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图”

2020-05-25蒋胥之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霍克尼图形艺术家

蒋胥之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绘画作品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主题多种多样。而所有绘画作品在创作之初都是艺术家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不管是生活百态,还是抽象的色块组合,画面上都有不同样子的“图”。“图”的描绘是艺术家的有意识表达,这是绘画创作的灵感来源。

关键词:“图”;绘画创作;有意识的表达

“一切图画都是对观看的记述。”这是大卫·霍克尼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来源最直观的描述。笔者认为这句话比较片面,图画的内容不仅仅是对肉眼看到景象进行记录,还有脑海中场景的憧憬和想象,当然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表达。同样是描绘一头牛,在一万七千年前,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上的牛可能是生活的物象,也可能是图腾或者一种精神寄托,我们已经无从考究。而毕加索笔下的牛,是从一个具象外形中抽象出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形象,展现他自我的艺术境界和人生追求,同时也在传递着立体派的审美。艺术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必然产物,不同时代的图画有其独特的意义。用线条和色彩画出画牛的图形,牛就成為了象征对象。衣服或者包装盒上的牛的图案是一种装饰纹样,为了美观。“图”是一个看似简单又复杂的字眼,其中包含着太多情感、意识及表达,而绘画的创作离不开“图”的形态、意义。

一、对“图”的解读——有意识的表达

绘画作品中都存在“图”。上文提到的图画是较为笼统的概念,可以把“图”分为图形、图像、图案来理解,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也能独立存在。不是随意涂抹的图画就能称为一件绘画作品,更称不上是艺术品。就笔者的创作经验来说,画面中会用规整的或是不规整的图形进行构思和勾勒,通过色彩和形状的组合形成的图像完成对事物印象的描绘,不同图形的搭配构成的图案点缀画面,甚至抽象地表达情感,都是有意识地用不同的形式表达情感。笔者将有意识的表达理解为对意象的描摹,首先需要有审美感觉和情感,其次才会对事物产生联系,发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呈现在画面上的不仅仅是一种记录,能够将想表达的内容画下来一定是因为其是特别的。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对其的解读有很多种。笔者赞同嘉川说的“唤起人们思绪和引起情感激荡的形式”,让人产生审美激情,以构建出一个精神世界,展现着生命力和热情。一旦成为形式,“图”就是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有一定的辨识度。林风眠的人物造型特点别有韵味,概括的五官刻画、线条的流畅圆润、和谐的画面形式感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语言,他在有意识地表达他的精神世界。图形可以引发联想,比如圆形可以代表太阳、杯口、瞳孔,方形可以被臆想成门框、饼干包装等,艺术家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时代背景、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等引发的图形联想会不同,也就是意象会有所变化。艺术是有时间和空间的,绘画作品也是如此。能够进行表达的前提是有审美感觉,能够有意识地将意象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审美追求。当然,在创作中有时无意识的笔触和色彩的碰撞,也会给绘画作品锦上添花。

二、有意识的绘画是创作的源泉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是主体。任何自由的艺术创作都是以情感愉悦为直接意图的,而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的作品是有目的的私人定制作品。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创作,画面中一定都有艺术家本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人对自己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人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过程。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绘画作品呈现的是艺术家内在精神与外在现实的形象反映,在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相互转换中逐渐摸索出表达方式,满足艺术家的审美需求。

“图”是具有个性化的,创造“图”的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展现个人特点,保持身心和外在的平衡,与其说是有意识的表达,不如说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现。假设在看一件原本认为很美的事物,仔细看了之后就不认为是美的了,甚至看久了就会觉得不认识它,因此创作时常常需要身临其境,也需要有抽离出来的能力,有意识的绘画就显得十分关键。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创作就需要面面俱到,所有体现质感的细节都要达到极致,但往往创作就会不尽如人意。有意识指的是创作的初衷,是自己能掌握和捕捉的情感意象、感情形式,换句简单的话讲就是要有主次。很多古埃及壁画是为了服务于法老的权威而存在的,侧脸正身的人物造型图像使其具有独特性。而这样的绘画方式是古埃及的艺术家源于自然、观察自然的结果,也遵循了信仰的法则,它所展现的特点超越了个人,统领了古埃及一千多年的绘画风格。也许在某一方面来说,这样的规律束缚了绘画的发展,但那同时成为了古埃及的象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

