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的成本费用比较分析
2020-05-25叶志锋李文
叶志锋 李文
【摘要】 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同为国有企业,并且曾经为母子公司,但二者的经营业绩却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潍柴动力每年的营业收入几乎达到中国重汽的三倍,毛利率也明显高于中国重汽。文章通过对潍柴动力和中国重汽制造成本、审计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比较与分析,得出中国重汽成本费用控制低效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重汽成本费用控制低效的原因,并对如何控制成本费用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其他企业借鉴。
【关键词】 成本费用;控制;财务数据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08-0068-03
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同为国有企业,分别于2007年和2004年上市,都有A股和H股股票。两家企业之间存在很多渊源,潍柴动力曾是中国重汽旗下的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年营业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来看,目前,潍柴动力已经远超中国重汽。本文将从成本费用控制角度对两家企业进行分析和比较,深入挖掘二者经营业绩出现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成本费用优化提出建议。
一、文獻综述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各种影响成本费用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或控制以实现成本费用管理目标的行为。国外学者很早就意识到成本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之一,并对成本费用管控进行了大量研究。Dilip Abreu和Faruk Gul.(2000)认为,费用管控是单位、企业或者某一组织为实现各种战略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效果的过程和机制。Ken Moores和Susana Yuen(2001)从费用管理理论和风险学基本理论出发,解释了企业费用管控与风险管理的关联效应,并且论证了费用管控对企业股东利益扩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国外学者,我国对费用管控的研究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学者对费用管控问题纷纷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具体明确。高敏兰(2015)阐述了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认为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内部管理控制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张颖(2011)通过分析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认为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时应重点关注其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成本费用。饶宠(2018)认为,在不断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优化,以加快企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成本费用管控问题都很关注,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细致的研究。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国有企业的成本费用管控并未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机制和体系。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成本控制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成本费用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一)制造成本的比较与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15—2017年潍柴动力的毛利率比中国重汽高出约3—5个百分点。从毛利率的计算公式可知,中国重汽的制造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相比潍柴动力偏高。这两家企业在业务上比较相似,都属于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制造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中国重汽在制造成本的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二)物料成本与员工成本的比较与分析。从下页表2、表3可以看出,2015—2017年潍柴动力的物料成本占各类开支的比例比中国重汽低了将近10%,而2015—2017年潍柴动力的员工成本占各类开支的比例比中国重汽高了将近十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重汽相比于潍柴动力,不仅制造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而且其中包含的员工成本较低、物料成本较高,由此推测中国重汽在材料采购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研发支出的比较与分析。通过对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研发支出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在科技研发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表4所示,2015—2017年潍柴动力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重汽。近几年,潍柴动力每年的研发投入达四、五十亿元,而中国重汽每年的研发投入只有十几亿元。潍柴动力不仅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还配置大量的研发人员进行科技研发(见表5),潍柴动力每年的研发人员明显多于中国重汽。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研发支出金额上看,还是从研发人员数量上看,潍柴动力都比中国重汽的投入力度要大。
(四)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的比较与分析。通过数据整理与计算发现,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总的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没有太大差异,甚至潍柴动力还稍高于中国重汽,但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所包含的各种费用的比例有很大差异。为了找出问题,我们将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人工成本扣除后再计算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如表6、表7所示,潍柴动力无论是销售费用还是管理费用,在扣除人工成本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大幅度下降,而中国重汽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在扣除人工成本前后并没有明显的改变。由此可见,潍柴动力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包含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而中国重汽的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中则包含了除人工成本之外的接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其他费用。由此可见,潍柴动力对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控制比中国重汽更好。
