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初探

2020-05-26陈剑波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常态

【摘要】新型城镇化概念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内涵十分广泛,基本涵盖所有的传统城建行业,包括热力、燃气、自来水、污水、市政道路和市政设施管理等。此阶段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高速度扩张,通过适度超前的城市基础建设,吸引人口聚集,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关注点由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总行根据中央精神,进一步提出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口径,聚焦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厦门市具体情况,研究厦门市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常态;提质升级

1、城镇化发展规律探索

世界上各国城镇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三种不同模式,包括英美发达国家模式: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主要依靠第三产业为推动力量,如美国目前的三产结构为1%:22%:77%。日本和德国模式: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始终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后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相当。拉美国家模式:第三产业的占比不断走高,并超过第二产业,虽然城镇化率较高,但人均GDP始终在较低水平[1]。

中国城镇化进程根据内生原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个阶段城市开始外延式扩张,类似于商业模式中的原始积累阶段。中国主要通过土地财政成功地把公共服务未来收益资本化,支持城市包括框架、道路等在内的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压低工业地价,减免未来税收,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给予巨大补贴,扶持了制造业的发展。第二个阶段城市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增长,规划更注重以人为本,这一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由粗放式的布局转为精细式的升级,相关规划包括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水系统治理、综合环境治理、医疗教育资源整合与调整、轨道交通系统等。在这个阶段,城市能否产生经常性的税收,以维持城镇基础设施(诸如交通、环卫、环境整治等)服务的运营性成本,成为跨过城镇化第二阶段的关键。第三个阶段是逐步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相关的环境系统、官网系统、物流系统和交通系统等实现信息化管理。

2、厦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

2.1总体情况和特征

根据市统计局调查数据,截至2017年末厦门市城镇人口357.3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9.1%,略低于日本水平(日本2011年城镇化率91.3%),领先于全省全国,已达到城镇化高级阶段。厦门城镇化特点包括:(1)城镇化水平高位平缓提升,全市城鎮化率每年提高约0.1个百分点;(2)城镇区域不断扩大,全市重大功能性项目持续向岛外新城配置;(3)人口集聚能力强,近五年来平均净流入人口规模达175.4万人,外来人口比重达到43.7%;(4)产业结构层次高,厦门土地产出率由2010年的1.3亿元/平方千米提升到2017年的2.56亿元/平方公里,全国排名第四。(5)全市6个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思明区与湖里区城镇化率均已达到100%,同安区和翔安区的城镇化率仅为70.5%和58.7%。

2.2 厦门市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政策

根据厦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发的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要点:一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包括岛外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新型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特色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二是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推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协调发展,深化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三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其中包括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其中包括加大金融机构对城镇化重点领域的支持作用。

3、厦门市新型城镇化下一步发展思路

3.1跨岛发展

岛内外发展布局不平衡依然存在,思明区与湖里区城镇化率均已达到100%,发展空间有限,而同安区和翔安区的城镇化率与岛内相比差距明显,实施跨岛发展势在必行。岛外区域在基础设施方面,诸如自来水供应、公共停车场、垃圾处理厂建设等仍存在缺口,坚持全域统筹、岛内外发展一体化是厦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提升的重中之重。

3.2注重特色小城镇建设

厦门目前小城镇发展规模偏小,人口聚集度和产业聚集度不足。岛外23个镇(街)户籍人口超过5万人的镇(街)仅8个,占三分之一左右。特色小镇产业建设强调“特而强”,而厦门市整体产业基础薄弱,除了旅游业外,存在主导产业定位不清晰、缺乏产业支撑、招商引资进度滞后等问题。而且小镇创建前期资金投入大、任务艰巨,回报期长,部分小镇建设对政府财政支出依赖度较高。后续厦门市拟进一步明确特色小镇产业定位,创建一些工业集中区强镇、文化创意重镇、旅游休闲名镇等特色小城镇,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

3.3注重城市联盟协作

进一步带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是福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以厦漳泉同城化为支撑,辐射龙岩与三明,进一步加强五市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深化民生服务领域交流合作。目前,省里推进经济协作区发展的主要工作,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二是编制协作区发展规划,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台账,主要包括轨道交通、新机场、铁路、水利、产业园、集成电路和医院等。

参考文献:

[1]陈明珠.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城市转型及其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7.

[2]郑庆玲.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作者简介:

陈剑波(1986—),男,汉族,福建晋江人,副处长,本科学历,单位:国家开发银行厦门市分行,研究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新常态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