对于画家来说,很多题材是亘古不变的,但表达方式却是千变万化的。在费尔南多·博特罗的绘画作品中,体积的夸张表达成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抽象艺术是一种符号的表现形式”,但博特罗没有为了符号而创造符号,他首先考虑的是在作品中要找到自我,思考什么才是他最想要的,而能给他带来激情和快乐的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对体积进行表达。博特罗认为艺术就是夸张的,而他的夸张手法就是主观地将事物变形,将体积的表现达到极致。很多人把他所描绘的形象称为“胖子”“胖人”“肥胖”,笔者认为这稍显片面,这些圆鼓鼓的形象是他对体积的完美诠释,在他的笔下变得很容易辨认。费尔南多·博特罗在提炼艺术的同时凸显出个性化和独特性,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绘画风格。

三、有意识的创作是对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是现代艺术家们不断寻找自我的方式,让自己的绘画语言更有辨识度。有人说罗马帝国的艺术作品是抄袭而来的,有些神话故事甚至照搬其他文化,而笔者认为那不是照搬和抄袭,而是继承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前后有关联的,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所保留,有所创新。在巴洛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了洛可可艺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印象派,尽管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时代背景的变化让艺术更新了面貌。有意识的绘画创作是在继承,也是在发展和创新。艺术家原本对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而能让艺术家涉足原本空白的领域的原因正是他们忠实于自我,这使得人类的艺术宝库因为新因素的增添而更加丰富。

大卫·霍克尼是忠于自我的艺术家,常用童真的心态对待世界,他用丙烯、水彩描绘家乡,用鲜活的语言来表现不同季节的景色,不完全写实的方式在画面中显现的是他的意象表达,这样的艺术境界是超出常人的。笔者曾经临摹过大卫·霍克尼的作品,照着他简单的色彩、图形画出来的却是一幅没有生机的图画。大卫·霍克尼对艺术不仅仅是了解,而是结合自身的体会进行实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他的画面语言符号。苏珊·朗格提到过:“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维纳斯的雕塑、油画作品,虽然没有一件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将眼中最美的形象画出来,在其作品中寄托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这件雕塑作品与我们常见的维纳斯形象大不相同,其突出胸部和臀部,体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的生殖崇拜。波提切利的《春》中的维纳斯,比例、色彩和谐,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倾向。

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意识的创作会使作品具有时代性,在向前不断摸索的道路上竖起标杆,这对艺术家们来说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完美的方式能让绘画作品做到完美无瑕,但每一种尝试都是一次新的体验。我们应该继承什么?应该继承的是对已有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我们应该创新什么?应该创新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表现自我的活力与激情,有意识地表达和传递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关于“图”,其实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表达。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的确如此,艺术是艺术家们倾入情感的结晶,绘画作品也一样是画家们的情感表达。多样的图形变化形成有个人特色的绘画语言,应该是每个艺术家想要追求的,当然这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创作的灵感是需要有个性的、有激情的,来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更接近艺术的本真。

参考文献:

[1]霍克尼,盖福德.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M].万木春,张俊,兰友利,译.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

[2]嘉川.东方审美思维和艺术表现的原始形态性特征[J].文艺研究,1993(5).

[3]朗格.情感与形式[M].李泽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约翰逊.艺术的历史[M].黄中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猜你喜欢

霍克尼图形艺术家
大卫·霍克尼:更大的水花
“青峰”徐来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大卫·霍克尼
分图形
霍克尼的朋友圈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