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能力的浅见

2020-05-25赵菁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听说能力少数民族学生

赵菁

摘要: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和交际过程中、听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教师应为少数民族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并逐步养成他们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爱说、会说。

关键词:少数民族 学生 听说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长大,缺乏相应的汉语表达和交流的环境,在语言表达上相对较弱且存在一些语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其中,听说是基本的语言能力。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从语言的发展顺序看,听说是语言活动的基础,读写则是在听说基础上派生的语言活动。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顺序,也应该首先是听说,然后才是读写。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一件事情无法清楚地口述的学生,书面作文能力也会十分低下,因此,语文教学的确应该以培养听说能力为基础。

(一)培养听的能力

听的能力不是指“听力”,也不是指一般地听得清,听得懂别人的话,而是指在听别人讲话的过程中,能迅速地抓住别人说话的中心,并迅速地做出反应。说的能力,也不是指一般地回答别人的提问,能使别人听懂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更不是仅仅指“口齿清楚”,而是指能够有条理地、简洁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以说服对方乃至感动对方。然而,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这种听说能力,并非易事。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并不完全相同。

(二)培养说的能力

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有很大的距离,不仅语音不同、文字不同,而且其构词方式,组词方式与汉语也有所不相同,所以少数民族学生要学好语文,就比汉族学生更为困难些。但是,语文学不好,不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妨碍极大,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不发达、词汇贫乏。学生会把民族用语和普通话表达混在一起,比如量词,说“鸡”是“只”,说“鱼”也是“只”,“只”成了万能的量词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组词方式与汉语不同。因此,要完成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听说任务,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听说练习。

二、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感实际上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只有抓住语感这一根本,语文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这一任务,否则,事半功倍甚至劳而无功。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对于语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习语法培养语感——访吕叔湘先生》《语文学习》1985.1)由此可见培养语感的作用和重要性。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训练的:

(一)正确朗读的训练

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必须用普通话读准字音,做到节奏、停顿正确,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

(二)流利朗读的训练

要求学生标准使用普通话,做到声音响亮,读句熟练流畅,速度节奏适中。

(三)理解朗读的训练

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读思结合,通过朗读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有表情地朗读训练

这是朗读最高能力层次的训练,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达到深刻体会和理解,切实把握好文章的感情、重音、语气、语速、节奏等因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进而感染听众。

初中生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在培养听说能力时,可以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讲成语故事,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就可以联系课文《卖油翁》来讲这个故事,“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可以联系课文《出师表》来讲,顺便讲一讲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我还向学生介绍《成语故事三百六十五夜》;让学生按学号轮流来讲成语故事,看谁讲得好,看谁听的真,看谁用得活,看谁的词汇量最丰富,看谁能举一反三。

经过一学期讲成语故事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活跃了思维,丰富了词汇,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自觉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我认为坚持讲成语故事,是使听说读写基本训练落到实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利用课堂实践提升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先要指导学生撰写演讲稿,演讲稿的特点在于适合口头表达。要求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看法,针对听众写稿。演讲稿以议论为主,要求思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才能以理服人。演讲时要说普通话,姿态大方,聲音清晰,力求形象、生动、明快、准确。演讲的内容范围不做规定,想演说什么就说什么。每位学生演讲完后,要求听的学生做出讲评,然后我又对演讲的学生和讲评的学生再作出讲评。

演讲结束后,演讲稿我就收集起来,从中再挑选出较好的演讲稿,学生自己成立一个语文学习兴趣小组,选出主编、编辑,编印成册,自己给它起名“新芽”,自己设计插图。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可见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培养他们说话的信心、勇气,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听说能力少数民族学生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聪明的学生等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