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分析

2020-05-26张楚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

张楚

摘 要: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基层博物馆建设与发展也面临新挑战,如何将博物馆运行效果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进一步着力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实用价值,提升博物馆吸引力。

关键词:全民文化素质;公共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基层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日益多元化,这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受重视密切相关[1]。现代博物馆在基本职能基础上,其建设与发展的一大重心是发挥教化作用。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与参观者之间建立起桥梁,构建新的体验模式,加强参观者的认知,为达成这一重要使命,博物馆需积极变革,从实际出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园丁”作用。

1 现状分析

1.1 主要表现

当下,大部分基层博物馆服务大众的主要方式仍是展览,服务形式单一,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公共文化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服务形式已難以满足公众需求,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的实现,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没有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大部分博物馆依然维系着传统的被动服务,侧重于保护性展览,未充分考虑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没有将建立双向交流列为工作重点,游客在此模式下,不但难以深入了解文物内涵,参观积极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二是展出内容单一。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活动,但展出的数量有限,能够展示的主题也不多,难以满足公众需求,且部分博物馆存在展品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等问题,影响展出效果。三是没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作用。讲解员是博物馆在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角色,然而,简短的解说难以达到预期的宣教效果,单向输出不利于增加公众的参与感。四是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性、创造性不足。文化创意产品能够促进博物馆宣教形式多样化丰富化,是易于为公众接受的传播方式,也深受公众青睐。但其开发对创造性有较高要求,大部分基层博物馆创造力不足,没有能够较好地结合市场需求,创造具有自身特色与标识的产品,单一化问题较为明显。五是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部分博物馆配套服务不齐全,或是客容量较小,或是停车位较少,或是休息设施不足等,均影响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1.2 原因分析

一是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尽管社会上对博物馆的职能已有统一的共识,但实际运营中,仍然是传统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三性两务”存在明显的重此轻彼,工作重心仍然是提供单向的展示,做好馆藏的研究与维护,忽略了受众的需求及宣教的重要性。二是解说专业人才不足。文物解说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既要了解其历史也要了解其中的地域文化知识,对解说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且需经过实践积累才能较好地承担起这一职能,仅仅是照本宣科不但灵活性不足,也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三是资金不足。财政资金在投入基础的维护与运营后,能够应用于发展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已不多,虽然近年来通过文创产品等经营实现了一定的创收,但这些仍处在摸索阶段的项目,收入也十分有限,而配套设施的完善、新技术的应用、文创的开发等均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2 改进建议

2.1 树立良好服务意识

工作人员是推动各项改良措施的重要力量,应开展人员专项培训,转变观念,强化人员素质。通过专项素质培训调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从上至下加强服务理念,转变以往专注于研究与保护工作的认知,加大对宣教工作的重视程度,着力于改进宣教方式,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工作目标。以人为本,关注游客参观的体验与感受,强化服务意识,使游客能够充分享受“精神食粮”,在参观中放松身心,有所学有所得,感受历史的厚重感[2]。对所有游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断完善服务细节,升华服务理念,营造和谐的文化传承氛围。与此同时,可通过相关法律知识与道德培训等,强化人员职业道德,严肃工作纪律,高质量完成文物保管、展出等工作。

2.2 充分发挥解说的社会教育作用

解说是宣教必不可缺的环节,解说员素质关系到文化传播的质量与效果,而与文物相关的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应注重解说专业培训,一方面学习历史知识,加强知识储备,了解文物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解说技巧,增强解说的灵活性与趣味性。解说员需要面对的游客年龄、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只有具备扎实的文物知识和解说能力,才能发挥解说的积极作用,与游客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灵活应对游客提出的各类问题,助力游客文化知识的有效获取。

2.3 整合资源丰富展出内容

不同的博物馆从管理机制、职工队伍,到研究方向、藏品以及主题等均各有不同,加强交流,促进资源与信息的有效共享,不但各博物馆均能从中获益,且能最终惠及公众[3]。博物馆各自藏品数量有限,内部管理机制参次不齐,交流能够促进相互间的学习,结合实际,对自身公共服务进行完善,取长补短,推动博物馆健康发展,全面改善行业服务水平。规模较小、文物较少的博物馆,通常难以自行开展完整的展览,规模较大、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受空间、环境因素影响,难以实现预期的资源利用。二者可通过合作,弥补各自展览的局限性,形成良好行业发展氛围。此外,通过加强联系,可联合多个博物馆开展专题展览,如书法专题展览,联系相应博物馆,整合所有符合主题的书法藏品资源,集中展览,为公众提供一场高质量的书法展示,最大程度的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

2.4 加强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不少游客在游览时获取了大量的知识,然而游览结束后往往难以形成深刻记忆,而购买纪念品的方式有助于文化知识的二次传播。好的文化创意产品不只是商品,也是文化知识的浓缩,能够促使游客回忆起所参观的某件文物,或是其特殊审美特性或是相应的历史典故等,从而增强观众形象化认知,增强记忆。因此,应重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性,不但能够体现出馆藏特色,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且符合游客审美及消费需求,刺激其购买欲望[4]。设置专门区域供游客欣赏、购买特色文化纪念品,帮助文化知识“走出去”,也有利于创收。

2.5 优化配套设施建设

将资金应用于改善公共服务的各项工作上,在保证基本功能之外,着力改善相应配套设施。如扩大展厅、扩建停车场、建图书室等。博物馆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较多,而文物价值高且保管严格,对展览环境有较高要求,游客众多,不但影响游览体验,也不利于文物保护,因此,在建设展厅时,出于保证参观秩序与体验的目的,基本没有休闲座椅。针对这一情况可优化展厅设置,扩大展厅客容量,保证展厅空间充足,避免人员拥挤影响文物观赏。此外,可设置能够查阅文物相关知识的图书室或电子阅览室,注意针对不同群体改进相应设施,如为老年人提供坐垫,为幼童提供专门的座椅等。过去,公众脑海中的博物馆透着威严与神秘,如今,文化需求多样化,不少游客是出于休闲娱乐等目的参观博物馆,针对这一变化,博物馆应在保证基本展览、参观基础上,增设体验区、休闲区等作为游客休息歇脚区域,提供人性化服务。

3 结语

随着时代进步,博物馆面对公众期待、外部驱动等因素,承担了多种职能,需从人员素质、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变革,为博物馆注入新活力,增强传播的互动性,宣教的精细化,满足公共不同的体验需求,优化公共服务,为文化强国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志祥.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幸福柯桥——以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07):121-124.

[2]褚敏.对县市博物馆工作的创新思考——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J].新西部,2018(30):69-70.

[3]傅才武,张伟锋.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效率、规模收益及“拥挤”现象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10):72-81.

[4]王淑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8(08):119-120.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
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精神指导行动: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
论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问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