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

2020-05-25胥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胥娟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更是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支柱,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名片,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唱念做打皆学问。如何将这门传统艺术与时俱进地传播和传承下去呢?或许“戏曲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是最好的践行。

关键词:传统文化  戏曲课程   社会背景    创新发展

一、戲曲课程的开发背景

谈到中国戏曲,长辈们都赞不绝口,它是集“唱念做打”于一体,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世界的戏剧史上是独树一帜。曾经戏曲氛围浓厚,辐射范围广泛,人们都很喜欢,是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休闲生活。中国戏曲的发展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承载着不同时代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从各角维度感受中国戏曲发展时的繁荣景象,从时间看,从元明清至近现代发展,足足涵盖了三百六十多种剧种,可见当时戏曲的鼎盛之况;从空间上看,不同的剧种分别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吸纳了各个地区的文化形态,出现不同地方文化的艺术造诣,如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等。因各地区的发展形态和人们喜爱戏曲程度不同,逐渐出现了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北京的京剧、浙江的越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河北的评剧。纵观古今,戏曲的发展既顺应了时代,满足了一些时代人们精神追求和生活需求,又同时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迷失方向。直至现代,戏曲发展似乎与时代错位,没能推陈出新,没能真正了解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以致戏曲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许多剧团纷纷解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戏曲发展之路步履艰难、令人堪忧。我想戏曲之所以衰落,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戏曲自身发展的原因,没能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没能推陈出新。很多戏曲内容依旧是古时的面容和旧时的思想,很难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二是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如:电影、流行音乐等。这些艺术通俗易懂,符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三是戏曲受益的观众范围比较狭窄,发展具有地域性限制。

四是戏曲优秀人才的匮乏。

因此,为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应不断地为人们提供与时代相符的新题材,从诸多纷杂的事件中提炼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旋律。只有这样,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才能顺应时代、大胆创新地发展。小学“戏曲课程”也是发展之必然。

二、戏曲课程的探究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想要得到传播、传承与创新,必须清楚地了解时代的精神和文化,运用各种方法去践行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戏曲题材及内容。现代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等,戏曲题材的挖掘可以从这些词语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加以提炼,便会获得更多现代人的时代呼吸。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拥有把戏曲文化带入校园的责任与使命感。学生对于“戏曲”的了解几乎就是一张白纸,从发展的角度看,设计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他们未来是否在心底种下“戏曲的种子”,是否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下去,我们不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之事。因此,开发一套系统性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戏曲课程”就迫在眉睫。这套课程的开发不仅要有继承传播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观念,更要有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硕果,这样的课程才经得起时代的检验。戏曲课程必定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年段的目标及内容,并且采用线上、线下等多样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养兴趣、抓基础、添氛围、培养戏曲“高材生”的总目标。不过总体来讲小学的戏曲课程还是以养兴趣和演唱为主。

其次,“戏曲课程”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如何做到循序渐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初次接触戏曲还是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在校园广播成立“戏曲欣赏栏目”,固定的时间播放大家耳熟能详的剧目来激发生的学习兴趣,如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京剧《唱脸谱》等,反复播放放复收听,形成一个校园的整体大氛围;还可以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戏曲人物,戏曲服饰,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进行融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成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相呼应的“戏曲系列课程”;还要呼吁大家生活中收看戏曲节目,形成戏曲的家庭氛围。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谓课程不是只有在教室里老师教授、学生学习这一种,凡是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关于戏曲知识的了解、戏曲作品的制作、戏曲演出、甚至观看戏曲画展等都是课程,课程无处不在,课程即生活,生活即课程。

初期浓厚的戏曲氛围形成后,就是我们慢慢在课程中融入戏曲技法、唱段学习等专业知识,加强和巩固戏曲在生心中的地位,增加学生喜爱、热爱戏曲的信心。同时我们还应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学生在舞台上能够呈现一个又一个创新性完整的戏曲片段,从而获得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深刻领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做到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形成整体氛围传播开来。我们更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传播开来。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归宿,更是我们国家强而有力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华儿女人人有责。虽我们都是世间的一粒小小尘埃,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念,坚持初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