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2020-05-26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 营口 115000)
子宫内膜癌是指在子宫内膜上皮区域发生的恶性肿瘤病症,50岁以上围绝经期妇女为子宫内膜癌高发群体,属于妇科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在全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病例中的占比约为20%~30%,近年来国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2]。传统的手术方案以开腹方案为主,结合患者病理分期,分析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切除癌变子宫及其他转移病灶,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的缺点[3-4]。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腹腔镜手术在恶性肿瘤病例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和推广[5]。为了探索更加科学的手术路径,本文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就不同手术模式的实践效果展开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4例。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验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癌;②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6]为Ⅰa~Ⅱa期;③术前行MRI检查患者腹腔、盆腔均无肿大淋巴结。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疾病;②术前接受过化疗或放疗;③转移癌、晚期子宫内膜癌病例;④手术禁忌证;⑤临床资料缺失。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年龄28~52岁,平均(43.73±6.29)岁;包括鳞癌23例,腺癌7例,腺鳞癌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53岁,平均(43.64±6.13)岁;包括鳞癌22例,腺癌7例,腺鳞癌3例。全部患者均获知情权,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
1.2 方法:患者避开经期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术前1 d做好胃肠道减压、备皮等操作。在此前提下,观察组行腹腔镜术治疗,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脐上缘约1 cm处行长为1 cm的横向切口,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组织。逐一穿刺2、3、4、5穿刺口,置入举宫器和手术器械,在距离子宫旁约3 cm处使用超声刀离断韧带,双极电凝止血,分离阔韧带前后腹膜组织,于髂水平处用双极钳夹闭骨盆漏斗韧带,使用超声刀离断,采用相同方法处理对侧附件。向下分离双侧宫旁组织,使用超声刀分开膀胱子宫,返折腹膜,自两侧分开,使阴道前壁充分显露,明确输尿管走向,避免损伤输尿管,使用超声刀离断输尿管隧道入口处微向上局部的子宫血管,电凝止血,采用同样方法处理对侧。分开直肠,返折腹膜,下推至直肠约1 cm处,使用超声刀离断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单级切开阴道前穹隆,于宫颈外口紧贴游离子宫,退出举宫器,自阴道取出双附件、子宫。堵塞阴道,沿骨盆漏斗韧带断端,打开后腹膜,使腰大肌充分显露,使用超声刀清除脂肪结缔组织,使生殖股神经暴露在视野下清除髂动脉、右侧髂总动脉及其周围的淋巴结组织。显露旋髂深静脉,游离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脂肪组织,显露髂内动脉,游离淋巴结脂肪组织。在闭孔神经上方处清扫闭孔窝淋巴结,使用相同方法清扫对侧盆腔淋巴结,经阴道取出清扫的淋巴结。使用可吸收线缝合阴道残端,肠线缝合穿刺孔,用敷料覆盖穿刺口。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截石位,保持头低臀高,常规消毒铺巾,留置导尿。切开肌肉、脂肪组织,入腹后观察盆腹腔,游离双侧骨盆漏斗韧带,行卵巢静脉高位结扎处理,离断双侧圆韧带后,打开膀胱,将其返折至腹膜,下推膀胱。离断双侧子宫动静脉、双侧子宫主韧带、骶韧带,沿阴道穹隆处环扣子宫,游离子宫颈,缝合阴道残端。开放阴道直肠间隙、输尿管隧道,切除腹主动脉、盆腔局部淋巴结。冲洗术腔,关闭后腹膜,逐层缝合,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②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切口愈合不良、感染、淋巴囊肿、肠梗阻。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3.0处理6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P<0.05,即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对比: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相关报道显示,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案相比较,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在盆腔淋巴结清扫效果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二者均可有效清除病灶,近期效果相近,但腹腔镜术方案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7-8]。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排气、手术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采用的手术方案在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方面效果相当,但观察组采用的腹腔镜术方案可有效减少手术操作对盆腹腔组织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为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初步研究,这是因为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术凡可有效开阔术野,提高盆腹腔组织内部器官及血运状态的清晰度,促使医师能够更加精准地使用双极电凝、超声刀等能量器械,提高止血效果。同时通过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内的正压力也可发挥良好的压迫止血效用,进而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本文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采用的手术方案可有效防控尿潴留、肠梗阻、淋巴囊肿等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初步分析,这是因为在观察组采用的手术方案中,医师可利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放大病灶及其邻近组织,放大程度约为6倍,从而提高术野和病灶局部解剖结构的清晰度,尤其是在闭孔窝淋巴结清除操作中,传统的开腹方案无法充分显露闭孔窝深处血管,而在腹腔镜手术中可清晰显现闭孔窝血管,减少手术操作对闭孔窝深处血管的损伤。有报道显示,与传统的开腹方案相比较,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精确、术中组织器官损伤程度轻、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进而有效减少了并发症事件,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9-10]。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吻合,有学者[11]对9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腹腔镜术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方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二者淋巴结清扫数目相近。结合本文实践操作发现,尽管腹腔镜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部分需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肿瘤患者而言,仍需接受开腹手术治疗,且腹腔镜术对医师个人的操作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术者必须同时掌握妇科肿瘤手术操作原则和腹腔镜手术技巧,因此在临床中仍需根据患者病况选择相适应的手术方案治疗患者。
综上所述,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在腹腔镜的辅助作用下,探查盆腹腔组织、血管分布情况,减少器官组织的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