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韩源词汇现象
2020-05-25刘家佑
摘要:近年来,“韩流”文化掀起了全球性的热潮,自然而然对汉语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之中。这种影响明显地体现在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中,通过分析这种变化,可以对我们研究语言规范、促进我国语言文化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现代汉语,韩源词汇,“韩流”,语言规范
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两国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频繁的交往。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韩国演艺产业抓住这一时机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韩流”的热潮。韩国的综艺、电影电视剧、K-POP(Korean Pop Music,即韩国流行音乐),甚至包括汗多的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韩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都随着“韩流”的热潮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提升了韩国文化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自古以来就与韩国一衣带水的中国自然而然地也受到了此次热潮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年轻人中表现尤为明显。青年群体出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有更加积极的追求,同时他们主张标新立异,对“韩流”的积极认同和接受也是他们表明自己独特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对青年人群体文化产生影响并且影响最大的应当是语言文化的影响。我们知道,语言接触首先造成词汇的变化,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即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韩源词汇。由于韩语与汉语源远流长的关系,在探讨汉语中的韩源词汇之前,首先要介绍韩语汉字词回流的问题。
一、现代汉语中韩源词汇的几种类型
韩源词汇指的是自于韩语,并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造后进入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那一部分词汇。本部分的类型分类方法主要依据韩源词汇与汉语的相关性的高低,由相关性从高到低分为韩语汉字词、韩语固有词和韩语吸收的西方外来词。
(一)韩语汉字词回流
韩语汉字词是指韩语中使用的并且可以用汉字表示出来的词汇。公元15世纪,朝鲜世宗大王在位期间创立了《训民正音》,创造了朝鲜自己的文字符号。在此之前,朝鲜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借用中国的汉字作为其书写工具。韩语汉字词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汉语词源的汉字词,包括中国古代的典籍以及古代汉语口语;二是近现代日语源的汉字词,主要涉及经济、科技等方面;三是朝鲜民族自创的汉字词。
所谓的韩语汉字词回流,指的是随着以“韩流”为主导的韩国文化产业向中国的输出,韩语汉字词回流入汉语语言系统的过程。但韩语汉字词产生的背景复杂,中韩两国社会、历史、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韩语汉字词与现代汉语词汇在词义、词性等方面并不完全对等。
因为韩语汉字词在现代汉语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形,所以这种韩源词汇的形式是数量最多,同时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一种形式。但因为“韩流”现象仅在一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所以大部分的表达方式并没有被大众接受。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以管窥这种现象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例1 担当(??)
“担当”这个词是源自汉语的词,进入韩语中意思发生了改变。“**担当”这一词组结构源于韩流中的偶像团体文化,用来表示团体中在某个方面特别突出、具有某种优秀特质的成员。韩国偶像团体在出道时,经纪公司会给每个成员作出官方定位,外貌最好的成员被称为“颜值担当(?? ??)”,跳舞最好的被称为“舞蹈担当(?? ??)”,唱歌最好的被称为“主唱担当(?? ??)”。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担当”的表达中,韩语中的“??(擔當)”与现代汉语中的“担当”虽然在词义上基本相同,但是在用法上有着细微的差异。韩语中的“??(擔當)”是一个他动词,其语法规则是“宾语+他动词”,这种语法结构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存在的。现代汉语中的“担当”可以做动词,比如“担当这个责任”;也可以做名词,比如“有理想、有担当”,这两种用法都与韩语中的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会使这个词在刚进入现代汉语系统时对人造成迷惑,但是随着韩国偶像文化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尤其是中国本土偶像文化的逐步成长,比如《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综艺节目的火爆,人们对这种表达的借用越来越多,同时汉语中对这种表达的借用也随之增加,甚至形成了汉语中独特的缩略形式,比如“舞担(=舞蹈担当)”“颜担(=颜值担当)”等各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吸收和再创造能力。
例2 水木剧(???)
