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5-25潘婷婷栾花刘蒋胜禹马碧茁王仲
潘婷婷 栾花 刘蒋胜禹 马碧茁 王仲
文章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现状,提出展现“工作坊教学”就业指导教学效果的对策并进行分析。
国内对于大学就业指导课的研究最早见于上世纪90年代,彼时大学招生实施“并轨”制度,就业制度随之改革,大学毕业生从“包分配”逐步走入人才市场。当时对就业指导课研究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探讨以及小范围的尝试。直到2007年,教育部出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后,各高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对于就业指导课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由于就业指导课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仅靠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教学效果,于是从2013年起,把“工作坊教学”应用于就业指导课中成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基于“工作坊教学”就业指导课的基本信息
(一)“工作坊”及“工作坊教学”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这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教授其理论课程;而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负责辅助指导其实践教学。以此形成的实践模式被称作“工作坊教学”,这种模式已被现代教育和培训越来越多地应用。
(二)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优势
柴亚东认为工作坊教学模式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创新性,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强化实践动手环节,彻底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二是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仿真的过程与精心设计的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三是互动性,学生全程参与,师生实时互动;四是趣味性,通过课堂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是实践性,课堂学习使学生能够接受社会检验。程艳丽认为“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是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针对自我的认知、职业意识的确立、就业能力的提升、职业适应与发展等主题,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思考,提出方案,讨论实施,亲身体验,一起分享与成长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实践,成员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反省自己,深化认识。王一凡等人认为“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有5大优势,一是侧重体验和互动,学习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二是促使学生向内思考,更符合就业指导课的要求,三是朋辈平等沟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四是结构上的团队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五是激发学生内驱力,有效促使行动。
二、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现状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工作坊教学的特点正是满足了就业指导课对教学模式的要求。工作坊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以趣味性、实践性、针对性、差异性和参与性为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对于把“工作坊教学”应用于就业指导课中的探索在很多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尝试,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将“工作坊教学”应用于就业指导课的成果尚未多见。2013年是相关研究的一个小高峰期,但基本着眼于模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而后6年一直未见相关成果发表,直到2019年,才出现王一凡等人的研究,介绍了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具体运用、主题设置、运用准则以及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优势等方面内容。同时,可以看到,教学效果等相关数据并无呈现,目前尚无“工作坊教学”模式优越性的量化研究。
三、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深入进行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模式、方法等理论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同前文所述,目前的研究多为“工作坊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劣势的比较,“工作坊”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今后,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以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广大致力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教师提供实践方向和方法基础。
(二)進一步深入进行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课程实践探索
1.丰富课程开设模式
基于目前研究成果和就业指导课开设实践,应丰富课程开设模式,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将线上网络课程与线下面授课程相结合,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工作坊教学”相结合,以满足就业指导课“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使得“态度、知识和技能”三方面的教学目标都得已实现。
2.分类教学对象以实现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基于精准指导
目前,大多数学校按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开设一门或多门课程。但“大班型人数多、讲不透练不全,渴求的未满足,不需要的嫌多余”是很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痛点。因此,应按照不同的需求,将教学对象予以区分。公共必修课针对全体学生,着重进行态度的引导,知识的传授;公共选修课针对有进一步技能训练的学生,着重进行技能的练习,经验的习得。
(三)增加教学材料、经验的积累,积极共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工作坊教学”的就业知道课目前仍处于致力于此方向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各自探索和尝试的状态。他们凭借各自对工作坊教学、就业指导课理解及一些培训机构提供的相关课程,通过再创造再加工在各自的学校进行教学,存在着重复尝试,进步缓慢,各自为战的状况,不易形成合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是极为必要的,可以节省后来教师的气力和资源,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将“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推向更有效的状态,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
(四)开展实证研究,以教学结果反推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一些能够反映教学效果的指标,进行设置和测量,量化教学效果,通过前后测的比较,持续的经验和数据积累,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流程,以使“工作坊教学”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得以充分展现,逐渐从探索变为实践。
四、结语
“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是能够实现就业指导课“态度、知识和技能”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需对这一模式和方法下的就业指导课进行进一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使之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基金: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选修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