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先做起来
2020-05-25杨佳丽
杨佳丽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生主体性缺失是教育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基于此,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小学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先做后导”教育模式的相关实践和策略研究。
小学的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先做后导”不仅能够让学生习得技能,还能完成自我创新,让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更高效。本文以“纸盒笔筒”单元教学为例,对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的“先做后导”策略进行探究。
引导学生“先做”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先做”的环境,就是对学生提出活动要达成的目标及具体要求,设置简单的问题,给予一定的任务指导。如导学单,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以“纸盒笔筒”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材料,并设定统一要求,如纸盒的数量、大小、材质、厚度等,便于学生收集、加工和制作。学生根据统一要求,在一周的准备时间内寻找、选取合适的废旧纸盒。这样目的明确,不仅保证了作业的达成度,还培养了学生有意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现信息共享,让学生对即将制作的纸盒笔筒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和创作欲望,也为动手能力偏弱的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此外,为了保证设计合理、避免材料浪费,教师还准备了调查表,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作品的预设计,充分考虑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引导学生系统化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引导学生“尝试”
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时,教师把学生自主设计笔筒的草图作为教学重点。但在课堂教学时,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绘制设计图的能力,导致他们在绘制设计草图时出现了想法难以用草图准确表达的情况。对此,教师随机应变,适当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组织学生共同交流讨论,并提议通过折、搭、摆等方式搭建“脚手架”配合语言描述来表达设计思路;也可以在立体纸盒上尝试画出自己的创意,初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尝试通过摆放已有的纸盒分辨哪些盒子可以组合在一起,从而准确表达出设计思路;也可以用选择加工的纸盒或纸张初步尝试设计制作,运用试错法归纳出设计制作失败的经验,再改进设计……这种自我尝试和表达更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准确表达学生的设计意图。
可见,学生在遇到设计草图这样类似的问题时,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无法解决的,再适当启发和引导。这样就会大大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学生更乐于接受,同时还能有效帮助学生练习操作技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先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参与者为学生指引方向。例如,学生在制作时发现纸盒太厚较难分割,于是经过讨论和尝试,最终通过以薄一些的纸盒作为分割材料解决了问题;在制作两个相同形状的笔筒时,商讨决定通过切割将较长的纸盒加工成对称的两个笔筒;在利用卡片纸分隔多功能笔筒的内部空间时,发现卡纸容易挤压变形,于是学生开动脑筋讨论出可以利用更小的盒子,采用盒子中再套盒子的办法,突破常规分隔的方法,既牢固又实用……这些都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碰到的真实问题,教师做的不是全部预设给学生,而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尝试、讨论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完成创意笔筒的制作。
此外,在课堂上,学生先通过对原有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的交流,产生制作需求;再把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展示和评说,让其他同学理解自己的设计;在制作过程中和同学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作品的加工;作品完成后让同学对自己的设计和作品进行评价,可以发现作品的不足,为以后的深加工打下基础。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意图、资料表达给其他同學听,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还可以对别人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自己的设计和作品进行反思和再创造。同时,学生常常会在交流讨论中会提出许多独特的想法,这些为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际操作提供了空间,有效发挥了学生对于问题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更加主动。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以“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培养目标,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和提供参与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先做起来,然后再对他们进行适当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完善个性化发展,真正落实劳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