“水木剧”是一个韩语中自创的汉字词,其意思是指在每周三、四播出的电视剧。随着韩剧在中国的风靡,这个词在追剧的人群中广为使用。
在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收到汉文化的影响,对星期称呼为曜日(??),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分别是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水木剧是在星期三、星期四播出,所以被称为“水木剧”。相应地,也有月火劇、周末剧等等。但是“水木剧”这个词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原因,是因为在中国影响比较大的几部韩剧都是“水木剧”,比如《屋塔房王世子》、《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由此可以大致看出,汉语中吸收韩语自造的汉字词时并不是全盘吸收,而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吸收,以方便称说。
除此之外,韩语汉字词回流的现象不胜枚举,比如“??(大賞)”(指的是奖项或荣誉之中最高的一项)、“??(社長)”(指的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或总负责人)、“???(私生飯)”(指的是那些喜欢跟踪、偷拍明星个人生活的极端疯狂的粉丝)、“????(下體失蹤)”(指的是由于上衣过长因而下半身服装特别短的一种穿衣风格)等。这些词语,有些已经不仅仅在“韩流”文化圈中使用,甚至走出圈外,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逐渐使用起来。
(二)韩语中的固有词语
除了对韩语中的汉字词进行翻译吸收之外,汉语中还通过直接音译或者结合其本意进行意译的方式,吸收了韩语中固有的一些词语。一方面因为在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可以称说,另一方面也没有专门地、成体系地对这些词语进行翻译,造成了对韩语固有词语翻译混乱的现象,一般都采用直接音译的方式,下面略举几例来探讨。
1.用汉语音译
在对韩语固有词语的翻译中,最常采用的方式便是直接在现代汉语中找到发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词称说。通过这种方式引进的韩源词汇占比重较高。比如“欧巴(??)”(女生对兄长的称呼)、“忙内(??)”(一个团体中最小的成员,相当于“老幺”)、“阿一古/哎一股(???)”(感叹词)、“哦多尅(???)”(译为“怎么办”)、“撒浪嘿(???)”(译为“我爱你”)、“阿扎西(???)”(译为“大叔”)等等。然而这种音译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下面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谈一下问题所在。
形式指的是语音方面。“??”中的“?”是一个圆唇的单元音,而并非汉语中“欧/ou/”这样一个双元音;“???”中的“?”发音时的舌位比“古”靠后;“???”中的“?”,组成这个字读音的辅音是舌尖前塞擦音,类似于汉语拼音中的“z”,这也与汉语中“扎”的声母“zh”截然不同。这样的音译不仅使人对词义摸不着头脑,同时也不能十分准确地描述韩语词的发音方法。
内容指的是词义方面。“??”这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指哥哥,但是在使用上有独特的色彩意义。在韩国,特别注重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是女生称呼与自己同一辈分且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的称呼,而男性对与自己同辈分且年龄比自己大的男性称“?(兄)”。但是在汉语引进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种文化上的差异,究其原因,大概是追星的“韩流”文化圈中年轻女性的数量居多,对明星通常以“??”相称。不仅该圈子中的人,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也对韩娱男星以“欧巴”相称,比如2014年4月人民网转载了一则题为《韩国“欧巴”变身中国草根》的文章,报道的内容就是韩国一娱乐男星出演中国一电视剧扮演草根的新闻。如今这个词已经脱离韩语的原意,成为了韩国男星的代言词,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叫他“欧巴”,反映出了人们对韩国男明星的崇拜、喜爱之情。
