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2020-05-26吕亚
吕亚
“融资难融资贵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呢?就是小微企业征信难,征信贵。根本问题就是数据鸿沟的广泛存在,金融机构希望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无法很顺畅,低成本得到。”在5月18日举行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就供应链金融问题如是说。
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无疑是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这项工作不做好,金融业就难称功德圆满,难以达到支持经济发展的目的,难以使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协调。
一、供应链金融能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所谓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对核心企业的管理,以及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更好地掌握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具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减少金融风险。事实也是,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并不时地指责银行缺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意识时,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存在的征信难、征信贵,也就是银行很难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风险状况。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都存在财务数据不齐全、不准确、不真实的现象,因此,银行也就无法对企业提出合理的授信,无法控制信贷风险。也正因为信息不透明、不真实,信贷资金投放以后的使用状况,银行也无法掌控,导致一些企业将资金挪作他用,甚至炒房、炒股、理财、发放高利贷等,形成一边融资难、一边乱花钱。如果供应链金融能够得到有效运用,毫无疑问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化解这方面的风险,也使得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能够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避免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知道,真正为大企业提供配套的中小微企业,一般都是踏踏实实从事实业的,也是认认真真做产品的,有的企业,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为了为大企业做好配套服务,也为了能够让企业在配套服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投入了很多资金用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技术的研发与提升。因此,这些处于供应链中下端的企业,一般都运行得不错,需要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如果有资金做支撑,很多企业都能够做大做强做优。痛点在于,由于中小微当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存在着一些不走正道的企业,甚至有一些骗子企业。而银行所掌握的数据,又无法有效判断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银行在资金投放时往往出现孩子与水一直抛的现象,为防不良企业,把好企业也一起防了,继而出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善供应链金融,让供应链金融为银行信贷资金投放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数据支撑和信用支撑,那么,银行就能够依据这些数据,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那些为大企业配套、实实在在从事实业、专心致志做产品、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企业,就可以在供应链金融的支撑下,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服务,就不可能出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相反,那些原本就不是真做实业、不做产品、不提供配套服务的空壳企业、骗子企业、不务正业企业,就可以排除在银行资金的支持之外,使其难以制造金融风险,损坏金融市场秩序,从而大大提高银行资金的支持效率、提高银行信贷支持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建立一个能够符合供应链金融要求的信息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不仅有来自于政府部门对中小微企业信用情况、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的数据与分析,也有来自于大企业对小微企业供应情况、配套情况、信用情况的数据与分析,而银行则能依据这些数据和信息,迅速及时地对中小微企业的征信情况进行分析,做出是否给予资金支持决策。那些实实在在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微企业,自然会得到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那么,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也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重要的,供应链金融在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还能产生净化市场、让良币驱赶劣币、促进企业提高信用水平和市场形象力的作用。那些滥竽充数、违法乱纪、欺诈欺骗的企业,也将越来越难以生存。所以,加大供应链金融建设,提高供应链金融水平,对于完善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都会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掌握着巨量企业信息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二、用开放增强金融业危机感
众所周知,十九大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推出的新举措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在去年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后,今年又推出了12条开放度更高、涉及面更广、放开范围更大的新举措。如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问题,去年规定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入股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包括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20%,对于部分高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适当放宽比例。而此次的12条新举措,就明确规定,全面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入股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这也意味着,只要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入股股份制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时,已经不需要再考虑持股比例的问题,而只需要看参与投资的银行是否符合投资条件,能够满足投资需要。只要条件符合、目标明确、动机端正,就可以不受持股比例的限制,能够更好地进入到金融领域。毫无疑问,对于金融业发展、特别是地方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注意到,在如何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问题上,新的举措并没有像过去一样,单就外资给出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而是明确指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入股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时,都不需要受持股比例的限制。也就是说,金融业对外开放,不只是对外资银行,对量资银行、特别是民资持股比例很高的银行,也一视同仁。事实也是,虽然从传统口径上看,批准设立的民营银行只有17家,比例还比较低。但是,如果客观全面地看,由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已超过了一半。其中,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农商行和保险公司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达到43%、56%、83%和49%。应当说,金融业开放度已经很高。而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金融业的开放度也将进入一个新起点、新平台,真正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受发展环境和经济增长需要的影响,对外资是给予了很多“超国民待遇”的。也正因为如此,民间投资者一直有一种被外资和国资压着竞争的感觉。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对外资需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特别是对市场主体公平性要求的不断增强,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在逐步取消。首先就是表现在税收政策上,过去对外资企业的减免税政策,已经全面取消。在其他方面的“超国民待遇”,也都给予了完善和优化。外资来中国,只能享受与国资、民资同等的待遇。正是因为待遇越来越公平,地位越来越平等,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也越来越强,竞争的效率越来越高。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明显提升。而此次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是将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设置相同的条件,建立相同的标准,明确相同的目标。关键就看,投资者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以及拟受让股权的银行对入股者有什么样的条件和需求。
毫无疑问,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外资和民资银行全面入股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挑战最严峻的,是金融监管工作。如果金融监管跟不上脚步,制度规则等不能同步推进,将对金融业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同时,也很难形成平等竞争的格局。所以,必须加大金融监管改革步伐,让金融监管能够与金融业对外开放同步推进、统筹规划、超前布局,真正把金融业开放工作做好。并用开放倒逼金融业改革,让金融业增加危机感,强化紧迫感,增强责任感。如此,金融业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就不只会“抓大放小”、“锦上添花”、“釜底抽薪”,而是会大小兼顾、雪中送炭、雨天送伞。小微企业融资难、贵的问题,也会得到较好解决。(作者单位:中共镇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