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学徒制视域下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2020-05-25王桂彬

职业·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改革路径电气自动化

王桂彬

摘 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已经进入新阶段,这对新型学徒制教育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理论学习为指导的综合性学科,全面深化融合“新型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对当下教学具有实质意义。因此本文以产教融合视域下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路径为基点,对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产教融合的改革模式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 电气自动化 一体化教学改革 改革路径 预期效益

“新型学徒制”的教学结构改革重点是要将产业与学习融合起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目标,从而全面推进教学体制改革。而就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特性:首先要精准对接校企合作目标,将课程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学习课程的产业化;其次要整合强化课程改革从教师的角度开展,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融合;同时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多样化合作模式以保障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最后要规划好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学体制改革。

一、精准对接校企的合作目标

校企合作作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因此产教融合视域下必须要强化且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环节,融入产业的技术进步链条,融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在与行业企业和产业的协同点之间形成链条,从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力度。

例如,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中可建立双向教学机制,学校方面重点教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而企业方面则派遣老员工、老师傅等带领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同时,企业方面要融合专业课课程教学中,可以以教材知识点的确立为主,学校方面在完成了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基础学科知识后可由学院教研部门同企业市场部门同步编写教材以实验班的方式进行试教,并通过实验班的反馈来调整课程知识点。学校方面要开通渠道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到职业院校的办学实践中,可以以德国“双元制”教学为主形成“以企业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的改革模式,也要明确该机制建设的目的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同时要以工学交替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改革,如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涉及的就业方向较多,学校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让其进入企业学习,由企业综合管理可以以“周替”为主,即学校一周,企业一周,由学校配合企业进行教学。

二、整合驱动力推进新型学徒制

新型学徒制强调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职业院校则可以利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这个平台来完成对新型学徒制的推动,从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企业导师建设两个方面来交叉管理,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保障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例如,可以构建以职业技术示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优化职业技术示范院校建设的布局结构。对于教师资源的配置可以采用岗位较差机制,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双向交流互动的共同体。“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标准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要做专业理论知识的传递者,另一方面也要做专业实践的指导者。职业院校的本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产业融合则可以提供教师这个平台,同时可以将教师的理论知识效能带到企业中,由教师起草企业制度即企业发展的理论知识,而企业则给教师一定的场所进行实习,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向生产服务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学习,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由教师将自身的实践效能带到课堂上的教学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所以,学校和企业方面必须要共同认清产教融合这个平台,企业方面要拿出自己的产业优势来弥补自身人力资源上的劣势,而学校则可以以人力资源上的优势来弥补自身产业上的劣势,尤其是像电气自动化这种偏重于实践创新的专业,校企合作中可以由该专业的优秀教师深入到企业的内部担任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结合产业优势和需求利用企业场所进行科研工作,一方面推进企业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深化自身知识能力的储备,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三、完善新型学徒制建设方式

新型学徒制理念一方面要落实好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改善就业工作面临的技能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提升學生技术能力以及学校产教融合合作方式。因此校企双方可利用产教融合这一平台来实现多样化学徒制的教育概念。多样化学徒制所强调的多样化是要满足学生—学校—企业发展的共同利益,由三者的总体选定来同步实施。

例如:学校和企业方面可以打造一个综合性发展的平台,为学校拓展产教融合力度也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为企业匹配专业人才、为学者实现社会价值、为行业需求进行全程服务。企业方面可以形成人才匹配、个性定制、产品代运营的机制,其中人才匹配可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融合,依据企业和学生的不同要求形成一个定向培训的机制,最终实现企业人才匹配的局面;人才方面可以形成为人才提供创业就业、技能提升、行业社交的平台,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向相关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并且引导相关学生挂靠其他优秀公司,学习相关的技能和创业经验,同时利用平台的建设相关交流平台,促进人才的交流,形成全面提升的机制。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学校方面则需要结合企业反馈的行业信息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优化学校定期评估机制最终实现产教融合的多样化发展。

四、以区域经济带动新型学徒制

新型学徒制作为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促进我国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核心所在。但是由于地域特性及产业行业发展特性的限制,统一化地推进新型学徒制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如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融合等,因此就新型学徒制教学体制改革而言难以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实教,因此党和国家也一直在强调以区域性产业融合为根本,从而实现新型学徒制的深度发展。

例如,就专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较为清晰,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匹配性更是促进新型学徒制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建立区域产业上需以清单的方式来完成相关对接,对企业而言,新型学徒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培训两个方面。对社会大众而言,新型学徒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服务等方面。因此,新型学徒制发展需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电气自动化专业所需设备较多,课程研发也较为复杂,在产业融合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认识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影响,而职业院校又需要与产业方面进行深度沟通,因此就必须要做到以政府政策为保障,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新型学徒制的要求,统筹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

总之,新型学徒制视域下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必须要以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为基点坚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导向,以政策要点为引领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校方与企业更要坚持“双赢”的原则,实施责任担当,最终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现代化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定成,肖志坚.“新型学徒制协同育人多方向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43).

[2]孙青淼.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3]胡颖雁.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现[J].教育现代化,2019(6).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新型学徒制改革路径电气自动化
阿根廷庇隆时期新型学徒制的发展背景、特点及影响
王钦峰 完善并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