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

2020-05-25张慧梅

今日财富 2020年15期
关键词:内审民营企业设置

张慧梅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民营企业不断扩张,并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持续增大,经营风险相应增加,给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对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做好风险控制,有助于民营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本文围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进行探讨。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纷纷成立,为国家创造了税收收入,提供了大量财富,提高了社会就业率,为社会稳定发展贡献了较大力量。可以说,民营企业经营质量与效益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所带来的a损失,方能保障企业稳定运行。对此,对民营企业各项经营业务进行全面内部审计,掌握影响风险控制的问题,并针对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的关系

在诸多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作为两种有效管理方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多数企业中,对两者关系认知不足,直接影响着两种管理方式的效用发挥,增大了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一)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目标一致性

无论民营企业属于哪种类型,内部审计目标都是提升企业风险控制质量,有效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主要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识别潜在的风险,评估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并制定解决措施,管理层依照内部审计人员建议,有效规避风险,从而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健康持续发展。而风险控制由表面可知,即是对通过合法手段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以此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可见,两者目标一致。

(二)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相互包含

纵观内部审计的发展史,其定义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使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展。在2018年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我国再次扩张内部审计含义,并将风险控制纳入其中,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内部审计提出新要求。而在经济全球化下,众多企业逐渐意识到风险控制的作用,作为一项全面且系统的工作,风险控制需要企业所有人员参与,且需要建立独立机构控制风险。内部审计的独特性,使内部审计在反馈风险时更具优势,因此,在风险控制体系中,内部审计包含其中。

(三)两者之间本质互通

实际上,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在民营企业中,若仅注重一种,将导致管理片面化,增大企业风险。内部审计作为风险控制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定义上,内部审计包含风险控制。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参与到风险全过程控制中,设置科学的风险控制机构与制度,内部审计应对可能存在的風险定期判断评估,从而有效控制风险提供建议。如此,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协同工作,减轻企业不必要损失,有效控制企业各项风险,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合理,增大了风险发生

民营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为降低风险发生,应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各项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降低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然而,如何保障所设置的内审机构科学、合理,成为民营企业思考重点。当前,国家并未出台统一准则指导内审工作,民营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部分企业独立设置,部分企业设置在财务部门中,有的直辖于董事长,有的却要受总经理管辖。多种内部审计设置方式,造成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发挥,企业极易发生徇私舞弊、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增大了企业风险发生几率。

(二)审计权限设置不科学,制约了风险控制的作用发挥

在众多民营企业中,因信任问题,普遍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即使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权限设置时,也并未给予内审人员充足权利,内部审计人员常因畏惧得罪上级主管或利益诱惑等隐瞒真实情况或选择性保留,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用发挥,制约了内部控制的落实与作用发挥,为企业稳定发展带来隐患。须知,审计权限直接关系着内审部门的权威性,若内审部门缺乏权威,则该部门将形同虚设,制约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效用发挥。对此,科学设置审计权限,使审计人员拥有充足权利,开展审计业务,对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审计方法存在问题,影响了效用发挥

在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仍以财务审计作为主体,审计目的为纠正防弊,审计对象为财务会计信息,内部审计极少涉及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审计方式作为工作开展思路,审计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审计效果。然而,在众多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中,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全面,导致审计方式陈旧,且内部审计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挫伤了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增大了企业风险发生。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解决措施

(一)构建特色审计机构

民营企业应依照独有经营理念构建特色内部审计机构,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的同时,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企业发展管理需求相吻合。具体来讲,首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业务量小,品种类型单一,基于成本效益,可任命相应财务人员兼职,并加强培训工作,由其定期、不定期直接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工作,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对规模较大的民营集团,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将内部审计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从而发挥内部审计效果。最后,将民营企业文化融入内部审计中,增强员工内部审计意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效果。

(二)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权限

首先,民营企业应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规范。转换传统的内部审计理念,由监督导向转向监督服务,对财务审计模式进行改革,将内部审计延伸到经营管理、经济责任、风险管理等方面,以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强化风险控制。其次,不断完善内审监督制度,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约束企业审计行为,规范内部审计的程序,明确审计权限,实现最佳内部审计效果。最后,积极创新,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通过激励措施、定期培训等措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其创造思维,全面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以此充分识别风险,科学评估风险,充分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优化内部审计方式

面对内部审计覆盖不全面、风险防范效果难以保障问题,应对内部审计的方法进行优化。首先,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内审方式与思路。具体来讲,详细分析民营企业经营特点、内控风险特点,制定新的审计方式与思路,结合先进数理统计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内部审计效率,提高风险防控效果。其次,对审计对象进行调整。审计对象的重点 并非一成不变,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方针,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风险级别确定审计重点,全面发挥内审效果,及时发现并控制各项风险,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从而为实现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和风险控制,以此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此,民营企业应积极构建特色审计机构,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权限,优化内部审计方式。如此,全面发挥内部审计效果,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作者单位:常州美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内审民营企业设置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