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盲点》看人性美探究实践?

2020-05-25黄天书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性美盲点电影

黄天书

摘要:好莱坞励志型电影于2009年在北美上线,这部片的内容虽然同主流文化不同,但因其饱含内涵的内容而获得了主流电影文化的认同,影片中也处处流露出温情和爱,体现出人性美的光辉。基于此,本文将以电影《盲点》为探讨对象,从各个人物角度进行分析并论述人物细节所体现出的人性美,帮助观众理解电影内涵。

关键词:电影;《盲点》;人性美;探究

“盲点”一词虽然是橄榄球术语,指四分卫球员身后所看不见的盲区,但在电影《盲点》中,“盲点”这一词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具有多层意思,所以从影片整体来看,以《盲点》作为影片片名,极具代表性。

一、电影《盲点》主要概述

要想剖析电影《盲点》内容,找出电影中人性光辉点的闪烁,首先要大致了解电影内容。在电影中,主人公迈克尔出生于一个黑人家庭,由于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吸毒,导致迈克尔智商低下,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关怀和关爱,迈克尔也因此养成了沉默寡言、内向自卑的性格,但幸运的是,迈克尔遇到了陶西太太一家人。陶西太太是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白人家庭,他们心地善良、热情,在一个雨夜收留了迈克尔,并在迈克尔成长过程中给予鼓励、迈克尔在感受到家庭温暖得同时,体育天赋也慢慢被激发,性格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开始变得乐观开朗。在迈克尔正式被收养后,他逐渐感受到家庭群给予的爱,并在家庭成员的关怀下开始重拾自信、追求梦想,并成功考入密西西比大学,成为国家橄榄球选秀状元。该片内容涵义丰富,为人们再现了美国2009年国家橄榄球队选秀状元迈克尔.奥赫的真实成长故事,也为人们生动体现了人性的美。

二、电影《盲点》所折射出来的美国文化

《盲点》全片中所折射出来最明显的美国文化就是美国人民所追逐的美国梦和美国精神。美国是个多民族融合的移民国家,移民到这片沃土的人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相聚到一起,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认为人人都是平等自由的,且可以不依靠任何人的援助走向成功。影片中,迈克尔正是如此,虽然他出身贫寒,但靠着自己不断地信念鼓励和不懈努力,开发自己的运动潜能,让自己成为五星高中毕业生,并凭借自己在橄榄球比赛中优异的表现成为国家橄榄球队的新星,迈克尔身上就体现出了美国人民所追求的美国梦和努力拼搏的美国精神。其次,陶西太太一家在影片中给予迈克尔鼓励安慰,引导迈克尔走向成功还体现了美国人民尊重个人价值的文化内涵,极具个人主义。陶西太太很尊重迈克尔,从来不为迈克尔做任何一个决定,但尊重迈克尔做的每一个决定,也尊重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在收养迈克尔之前还询问过家里人的意见,强调了个人人权的实现。

此外,影片还展现了美国浓浓的基督教文化。迈克尔开学当天,迈入校门时,校门上就清晰的写着“with men,this is possible;with god,all things are possible.”陶西太太身上也一直佩戴着基督教徒标志的十字架项链。在感恩节当天,陶西太太全家人还手拉手进行祷告,感恩上帝赐予的一切,全片突出来基督教文化在美国人民生活中根深蒂固的地位。

三、电影《盲点》中人物分析所呈现出的人性美

(一)从陶西太太角度来看

陶西太太同迈克尔是在一个雨夜接触的,当时迈克尔正衣着单薄而又孤独的冒雨走在街上,陶西太太同丈夫在观看完小儿子的话剧表演后一同开车回家,当看到迈克尔后,陶西太太先热情的做了自我介绍,而后表情略微严厉的询问迈克尔,为何在这个时间段去体育馆?体育馆已经关门,并让迈克尔诚实回答他今晚是否有地方居住,当迈克尔摇头回答自己今晚并没有地方居住时,她一脸坚定的邀请迈克尔来家里居住。丈夫肖恩事后回想陶西太太脸上的坚定表情时说:“这种表情我见过无数次,她要用自己的方法了,”这表明陶西太太不是第一次做这种帮助人的事情了,也从侧面凸出,陶西太太能在同一个人毫不相识的情况下进行帮助,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热情善良的人,展现出人性美。特别是在收养迈克尔后,陶西太太悉心教导迈克尔寻找自己的价值,激发迈克尔潜能,教会迈克尔如何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队友,引导迈克尔成长。

