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路径
2020-05-25卢月娥
卢月娥
摘 要:传统文化指的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本文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出发,重点探讨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必要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092-01
1.何谓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指的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属于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指的是在当前中国政治版图范围内的56个民族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国际地位的快速提高,中国人在国际重要场合上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我们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以上文明传统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国家发展初级阶段主要靠经济,后期的成长一定是要依赖于文化,只有文化才是永不枯竭的动力和可再生资源。鉴于此,我国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们也需要依靠文化来作为自信的支撑点,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自信得有源头,得有根有据,有具体的内容,这才能在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彰显自己的优势。作为一个中国人,也需要这种文化层面的底气,不能数典忘祖,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同时,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目前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领域却出现了文化传承与学科教学断裂的苗头,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我们不仅需要上小语文,更要重视大语文。把语文仅仅当成一门学科对待,明显是将之与传统文化的人为割裂。
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和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按照苏格拉底的“清除杂草的最佳方式是种上庄稼”以及先入为主效应的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教师必须抓紧时间将优质文化“种”入学生的大脑中。而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过程中大浪淘沙的精华部分,能够有效补充青少年的三观形成阶段和性格形成阶段对于思想层面的“饥渴”。
3.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选择
(1)从教材本身挖掘传统文化
我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所有的文化信息均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经过了千挑万选,至少其三观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正是因为我们长期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我们反而对于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也不够自觉,长期处于一种习以为常的状态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教材,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以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有心理来感知传统文化带给自身的冲击和震撼,达到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效果。
(2)利用课外经典阅读拓展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课外经典阅读实际上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外延。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在我们的中学也兴起了经典诵读的宣传国学的活动。然而我们发现我们的经典诵读仅限于几个简单的篇目,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明显不够,以至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陷入一些片面化的孤岛化的学习状态中。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严重割裂,而非寻找两者之间的桥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看法,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的旧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对于新知识新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换言之,知识的真正掌握往往是通过建立联系而达成的。
(3)开展主题日活动深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在悠久性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多样化。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我们愿意挖掘,几乎每天都能挖掘出新的文化要素,只是因为时间限制,无法一一展示。我们认为,可以以主题日为契机,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开展传统文化的主题日活动,如各种节日主题活动等。
(4)利用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
客观地说,作文实际上是一种师生沟通信息和思想的最佳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在作文中的陈述、看法等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则可以从教师的评语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认为,教师在具体的作文主题选择、批阅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纳入一些传统文化的思路,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去。
(5)将传统文化真正纳入到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近些年,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以助力于人民群众传统文化素质的提升。在我们的各个初中学校,也做了相应的工作。但是,我们发现,尽管学校在传统文化宣传上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個核心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宣传对象是初中生,而非上级部门的检查人员。我们认为最好的传统文化宣传应该是将学生作为宣传的主体,从学生的立场、需求出发,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学生更能接受的卡通等形式,开展一些文化墙、文化橱窗等文化宣传活动。而最懂学生文化需求的是语文任课教师,我们可以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甄选工作中来。另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也要定期滚动式更新,而非一成不变,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并逐渐丧失了“围观”的热情。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同样。
总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它更像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工程,需要我们细水长流式地不断努力,方能逐渐见效。
参考文献
[1]李忠山.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2]马君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30)
[3]周文元.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4]杨军.刍议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