务数据需要遵循一致的客观标准,也包括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需要统一认识、标准化操作。
同时,为了实现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管理的全方位和立体化,各项财务数据的采集和形成需要充分细化、量化,使其能够为管理平台快速识别并计算、分析。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为了提高平台自动化计算和智能化分析的效率,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打破信息壁垒,充分融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不能缺少覆盖企业整体的数据采集活动。而对不少规模化企业来说,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与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相似,也经历了一段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散到集约的过程。早期的财务信息化往往局限在财务部门相对独立的局域网内部,且与生产经营等其他节点间未能充分联接。其后的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信息化管理手段被采纳,形成了由点到面的铺陈格局。然而缺乏足够经验导致这些相对独立的平台之间兼容不足,难以快速高效地融合并行。这就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化平台与其他管理系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隔膜,严重时更接近于信息孤岛状态。
信息壁垒的存在不仅阻碍了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对于财务数据的全面汇集、整体分析,而且制约了中心及时有效地开展针对各节点财务活动的监督工作。一旦财务活动存在监管真空地带,不仅必然导致潜藏财务风险,且随着信息壁垒的持续存在,类似内控失效的状态还将愈演愈烈。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增强破除信息壁垒力度,使前后端产生的财务数据尽快且充分融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企业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而且应当通过持续升级技术打通不同局域网之间的端口连接,形成涵盖从财务到生产经营的全管理体系。
(三)落实责权归属,提高安全水平
网络与信息技术在光速传输与海量存贮的显著优势之外,不可避免存在网络安全的现实问题。每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讨论议题中,安全始终是不容或缺的核心之一。对企业而言同样如此。财务共享模式固然较传统人工管理优质高效,但强烈依赖技术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在安全性方面的脆弱性。因此,落实责权归属,提高安全水平将是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模式的又一焦点。
平台化管理提高安全性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筑好防火墙、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和修补漏洞,而且随着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权限设置正在成为决定企业财务共享安全操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出于对原始数据的妥善保管目的,能够修改或删除财务数据的权限分配当慎之又慎。除了管理员,应当仅仅局限于企业最高管理者。但即便拥有了修改或删除权,系统也需要留下操作印记。这一点应当参考区块链技术,秉承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帐原则,实现财务数据的永久留存。
不仅如此,考虑到企业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客观现实,具有较高级权限的岗位应当在财务共享平台上形成对应的自动控制节点。即,财务共享中心应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形成联动机制。一旦高级别权限出现调岗或离职,则人力资源平台的数据变动将第一时间送达财务共享平台,同时由系统对该权限自动加密锁定等。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不仅是将过去分散的财务数据汇集至整体化的平台,也是打破信息壁垒并大幅提高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的举措。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财务共享模式也使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实现科学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可能。而更为积极的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将更有条件和机会实现财务风险的提前预警、自动分析和智能建议。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全面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与科学化水平,也是借助技术加快企业整体管理架构实现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作者单位: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