类似的例子还有“亲故(??)”(译为“朋友”),然而这一词的音译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本身是韩语固有词汇,但是经过汉语音译成“亲故”之后,就有了“亲朋、故交”的意象,与其本意“朋友”相关联。这是音译韩语固有词汇中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
2.用汉语拼音音译
韩语中的一些词,在进入到汉语系统时并没有直接与汉字相对应,而是借助了汉语拼音,直接地反映了韩语中该词的读音。这一类典型的代表是“??”一词,在汉语的使用中直接将其音译为“wuli”。
“??”意为我们,这一词有着韩国深厚的文化背景。从民族的角度出发,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强调“身土不二(????)”的观点,这就使韩国人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结和国家忠诚度,国家共同体意识特别强,所以韩国人对物品或人进行称说的时候总爱说“我们……”。例如“?? ?”指的是“我家”而不是“我们的家”,“?? ??”指的是“我爸爸”而不是“我们的爸爸”,甚至于会说“?? ??”(“我丈夫”而不是“我们的丈夫”)。这个词在汉语中使用时就没有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意义,其一般用法是“wuli+某明星名字”,例如“wuli韬韬”(指黄子韬)。因为在韩语中,这种用法多见于表达和自己相关性强或者亲近的事物,所以汉语中运用这种表达方式,传达的是一种对明星的喜爱、热爱之情。
上述两种翻译方式本身的问题有待商榷。一方面,运用汉语拼音,可以方便、简洁地标出韩语中对应词汇的语音状态。另一方面,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种翻译方式首先是不规范的。因为对于韩语固有词仅通过拼音翻译,既不能反映这个词在韩语中的本来面貌,又不能表现出它在汉语环境下做出的适应与融合的改变,仅仅通过读音是很难判断出任何信息的。不过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有其背后的原因。在“韩流”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统一文化圈的临近国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在年轻群体疯狂追捧“韩流”的同时,对于韩语中一些表达也趋之若鹜地追随和效仿。可是年轻群体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韩语本身的了解程度也各有差异,因此产生了许多诸如上述两种音译的不成熟的翻译现象。这种现象仍需要规范化的引导,否则很难长期在现代汉语体系中立足,更不可能进入汉语词汇系统。
3.结合本意进行意译
韩语中有一部分词的意义在汉语中有相对应的词汇或语素,在翻译这些词的过程中就采取了忠实于其原本意义的意译形式。这种形式既忠实于原语言,又便于说汉语者理解,这种翻译方式算是比较成功。下面略举几例来进行探讨。
例1 黑洞(??)
这个词经常出现于词组“游戏黑洞”中,指的是连简单的游戏都玩不好、一直出错的人。“??”在韩语中的意思为“洞,漏洞”,在“?? ??”(即“游戏黑洞”)这个词组中被翻译为“黑洞”。这种翻译兼顾了韩语中这个词本身的“漏洞”的意思,同时“黑洞”给人的那种深不见底、神秘莫测的感觉,也与“游戏黑洞”给人带来的惊讶和无奈有着相似性。因而这一词组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在不断增加,比如国内的人气综艺《快乐大本营》中的一期主题就是“成龙惨变‘游戏黑洞 谢霆锋自曝名媛照”,可见其使用的灵活广泛。
例2 花路(? ?)
