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的对策研究

2020-05-26焦晶王祥宇

今日财富 2020年14期
关键词:供给村民农村

焦晶 王祥宇

随着全面小康的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活动形式单调且层次较低、村民参与不足,本文就此分析并提出了加大重视及投资程度、培养高素质农村文化服务队伍等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水平提高的对策。

一、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中的不足

(一)农民日常文化生活内容单调且层次不高

每年农闲阶段村民闲暇时间增多但可以参与的活动少,闲聊、广播、电视成为主要载体,甚至出现赌博等违法行为,进而诱发其他不良恶性事件,影响公共文化氛围以及社会治安。从年龄结构看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不足,年轻村民可以通过手机等途径获取文化、娱乐资源,但内容以游戏、刷视频甚至网络赌博为主,品质有待提升。

(二)农民在现有公共文化活动过程中参与度不高

农民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对象,在文化活动中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场所、内容、形式往往不能吸引农民参与。日常劳动之余,除了小广场跳广场舞之外,没有更多其他活动形式能够吸引较多居民参与。单调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对提高整体公共文化水平作用有限。

(三)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多年城乡二元结构下,即使农村经济有所发展,其公共文化供给水平和质量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赶得上城市水平。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老年大学、文体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事业单位工作及退休的专业人力资源充分,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质量也较高,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供给与城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重视不够且投入不足

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经济收入、人居环境都有较大改善。与经济扶贫相比,“文化精神扶贫”方面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不足。2020年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攻坚年,扶贫成效是政府工作考核的关键指标,占据了各地尤其基层政府的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使得文化建设暂时不能得到足够重视。同时,与农村经济建设领域、城市公共文化经费投入相比,农村公共文化发展建设明显投入资源少,这也导致了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源不足等,成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工作人员存在不能专职、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能力不足等现象。一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依赖乡镇工作人员组织和主导,乡镇扶贫、异地搬迁等“重要”、“紧迫”工作已捉襟见肘,文化服务工作很难被放到首要位置,缺乏专门人员从事相关活动的组织;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工作人员年龄整体偏高,少数地区甚至安排留守老人值守,农业生产类图书采购书目编排、组织读书会等无力完成,其工作内容仅限于看护硬件设施,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提升;工作内容简单枯燥加之待遇水平不高、没编制等原因,使部分愿意扎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也出现流失。

(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落后且管理不善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主要项目包括乡村图书馆、露天影院、文化活动中心宣传栏等。很多地区乡村图书室陈旧不得维护甚至部分村只有一块牌子;有的村落没有文化活动广场,无法实际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满足农民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多数村落建设有的图书阅览室,除场所简陋外,还存在藏书少、更新慢、开放时间短等问题,不能对经济生产、提高村民精神修养起到帮助作用。部分地区出现文化活动场所闲置、农村图书馆借阅人寥寥无几进而被挪用、挤占,甚至被用来从事赌博等活动。基础设施建设较齐全的地方,也因为城镇化进程、手机互联网急速发展等原因,无法吸引青年人员而主要成为了老年人活动所,公共文化设施成为老年文化活动所的代名词,这就更加阻碍了青年人利用这些资源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使得已有基本设施出现了滑坡倒退。

(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上述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源不足的基础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管理制度也不健全。首先,与前述人力资源短缺相关,有限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岗位目标责任制处于缺位状态。人员工作内容、责任不明确,工作随意性强,对其工作难以考核,也就丧失了根据考核结果奖惩的可能性。分工不明加之考核、奖惩制度的缺失,很难应用竞争等机制促进人员积极性,促使其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就更无从谈起。由此,工作人员消极倦怠、基础设施不得维护、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即使有管理制度的地方,也出现了把制度当摆设,其所起的实际约束作用不强。

三、提升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

隨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扶贫事业取得了长足成效,各级政府在扶贫领域投入的资金和精力相当可观。未来可适当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倾斜,提高公共文化供给中人力、物力资源质量和水平。各级各地政府要意识到脱贫不仅是吃得饱、穿得暖,经济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的基础上,精神文化生活也要他“脱贫”。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融资、捐赠等多种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模式,调动多方面力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形式,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投入力度。

(二)建立和培养高质量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首先,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重视农民主体地位。各地可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形式,调动农民尤其中老年村民积极性,带动民间文化表演团体发展。部分有资源的地方,还可以将农村文化发展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推进旅游业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活动,也可以提高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各地基层政府统筹协调当地文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服务工作,并就农民实际需求开展培训。第三,各地设置专门岗位,限定最低服务年限,并给这些岗位工作人员未来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如在公考中设置特定岗位,吸引相关专业优秀大学毕业生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三)统筹城乡资源合理规划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未来10年我国预计有2亿人口将实现城市化或就地城镇化。面对这一趋势及当前城乡公共文化供给差距,要做好长远规划、整体布局,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科学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队伍。对接近城市、未来实现城镇化的人口,可以依托城市现有资源,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如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的利用率和覆盖范围。对于将长期留住农村的人口,首先要主抓现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前述提高投入的基础上进置村民感兴趣、对经济发展、精神修养提高有助益的书籍。同时根据村民爱好,在能吸引较多村民参与的广场舞活动中增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内容。

(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管理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并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将主管单位领导评价、工作人员自我及互相评价、村民评价结合起来,尤其突出村民评价的比重,评价指标体系要详细简明,方便村民理解并作出客观评价。建立评价体制基础上要结合评价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给予工作中做出成就、有创新的人员适度的经济奖励,在县乡范围内用汇报演出、表彰会议等形式加以宣传。(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供给村民农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