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的评价艺术
2020-05-25武红民
武红民
教学评价一直扮演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指挥和导向的角色。《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强调要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让孩子在艺术的陪伴下更健康地成长”一直是我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评价的多样化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在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评价,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学生行为认知和情感、能力等方面。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有主观意向的自我认识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评价主体,其对于将美术课程所提供的价值内转化成为学生的情感认知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在组织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评价活动,让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小组成就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真正体现教师评价的目的,而非单纯纠错,这也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新型评价观的意义所在。
教师评价 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如“别急,再想想,你一定可以说好”“你表达的多么清晰流畅,真棒”“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非常的有趣“等等。此外,在課堂教学后,其他教师也可以针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课堂教学意见,如教学中的示范、语言的丰富性、课堂的组织等。
总之,美术教师一定要善于科学、艺术地驾驭整个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尽力使用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为学生开启思想之门,用钥匙打开学生的知识之窗,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评价的创新点
坚持“因材施教”的评价原则 由于受到环境、教育、实践及先天的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必须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主体情况、个性特点和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的评价原则,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等在符合个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都得到良性发展。
努力理解孩子 儿童绘画是儿童天性和个性的自然反应及流露,儿童画的形象应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合理的儿童生活基础之上。美术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学到多少美术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观察、记忆与表现,尽量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努力去理解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评价。
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呈现一幅完整的作品对于美术教学也是很重要的。这不但需要学生具有创作的兴趣和冲动,更需要孩子的毅力、专注、耐性,这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对此,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和学生一起动手作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做事要有始有终的习惯,同时可以抓住机会通过展览的方式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究竟选择将哪一种评价方法运用在学生美术课程评价的具体操作上,就要看哪一种评价方法更能准确地获取较为丰富的有效评价信息。现在,许多学校的美术学习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定量评价方法,也有采用定性评价方式的;有些课堂采用交谈评价,也有课后的书面评语;有评语与等级结合的评价,也有评价是互评或座谈等方面的……总的来说,对学生艺术作品和美术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的方法应该多样化,且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的方向。
总之,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对评价艺术的掌握和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反思。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