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疫情的生命教育课

2020-05-26夏平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

夏平平

[摘 要] 人的生命是多维度的,包含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认识生命的本质,进而增强生命意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生命教育”这堂真实的大课,思索生命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关键词] 生命教育;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命價值观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顾明远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人的生命是多维度的,包含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三者皆不可偏废。

最好、最真实的课堂源于生活实际,此次面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重大危机,所呈现出的教育契机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疫情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上好“生命教育”这堂真实的大课,思索生命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一、从抽象到具体,感知自然生命的珍贵

人的自然生命是个体生命存在的载体,也是最基本的生命形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强调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同时,不能轻视生命本体的存在,甚至更需要教师完善对学生关于自然生命的教育。

在教学中,从抽象到具体,是形成系统理论知识的科学方法。面对这场疫情,学生首先会紧张:什么是冠状病毒,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如何有效地做好自我防护?复杂的医学知识,初中学生一定不能理解和掌握,只有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高深的学科知识形象化,才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这里,教师可以利用漫画等形式讲解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也可以播放关于病毒传播的动漫小视频,利用漫画、动漫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趣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

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教育才能真正有效。朱永新说,“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是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在家待久了,同学约你出去打球,你去还是不去?如果选择去,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选择不去,理由又有哪些?如确需出门,在不同情境不同场所,怎样做好自我防护?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相关做法、原因等各主题元素用层次图表现出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抽象的防疫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自我防护的认识与理解,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自然生命。

二、从感性到理性,凸显社会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社会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延伸,是生命与生命间相互交往的过程。

对于这次疫情,相关专家学者研究表示,病毒极有可能与食用野味有关。非洲的埃博拉、17年前的“非典”,都有猎食野生动物有关,这样的伤痛还未远去,病毒又再一次出现,此处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生灵,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肆意践踏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危害的是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通过疫情产生原因的分析,联系到相关自然灾害,从感性层面的共鸣,进而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认知: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都和我们人类生命息息相关,敬畏自然、有所戒惧、有所约束,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自觉,这是我们做好自我防护的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太多打动人心的故事。前方,医护人员为挽救生命英勇无畏;后方,广大群众为守护生命心手相连共克时艰。一批批逆行者,用奉献和信念托起了生命的希望。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镜头,都深深打动和感染着我们。但如果学生仅仅只是感动,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还停留在学生感性的认知上,并不能真正凸显人的社会生命的意义。教师应适时启发学生思考,美丽逆行者,究竟“美”在何处?进而引导学生分析:生命怎样彰显出价值?能够自愿承担责任,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付出自己的爱心,方能彰显出生命的价值,同时能够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自觉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围绕着人与自然,我们与他人的生命关系,引导学生要敬畏生命,建立起关怀生命的意识,从我的生命走向“我们”的生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

三、从当下到未来,追求精神生命的丰盈

人的精神生命是基于自然生命而发生的,主要指人的心理及精神面貌,每个个体都应该重视精神生命的铸就与提升。

在武汉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和部分患者一起跳起了广场舞,专注于读书的“清流哥”更是被网友纷纷点赞。乐观积极的画面传递着决胜疫情的信心。面对病魔表现出的一种从容乐观的心态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体验呢?其实可怕的不是病魔本身,而是对生活可能失去的希望。挫折是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生命的可贵也在于生命也是有韧性的,我们需要正视挫折,发现、挖掘自己生命的力量。

生命也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在举国上下共克时艰的关键节点,如何才能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更加充盈是主题教学的落脚点。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总结分析,做好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强身健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兴趣爱好,陶冶高尚的情操;坚持学习,坚信知识和本领就是力量;关注新闻,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该环节,既是结合疫情,立足当下对挫折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未来人生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学会欣赏生命力量,体悟生命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由内而外地驱动自己去努力提升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出色的人生答卷。

参考文献:

[1]刘慧.生命教育的涵义、性质与主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2]张晓红.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 2003(2).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
论初中英语生命教育中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探究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