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念好“自身资源”这本经

2020-05-26颜林忠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5期
关键词:风格肢体教学效果

颜林忠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都有赖于丰富资源的支持。随着课改的深化,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打主意”,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展示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教学所用,为课堂服务。

[关键词] 资源;情感;语言;肢体;风格;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们把关注和期望的目光聚焦到教师身上,看看教师有没有捕捉信息资源的意识,能否做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教师。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少教师或忙于校外收集资料,或困于网上选择资料,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与浮躁。笔者认为,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无须舍近求远,追求“大而全”,首先就是要念好教师“自身资源”这本经。教师的人格形象、情感态度、知识与能力、思维方式、生活阅历等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影响。那么,如何挖掘和利用教师这种以“自身”为载体的课程资源,来保证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进行深思的问题。

一、善用情感资源

教育是师生共同的生活。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最先注意的是教师的形象。为了让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要保持强大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创设友爱、和谐、合作、温馨的课堂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领学生感悟学习的趣味、生活的美好。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課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教师要怀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注视每个学生的眼睛,穿梭于学生之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觉得课堂“总是充满生机”的。只有师生在感情上彼此信赖,思想上水乳交融,才能使学生敢思、敢想、敢问,勇于创新,打开数学思维的大门,对数学充满兴趣,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角。

教师要创建一个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快乐主宰课堂,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让他们独立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与教师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中,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只有当学习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方式,学习也才能促进整个人的成长。

二、妙用语言资源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尤其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简约、缜密、激趣、启思和逻辑性,规范地使用教学用语。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感到温暖如春风,自然而然地“信其师、从其行”。因此,教师应该用好课堂教学语言这门艺术。

1.课堂用语要严谨简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教师要正确掌握学科的特点,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掌握其知识内部联系和相关的联系。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叙述就应合乎逻辑,正确讲解书本中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不应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不犯科学性的错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逐步理解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学语言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要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提高课堂信息交流的效率。

2.课堂用语要新颖幽默

要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必须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语言它不是书面用语,也又非口头用语。要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就需要教师学会运用新颖幽默的语言打动他们的思维情感。让深奥的知识明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更能令人接受。”幽默是一种高级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精妙的幽默语言能让人精神欢乐,可让学生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对学生的学习探索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

教师上课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寓教学于趣味之中。例如,当教师要进行操作示范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就来一句:“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课堂上学生面对挫折时,教师说道:“勇敢点!别怕,老师个子高,天塌下来,有我顶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是在和老师并肩作战。幽默的语言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使学生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数学课上,教师在保证课堂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小故事,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等,让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课堂上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能得以放松,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到达知识的彼岸。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课堂语言修养,上课时注意音高适宜、快慢适中、语意清楚、抑扬顿挫、情真意切,让学生有一种听觉享受。

三、智用肢体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大都运用讲述、多媒体展示、操作、讨论等形式来开展。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研究结果显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肢体语言(姿态、表情和动作等)占表达的55%,这足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它有时能表达言语所难以表达的内容,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成为交往的唯一形式,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果。

1.眼神。教师要用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慈祥的目光洒向教室的每个角落。教师要借助眼神传情达意,用严肃的目光告诉他“不可以说话了”“不能做小动作了”,遏制学生不规范的课堂行为;教师用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的眼神传递的是赏识、是宽容、是提醒。实践证明,亲切的眼神能打开学生心扉,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聪明的眼睛会说话。教师要适时地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发挥眼神“润物无声”的引导、教育作用。

2.手势。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西塞罗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可见,教师的手势是课堂中最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教学技巧之一。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常交头接耳,教师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动作,示意部分学生终止违纪行为。当学生遵守纪律时,给予鼓励的手势。课堂上可以对一些事物的形状、长度、体积等用手势来描摹,化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联想。在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教学增添亮色和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教學活动中,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支持与信任。运用恰当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能很好地表达教师的情感,学生会觉得教师平易近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肢体语言是小学教师的重要语言,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肢体资源,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果。

四、享用风格资源

时下,各种思想、观点相互撞击,不少教师盲目跟风,迷失在众多名师的课堂光环之中。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比较表象性,什么东西时髦就用什么,依葫芦画瓢地照着做,没掌握名师的方法精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哪一个教学方式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有它的适用范围及前提条件。不同的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喜欢旁敲侧击用激将法;有的教师巧于激疑布惑;有的教师喜欢开门见山拨云见日;有的教师胜于妙语连珠;还有的教师的课堂朴实无华,却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些方式(方法)对他人来说是“妙招”,而对你来说可能就是“孬招”。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我潜能,用心捕捉、筛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源,盘活、优化校内外课程资源,使之内化成独有的、优质的课程资源。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主张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并且具有稳定性的表现,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形成。教师要学会从教学经验走向教学思想,从模仿走向教学创新,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从教学自觉走向教学自信,走向教学自由。教师必须了解自我(能力、思维、品质、言语表达、个性倾向等),从实际出发,扬己所长,独辟蹊径,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统一起来,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

作为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从事教学的理想境界。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善对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不断地“内修”自我,锤炼专业素养。让研究成为一种需要,让教学成为一种享受,从自身条件出发,结合个人特长或教学需要选择突破口重点攻关,形成教学风格。教师要巧用自身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产生情感共鸣,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展的成长乐园。

教学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挖掘,随时都会发现惊喜。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理应进入课程,为教学所用。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风格肢体教学效果
肢体写作漫谈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