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近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健康教育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躯体家属障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是一类疼痛多持续6个月以上,患者常难以忍受,因此反复就医,经常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过分依赖镇静止痛类药物,社会功能受到损害或缺失,反复在综合医院检查无生理或躯体病变,无法给患者合理解释的疼痛障碍,疼痛的发生多与情绪或心理冲突等社会问题有关[1]。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失眠、疼痛、心悸症状[2],如果未及时有效治疗,会伴发消极和自杀行为[3]。由于患者痛苦万分,病程长,不停的求医问药做检查,给家属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国内外很多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患者的近亲属中38%~96%存在心理问题,常表现为抑郁、焦虑、社会功能不良和躯体症状[4-5]。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又会影响患者,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6]。因此,对近亲属做全面的、系统的、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来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患者的家属,均为患者直系亲属。入组标准:①其患者符合《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诊断标准。②家属无精神病史③家属无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滥用史④家庭近期无重大事件发生⑤人组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年龄22~60岁,无交流障碍,符合标准的患者家属共计52例,7例中途退出,45例完成研究。男性1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9.4±7.1)岁,已婚42例,离异2例,再婚1例,大学10例,高中8例,初中22例,小学5例,入组家属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每位患者入院后第1周完成对其家属的SCL-90、SDS、SAS测评,统计结果。第2周由主任医师对家属进行疾病的知识讲解:第①次讲解疾病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第②次讲解临床表现、诱因、治疗、用药;第③次阐述家属在患者治疗期间起的重要作用;每次30 min以上。第3周由主管医师向家属讲解:第1次讲解疾病的治疗特点,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第2次讲解心理治疗的方式方法,比如森田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认知疗法等。每次40 min。第4周主管护师向家属做健康教育:第1次分享护理心得,向家属讲明家属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给家属布置作业,让其观察患者存在的问题、表现、评估患者病情。第2次了解家属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总结家属发现的患者的问题;第3次邀请主任医师一起和患者、家属现场提问互动,直到家属疑虑消除;第5周再次对家属行SAS、SDS测评;并告知家属,以后随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定期出院后随访,随时给予指导,给予家庭健康教育。

表1 病例组SCL-90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

表1 病例组SCL-90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

表2 健康教育实施前、实施后、SAS、SDS比较()

表2 健康教育实施前、实施后、SAS、SDS比较()

1.3 观察指标:比较家属SCL-90因子得分与常模差异;比较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家属SAS、SDS分值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版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统计学检验,进行t或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家属SCL-90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见表1。

2.2 健康教育实施前、后,SAS、SDS差异:见表2。从表2的统计数据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后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实施前,同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许多研究证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数具有“神经质”的个性,其特征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过度关注躯体不适的症状和自身的健康状况[7]。由于这类患者反复就医、检查、治疗、疗效不好,造成家庭经济困难[8],导致家属心理压力很大,长期的心理压力,使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敌对情绪,成为社会上一群心理亚健康人群,如果不能给与相应的关爱和帮助,他(她)们很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社会功能减退[9]。在研究过程中,多数家属已经暴露心理问题,有的家属称自己活着感觉没意思了,太痛苦了,看着患者痛苦为他感到痛苦,想着自己要被折磨疯了,觉得整个生活都没意义了;多数家属不愿出门,怕碰到亲戚朋友询问,不知道如何回答,更害怕别人漏出鄙夷的眼神;少数家属甚至变得脾气暴躁、易怒,容易与别人冲突,过后觉得是自己憋疯了。诸多研究证实,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使得患者的支持系统减弱,家属对患者的关怀减少,有的患者甚至被遗弃,导致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反反复复,并不断加重,不断有报道,精神病患者出现自伤、伤人等危害社会安全的事件发生。研究表明[10],和谐的、团结的家庭环境,利于患者康复;破碎、冷漠的家庭会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家庭成员的关心帮助、陪伴、鼓励,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而健康教育可以纠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提高家属对患者的照料水平,降低病耻感,减轻心理负担,从而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治疗成功率[11]。可见,患者的近亲属在患者生活、治疗、疾病康复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注意语言表达技巧,态度和蔼可亲,语言要通俗易懂,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告诉他(她)们,此时的焦虑、抑郁和各种担心属于正常反应[12]。教会家属简单的,在生活中容易实施的原则、技巧,比如多倾听,多鼓励,不批判,不纵容,不过分关注,理解患者的痛苦,默默陪伴患者左右,在患者病情好转时有序渐进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家属患者需要他们的关心、陪伴、支持,合理正确治疗,患者必会走向康复。增加家属的信心,患者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健康教育实施后,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猜你喜欢

躯体家属障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