“花路”是一个祝福语,这一词语经常用于词组“走花路”中,指的是祝福某人在未来的人生中可以走美丽、顺利、平坦的道路。“?”对应汉语中的“花”,“?”对应汉语中的“道路”,这一词的翻译就是结合了韩语的原意进行了意译。同时,“花路”给人一种“铺满鲜花的道路”的意象,充满了美好、有希望的象征意义,易于说汉语者接受。这一词组主要用于鼓励、安慰某个明星的情景,比如“一起走花路吧!”这种翻译方式既忠实于韩语词汇的本来意义,又能较好地适应汉语的语言环境,属于比较成功的翻译例子。
(三)韩语中的音译外来词
在韩语词汇中,有约70%的汉字词、20%的外来词和10%的固有词。可见,除了汉字词,韩语词汇中比重较大的就是外来词了。而对于西语外来词,韩语最常采取的方式就是音译,比如“???(ba-na-na)”(香蕉)、“???(si-to-li)”(故事)、“???(a-pa-te)”(公寓)等等。然而对于同样的西语外来词,汉语中部分词汇采取了和韩语截然不同的翻译方式,有的采取音译,但是大部分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词汇还是采取了直译或者意译的方式。
随着“韩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些在汉语中已经存在的外来词经过韩语以不同的形式再次进入汉语词汇中。例如,“???(a-i-dol)”是韩语中对“idol”这一英语词的音译,在汉语中译为“偶像”;然而现在汉语又对这个韩语词进行了吸收,采取了音译的方式,译成“爱豆”。又如,“??(mo-del)”是韩语对“model”这一英语词的音译,在汉语中翻译成“模特”,在“韩流”文化圈中将这一韩语词音译为“麻豆”。
这种翻译本身的合理性值得探讨。从韩语介绍到汉语中的外来词,大多在汉语中已经有了其翻译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已经很好的进入了汉语词汇系统,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如果对这些词汇再次进行翻译引进,而且是从其他语言系统而非外来词的语言系统中引进,势必会造成理解上的迷惑和使用上的繁复性。所以这种类型的词汇究竟应不应该在汉语词汇系统中长期存在,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韩源词汇的优缺点
针对上述几种对韩源词汇的类型,大致分析一下其中的优点与缺点,以对之后韩源词汇的引进起到帮助作用。
(一)优点
1.促进中韩文化交流
语言作为文化和文明的载体,是两国文化交流中最先发生变化的要素。而在语言接触时,除了语音之外,最先发生变化的就是词汇。通过吸收韩源词汇,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吸收和吸取“韩流”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
“韩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韩国的娱乐文化,尤其是综艺节目等娱乐项目。随着近两年我国本土娱乐综艺的飞速发展,借鉴韩国文化,吸收韩源词汇,成为了促进中国本土娱乐综艺飞速发展的助推剂。例如前文所举到的一些例子,如“黑洞”“**担当”“走花路”等,还有没有列举到的如“C位”“出道”等词语,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韩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中国娱乐综艺自身的发展。
2.丰富汉语词汇的表达
受制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因素,汉语词汇中对一些现象或者事实并没有相对应的表达。而韩语作为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同样作为思维的工具,其中隐藏的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内容,如果规范地吸收到汉语之中,必然会丰富汉语的表达。汉语之所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与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有着密切关系。吸收韩源词汇,有利于丰富汉语的表达能力,提升汉语的生命力与活力。例如之前所举的例子,“担当”这个词用在“**担当”这一词组里,实际上是吸取了韩语中他动词的用法,这种吸收使“担当”这一词在汉语中的用法更为灵活多变。类似的还有“出道”这一词。“出道”原来在汉语中解释为:(1)佛教指脱离六道轮回之苦;(2)方言:指年轻人走上社会,能够独立工作和生活。而随着韩国文化和韩源词汇的引入,“??”这一词被翻译为“出道”,指的是演艺公司旗下的练习生经过考核之后正式进入演艺圈开始艺人的活动。很显然,这一个韩源词汇的引入,增添了汉语词汇的意义,丰富了汉语的表达。
3.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韩流”文化圈中的群体大部分是青年群体。而正是这一群体,处于学习欲和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通过对韩国流行文化的了解,加上正确地引导,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韩语、深入系统了解韩国文化的兴趣。这不仅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益,更对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学习、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小的帮助。
(二)缺点
1.针对音译词
对于音译词来说,主要有表音不准、表意不明、重复冗杂等几方面的问题。
表音不准
