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2020-05-25张明珠
张明珠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尤其是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增加教学有效性,注重有效教学与技术运用,对每一位教师势在必行。
关键词:课改形势;人才培养;主要问题;课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030-02
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那些传统课堂模式的单一化,死板化,被动化已经被打破,从而出现新的教学课堂模式:如自主检测,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展示点拨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种有效的交往互动,从而将获得的知识才能内化,增长的模式才是货真价实的,培养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被广大教师积极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在教育相对滞后的地区,学生在接受这种全新方式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探究合作的参与个别化
新型的教学课堂模式就是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积极的参与合作,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首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见解,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将每个组员不同的观点得以汇总,形成小组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位组员既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起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在本组中,由于组员之间的知识,能力,技巧,表达等方面存在各种差异。一些思维敏捷,能力较强的学生,总是第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思维比较慢的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时间一久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提出的问题不加以思考,只是把其他同学的观点照抄,养成了一种不爱思考,怕思考的依赖性,这种合作学习只能成为优秀生展示的舞台,从而产生优秀生更优,差生更差的两种严重的分歧。这样的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2.探究合作的互动的简单化
合作学习,应该有很多种方式,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但从我们课堂来看,学生在进行交流合作时,老师却成了一位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虽然说小组合作是将学生的思想,方法给予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但学生完全不能替代老师。教学不仅是老师与学生双方互动,更是多项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元化的互动过程,更是及时将师生之间相互获得的知识及时交流,及时反馈,而不是一个人做甩手掌柜。
3.探究合作的评价表面化
在合作探究中学习,讨论的结果是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要以小组的总成绩,总体表现作为奖励的根据评价的重心将由以小组各个打分。但在很多老师的课堂普遍存在这种问题:在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时,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往往是“我的观点……”,“我觉得是……”,“我认为……”,往往不是代表本组的意见,而仅代表个人的意见。而老师将对小组的评价是“你回答的很全面”,“你的方法很好”。从而导致了不科学的评价。合作评价的表面化还体现在:偏向于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对小组评价;偏重于合作结果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其次教师授课时忽视学生的习惯、专注度等评价,尤其很少關注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同学,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不科学的。
4.探究合作的个人情感化
从教师的实践授课角度看,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陷入误区。在学习方式上,人们普遍将“发现学习”认定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有效果的学习的发生并不是以某种学习方式为条件的,接受学习不等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并不等同于有意义的学习。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适合运用的情况。
第二,在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表现出课件使用泛滥,教学手段单一。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热衷于运用课件,内容冗杂。在谈及高效课堂时,似乎就是指教学运用多媒体,好像课堂教学不用多媒体就意味着落后没有创新。
第三,课堂的评价方式不当。教师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评价机制,总是在课堂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随意给小组或组员加分,并且各个教师加分是不同的。另外,教师缺乏激励性语言。大部分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好、不错”等,缺乏实质性地点评,方法的指导。
第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会灵活处理教材:学校规定什么就是什么,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有被动接受。这无疑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提高。
第5.在教学改革中,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考与素质教育对立,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只讲考试的内容,以考试的效果评价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教学即使有较强的效果,也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从课堂听课的层面认为高效课堂的建立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老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注意合理性,公平性。首先,建立小组人数应该是六个人以下。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个人的才能展示。其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优化组合,使每个组的能力相当。这样分组可以互补互利,互相促进。
(2)创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由于同组员是异质分组,一些学生思维较慢,考虑问题不全面,小组长应该让这一部分同学先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的讲话,并能找出他的不足,给予指导。在这期间,如果有同学口头失误或本质上的失误,不应该采取嘲笑或轻视他人。
(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让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合作因我而精彩,我因合作而骄傲”的意识,让合作成为我们每个组员的一种本能反应,让合作成为一次“谈天说地”,“畅所欲言”的场所,当然这里确切的是指让每个组员都以主人翁意识,不应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当一个“甩手掌柜”,无所事事,更应该有管理者的风范,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或进步的喜悦,增强合作学习观念。
(4)建立完善的合作评价
老师在评价时应该客观,公正的评分,更应该要注重过程。一是评价时应该从个人到小组。让个人竞争到小组竞争,以促进各组成员的积极性,二是评价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态度,方法,参与程度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也有机结合表现最突出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从实践的层面认为:
第一,确立“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观,课堂教学目标惟有具体性、操作性、有效性才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的素质的提升。
第二,提倡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即强调知识的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是围绕教材核心人物或事件师生相互交流,民主对话所产生的意义、价值,是知识、情感、个性、素质持续不断的创新生成。
第三,注重生产、双向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生成与新知识观的内在精髓是相通的。在生成过程的课堂教学中,教授知识成为教师与学生围绕知识资源进行双向建构的活动。
第四,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关注过程的评价旨在引导、鼓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感受知识生成的激动与欢欣,释放知识过程性的教育功能,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具有共同的内容、标准、要求,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正视课堂学习的差异性,实质上是尊重知识的多样性与人之存在的个体性。
总之,通过师生共同实践,针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困惑,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民主与创新型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本着“一课一得”的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可行性强、实践性强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1]柴可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路与对策[J].中小学校长,2001(04):19-20
[2]金法.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路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8(05):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