(五)财务费用的比较和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2015—2017年中国重汽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明显高于潍柴动力,这说明中国重汽对财务费用的控制效果不如潍柴动力好。中国重汽的财务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如签字付款程序不够严格,容易产生腐败问题。而潍柴动力的付款程序很规范,并且对内部的财务管理十分严格。因此,潍柴动力对财务费用的控制比中国重汽更加得当。
(六)审计费用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对比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的审计费用及审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见下页表9)可以发现,潍柴动力每年的收入基本上都是中国重汽的三倍,资产规模远大于中国重汽,但中国重汽每年的审计费用却比潍柴动力多,并且2017年的审计费用相比前两年又有了较明显的增长。如果中国重汽能够很好地控制审计费用,那么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大笔开支。
三、结论及建议
(一)結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在成本费用管控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潍柴动力的成本费用管控非常高效,并且不断优化成本费用的构成比例,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尽可能地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相比之下,中国重汽的成本费用管控则相对低效,没有明确的制度和体系去降低成本,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研发投入方面也远不如潍柴动力。
1.在降低成本费用方面,潍柴动力主要通过整顿采购体系和控制差旅费、接待费、办公费来实现。潍柴动力有完善的采购体系,并且采购体系中不掺杂任何利益关系,因此,采购成本和物料成本较低。而且潍柴动力有着完善的财务体系和严格的签字付款程序,差旅费、接待费、办公费等支出不断缩减。与潍柴动力相比,中国重汽的采购体系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导致采购成本和物料成本过高,而且,对差旅费、接待费、办公费等支出的控制不够严格。
2.在优化成本费用方面,潍柴动力主要是在控制成本费用的基础上提高员工福利、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此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潍柴动力把大量的资金用在员工身上,给员工优厚的薪酬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还制定了科学的个人考核体系,合理设定各类人员薪酬,使工资与绩效挂钩,建立健全了符合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潍柴动力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中,每年都与高效团队合作,在战略咨询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投入,科技研发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减少生产成本。中国重汽相较于潍柴动力来说,总体薪酬水平不高,且薪酬结构不合理,内部平均主义现象比较严重,研发和销售人员工资偏低;考核体系不够健全,考核力度不够,给员工的压力与动力不足。此外,中国重汽的研发投入资金不够充分,其成本费用中包含大量的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等不必要开支,而研发费用所占比例较小,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又容易滋生腐败。
(二)建议。
1.整顿采购体系,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要想减少复杂的采购体系所带来的弊端,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企业必须着手整顿采购体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腐败问题,不给企业内部人员行贿受贿的机会。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对采购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对违反规定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惩罚。
2.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需要给员工一定的薪酬激励,制定具备竞争优势的薪酬标准,实施项目创新激励、专利激励、管理创新激励、驻外岗位激励、员工住房激励等激励办法。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根据不同人员类别,分别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年薪制、计件计时工资制等薪酬管理制度,以岗定薪,以绩取酬,依据业绩考核实施薪酬升降。企业还应优化干部结构,培养任用年轻的干部,为企业增添活力。
3.减少不必要开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首先,企业要严格控制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费用的开支,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导致资金利用率下降,过低会导致虚开发票、挪用其他经费以及上级向下级转嫁费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其次,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科研促进技术的进步,通过技术改造降低企业成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能降耗,从根本上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在达到产品质量目标的同时,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开辟降低生产成本的新途径。
4.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所产生的成本损失。对于产品制造业来说,产品质量是影响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份额。质量成本是为了保障必要的产品质量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对于质量成本的控制并不是单纯地追求成本的降低来获取暂时的利益,而是将成本控制与产品质量保障联系起来。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控制好产品质量,减少残次品的数量,以减少产品在出厂前所发生的修理、加工、检验等内部损失成本,同时还要保障一定的产品寿命,以减少产品出厂后所发生的维修、回收等费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国企治理的最大问题[J].董事会,2014,(8):102-103.
[2] 田野.国有企业费用管控策略研究——以某中央投资公司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3] 高敏兰.煤矿企业目标成本管理问题探析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15,(06):80-81.
[4] 董英.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会计研究,2014,(01):5-12.
[5] 饶宠.国有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优化研宄[D].东华理工大学,2018.
[6] 傅烽,陆培华.有关成本控制用于企业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2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