對于音译词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准确或较为准确地表达源语言中某个词汇的读音。这种方式便捷高效,同时带有异域特色,使说话者明白其外来的本质。然而韩源词汇中的音译词,却存在大量表音不准的情况,比如前面分析过的“欧巴”“阿扎西”等一系列的韩语中的固有词汇,经过音译之后,偏离了其本来的发音面貌,不能较好反映出音译词的优点。相同的还有“米啊内”这一词语。“米啊内”是对汉语中表示“抱歉”意义的“???”一词的音译,然而这个音译并不准确。“???”中的“?”带有前鼻音,发音类似于汉语中的“安”,但是在音译使用的过程中却被音译成了“啊”这个音。因此可以看出,在对韩源词汇进行音译的过程中,表音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
表意不明
音译词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表意不明,常常会让人不知所云。在韩源词汇中,不仅没有克服这一缺点,反而很好地将其保留了下来。“欧巴”这个词虽然乍一看也是不知所云,但是因为其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所以渐渐被大众所熟知。然而绝大多数的韩源音译词没有那么高的普及率,所以会让人不知所云。例如“阿尼呦”这个词,实际上是对韩语中表示否定的“???”的音译。对于一个没有韩语基础同时又处在“韩流”文化圈之外的人来说,理解这个词的难度将大大升高。
重复冗杂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韩语中的音译外来词的再音译。因为韩语中音译的那些外来词,在汉语中已经有了相对应的表达,如果再对其进行音译引进的话,就会造成词汇的重复,不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比如前面列举的“爱豆”“麻豆”一类的词语,增加了人们记忆词语的量,不利于语言的简化与表达。
2.针对汉字词
汉字词是韩源词汇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这类词汇在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如表意重复等问题。例如前面所提到的“社长”,还有未提到的“会长”等表示职务的词语。在韩国文化中,职务按照以下顺序从高到低排列:会长(??)、部长(??)、本部长(???)、课长(??)、室长(??)。这些职位在汉语中都有相对应的表达,大致对应汉语中的董事长、部门经理、公司总负责人、科长、办公室主任。引入韩语的表达之后,就会产生表意重复的问题。同时因为这些表达和汉语中的在结构上类似(某某长),所以还可能会造成说话者的迷惑和混淆。
三、对待韩源词汇的态度
随着“韩流”在中国的普及,韩源词汇已经成为汉语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对待这种现象,我们应当采取何种态度,这是一个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
(一)积极吸收,为我所用
“韩流”现象在我国热度不减,韩源词汇在汉语中的影响也逐渐扩大。不仅“韩流”文化圈中的青年群体热衷于使用,各大媒体、娱乐综艺等也在宣传报道中运用韩源词汇,以丰富语言的表达。甚至于“欧巴”等韩源词汇已经成为了热词,在全民范围内广泛使用。所以对于韩源词汇,我们不能视作洪水猛兽,对其进行全面地批判与否定。要看到其丰富汉语表达、提升表达灵活性的优点,积极吸收韩源词汇,为我所用。
(二)針对问题,克服不足
虽然韩源词汇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韩源词汇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翻译不规范。究其原因,大致是引进韩源词汇时,最先接触到的一拨群体就是“哈韩”的青年群体。然而这一群体中文化水平差异大,对韩语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韩源词汇在引进的时候简单化、粗糙化的倾向。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加强韩源词汇引进的规范性。具体来说,可以寻找专门的翻译人员,优化翻译队伍,对于尚未引进的词汇严格把关,对于已经引进但使用不广的词汇稍加改进,对于已经引进且在民众中广泛使用的词汇积极引导民众规范用词。只有克服了这些问题,才能使韩源词汇在汉语的土壤中正常地生根发芽。
四、结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吸取世界人类文明宝库中的营养,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以邻为壑。对于“韩流”这一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对其视而不见。我们要积极吸取“韩流”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语言作为记录文化的载体,是批判性学习一个民族文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文化交流带来的语言接触带来的变化,最明显地体现在词汇上。所以,研究韩源词汇,对于我们学习、借鉴“韩流”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显锋.韩源词汇对中国青年群体的影响——以信息时代为大背景[J].文教资料,2018(16):53-55+81.
[2]于婧.现代汉语词汇的“恶性韩化”现象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8,16(05):65-68.
[3]孙雨欣,张方明.浅谈韩汉同形异义词对韩语教学的影响及教学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8):186-187.
作者简介:
刘家佑(1999- ),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在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