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情境的合理创设
2020-05-25李胜芳
李胜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这意味着情境创设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而对于有效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则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必备素养,只有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才能够让数学课堂教学充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原则
趣味性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或是具有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小学生注意力,但却无法单纯依靠教学情境来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坚持趣味性原则。一方面深入观察学生,并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活动习惯;另一方面则是要将游戏、童话故事、动漫等活动形式或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以提高教学情境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围绕教学情境展开学习探究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逐渐产生学习兴趣。
目的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虽然能够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效率提升、知识点形象展现、问题直观解读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其本身仍然属于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够代替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基于这一点,教师还需坚持目的性原则,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下来,同时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将教学情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实现对这一教学方法的适度应用。
渐进性 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但由于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而教学情境又与探究问题的难度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坚持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情境来展开教学情境的设计,准确把控情境所涉及知识内容及情境问题难度,同时在学生进步过程中逐步提升情境问题难度,使学生能够实现持续性的能力素质提升。
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
重视导入情境设计 导入情境是教学情境最为常见的一种应用形式,为凸显教学情境的趣味、直观、形象、多样化的特点,并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情境教学法,教师还需将教学情境更多的应用到课堂导入环节中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学生展示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并据此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使其愿意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了解与学习上,并展开相关的问题探究。例如在学习《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事先在网上收集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太上老君金刚琢、慢羊羊的眼镜、哪吒的乾坤圈等动画中物品的图片,之后在课堂导入环节共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想一想动画片中物品有哪些共同点。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并对圆这一数学图形产生兴趣,而自身数学思维也会被充分激活,这对于问题探究与学习兴趣培养都是有着很大帮助,而学生精神投入、注意力集中的学习状态也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充分聯系现实生活 教学情境虽然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对数学知识进行展现与解读,但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的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的教学情境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样都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还需在联系课程知识与教材内容的同时,融入各种现实生活元素,或是直接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生活情境为基础,总结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对熟悉的情境产生兴趣,同时在相关生活经验的支持下,知识理解与问题分析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商家打折现象创设教学情境,给出各类商品的原价及优惠折扣,让学生利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算一算自己如想要购买某件或某几件商品需要实际缴纳的费用,以完成对真实数学问题的探究,并实现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积极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对此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在课上创设一些需要进行动手操作的有效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以实现数学知识基础的巩固。例如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用卷尺测量操场的面积,并用平方千米表示出来,之后给出以公顷形式表示的操场面积,让学生对公顷、平方千米间的换算规律展开探究,相比于对换算公式的机械性记忆,这样的活动显然会让学生对公顷与平方千米间的换算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有效的教学情景虽然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但要想将其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来,则还需在情景创设时坚持趣味性、灵活性、渐进性原则,并在操作情景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导入情景设计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