(二)从丈夫肖恩角度来看

肖恩第一次见到迈克尔时,是在女儿排球比赛离场时,当时迈克尔正在捡垃圾,虽然肖恩对迈克尔的关心和爱护并没有陶西太太明显,但肖恩一直在默默地帮助迈克尔成长。试想,如果当陶西太太提出收养迈克尔时,肖恩坚决不同意,那么迈克尔最后还是会流落街头,正是出于肖恩的善良和同情,迈克尔才进入了肖恩的家庭,并且肖恩在迈克尔的医疗监护人中签上自己的名字,还聘请家教帮助迈克尔提高成绩,能对一个毫无血缘亲情的人做到如此,正是因为肖恩有着人性善良的一面。

(三)从小儿子S.J角度来看

小儿子S.J性格活泼开朗,是整个家庭中第一个见到迈克尔的人。当所有人因为迈克尔的愚钝而嘲笑他时,S.J同迈克尔主动打招呼,并告诉迈克尔要微笑,让别人感受到善意,帮助迈克尔融入学校。当陶西太太收养迈克尔时,S.J没有嫉妒、闹脾气,甚至给予迈克尔关怀,像弟弟崇拜哥哥一样崇拜着迈克尔,把迈克尔当做最好的玩伴,并想尽办法对迈克尔进行橄榄球训练,开发迈克尔体育天赋,正是在S.J的感染下,迈克尔变得越来越开朗,同时也找到了自己价值所在。

(四)从大女儿柯林斯角度来看

虽然大女儿柯林斯对家中新出现的角色有些不适应,但她还是像家庭中其他成员一样默默帮助鼓励迈克尔。在陶西太太提出收养迈克尔时并没有反对,在学校主动邀请迈克尔成为同桌一同学习,在赛场上拉着拉拉队队员们鼓励迈克尔,它同陶西太太一样善良,无谓他人言语议论,认真用实际行动帮助迈克尔改變。

(五)从家庭教师苏小姐和柯顿教练角度来看

家庭教师苏小姐是肖恩请来帮助迈克尔提高学习成绩的,对于迈克尔考入密西西比大学来说,苏小姐功不可没。她对迈克尔严格要求,并为迈克尔每一点进步高兴不已,认真细心的教导迈克尔,让迈克尔感受到关怀,努力学习,找寻自我价值。

柯顿教练可以说是迈克尔的伯乐,他发现了迈克尔的体育天赋,并向大学极力引荐迈克尔,帮助迈克尔进入密西西比大学,他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迈克尔,正是因为如此,迈克尔才真正融入了球队,和队员成为了一家人般的关系。

(六)从迈克尔角度来看

迈克尔无疑是幸运的,得到了家人、队友、教师、教练的爱,但同时,迈克尔也拥有一颗感恩、善良、柔软的心,在发生车祸时,他可以毫不犹豫的保护弟弟,在比赛场上,他可以用自己的身躯为队友撑起发挥的空间,在陶西太太一家收养动机被质疑时,他可以挺身毫不犹豫的相信自己的家人,大家让迈克尔感受到了爱,也让迈克尔学会如何去爱,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才能有如此好的结果。

结束语

美国传奇励志电影《盲点》内有着许多展现人性美的细节,这部影片虽然是小成本制作,但其内容、影片内涵却获得了许多观众的青睐,并也因此在电影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从陶西太太、丈夫肖恩、小儿子S.J还是大女儿柯林斯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对迈克尔十分善良,饱含温情,迈克尔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影片也从各方面为人们展现了人性美,告诉人们,只要付出一些温情和爱,世界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魏文静,田耀.从电影《盲点》看人性美[J].环球纵横,2018(02):112-113.

[2]荆桂英.从审美心理看美国电影《盲点》[J].环球纵横,2018(05):116-117.

[3]魏文静,田耀.诠释美国文化的传奇故事——解读好莱坞励志电影《盲点》[J].电影评价,2019(01):116-117.

[4]周远梅.从象征角度诠释《盲点》[J].电影文学,2019(08):135-136.

[5]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人性美盲点电影
眼见为虚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性美探究
温暖的绝望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