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设计教育理论研究
2020-05-25成磊
成磊
摘 要:上海文化包含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这些文化对于上海设计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于设计教育大多沿用西方教育,上海文化很难融入上海设计教育中。上海文化的发展需要设计作品的传播,而上海设计教育也需要上海文化资源,应该将上海文化和上海设计教育很好的融合起来。
关键词:上海文化;上海设计教育;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
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制定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此计划中正式发布: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全面打响。[]上海文化是上海发展的文化之源,挖掘上海文化对发展上海设计教育有极其重要作用。要做好有特色的本土设计,必须认真研究上海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设计教育。
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从洋务学堂的工艺教育开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包含大量手工艺内容的“工艺美术”教育阶段,直到80年代引进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才真正迎来了现代设计教育的春天。这样的转变正是由我国农业经济向工业社会经济发展而决定的。而当今我们的设计教育面临着新问题,设计教育重心需从注重实用性,转变对设计思想和文化观念的重视。这种需求的转变倒逼设计教育也要做出及时调整。李绵璐教授曾经提出“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一定要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精华整合起来,要在我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上海文化里曾经产生了很多优秀设计作品、设计思想,这给当今设计教育理论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当今的设计教育中,学生们受全球一体化趋势影响,崇尚西方消费文化,已经脱离传统文化或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播土壤也逐渐消失,“本土文化在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变得空前脆弱,农村中只有少数人还保留着乡风、乡俗传统,且主要是中老年人群体。在城市中,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接受的教育,都使他们无法体验到传统民间文化的种种。”中国五四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不仅毁掉了许多文物和古建筑,还大力批判孔庙之道,批判传统文化,造成了新一代青年人对本土文化记忆的断裂。
上海设计教育应该大量挖掘传统设计,如江南园林文化便是江南文化的集大成者。江南园林并不是簪缨望族、巨商富贾的专利,贫家小户也可通过园林营建实践其对生活的审美理想。江南园林不仅仅是工匠参与,很多文人墨客都喜爱亲自参与自家园林设计,包括里面的庭院布置、室内陈设,甚至是家具与陈设物品的设计。这些文人墨客参与到物件设计,在设计中融入了个人的诗性色彩和雅致情趣。这种对雅致追求的设计心情应该是当今上海设计教育者要去研究并融入课堂教学。
红色文化贯穿于上海的发展全过程。红色文化的历史完整性,成为上海文化的一大特色。上海作为共产党诞生地,很多革命有志之士聚集上海,他们带来了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美术等等。设计教育要这些艺术中迸发出的拼搏进取的精神和鲜明时代感的文化创作。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红色文化的基因,始终澎湃在上海人的血脉里,并化为对国家富强、个体尊严的不懈追求,形成了上海人崇洋不媚外、反侵略不反科學的开放情怀,培养了上海人刚柔兼济、柔韧刚毅的性格特征。它不断提升着上海城市精神的高度和宽度、厚度和温度。这种精神的继承往往比浮于表面的设计更重要。
海派文化并不是空中楼阁,完全独创的文化,它是建立在江南文化、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纳入西方文化。它有一定的特别之处,但绝大部分与江南文化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海派文化在当下设计中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大,它已经融入进我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人们对海派文化可能有多种提炼和概括,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犹如千条江河汇入大海,各种文化进进出出、相继登岸、相互激荡,最终赋予了海派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的特质。海派文化不仅可以作为设计的文化源泉,更关键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融合之路,为当代设计与传统设计融合指明了方向。
高校设计教育不仅仅要学习当代先进国家的设计技术及设计理念,也不能抛开我们特有的文化底蕴。要做好设计教育必须要深入研究我们特有的文化基础,找出一条有独特竞争力的设计教育之路。“上海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诗性的江南文化、拼搏的红色文化、包容的海派文化,也包含了古今中外文化。将“上海文化”与设计教育结合的理论研究对构建当今设计教育理念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可以增强设计教育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HJYS-2019-C14
参考文献:
[1] 叶桉.试论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的渊源流变[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
[2] 杨祥民.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教育——以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为例[J].艺术百家.2011(7).
[3] 李绵璐.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装饰,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