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阅读课上培养小学生的听话注意力

2020-05-25谢静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

【摘要】语文阅读课,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中占用课时最多的一种课型,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掌握词汇、理解句子、欣赏片段、领悟文旨,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阅读;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126-02

【本文著录格式】谢静.在语文阅读课上培养小学生的听话注意力[J].课外语文,2020,19(13):126-127.

阅读课要求每个孩子具有一定的听话能力,特别是在课堂中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听话注意力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关系到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不同学生听话注意力的差距,好中差学生的分化愈来愈明显。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在阅读课堂上格外注意培养每位学生的听话注意力。

一、影响小学生听话注意力的几个因素

(一)主观原因

1.小学生的听话注意力受年龄特征的影响

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能集中注意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

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至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至12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鐘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

其三,不善于分配和转移注意。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

2.注意力受兴趣爱好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事情怎么做也不觉得累。小学生更是如此。

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或者是培养起间接兴趣,那孩子上阅读课时的听话注意力就会容易集中且保持长久。

(二)客观因素

1.教师本人的口头语言、语气以及体态语言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上课时的状态是很重要的,是信心十足,还是畏惧怯懦。自然是信心十足的老师更能吸引学生的听话注意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是否新颖、合理

教师怎样教是一个关键问题。能取得较好课堂效果的课,是因为教师精心创设了教学过程,恰当运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沉浸于课堂的快乐之中,受益匪浅。

3.学伴的多种因素是否吸引小学生的听话注意力

与学伴的人际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课堂上的听话注意力。

学伴之间的影响还包括:学伴发言的音量大小、学伴发言的内容质量等。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最有可能改变的是自己的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语气和体态语言,以及对学伴多种因素的了解和利用。

二、教师在语文阅读课上培养小学生听话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一)美化教师自身的语言、语气,吸引小学生的听话注意力

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饱满洋溢的激情,针对小学生注意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在阅读课的初始阶段就抓住学生的听话注意力。

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学期《走月亮》一课时,教师娓娓动听地说:“今天,我们先来聊聊关于月亮的话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忧愁的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思乡的月亮;‘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李贺充满壮志豪情的月亮……那么,来自云南的儿童文学作家吴然,他笔下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至此,出示题目。

这段优美的语言,古意悠悠,学生静静地听着,不由自主地打开书,读起那篇课文来。

善用幽默、诙谐、充满智慧的临场教学语言,及时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集中听话注意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语文阅读课的无穷魅力,从而保持良好的听话注意力

第一,巧用教材,教师创设有意义、有趣味的语言学习环境,了解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薄弱点,吸引学生的听话注意力。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教师应先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这篇课文本身写得非常美,想象奇特而准确,但对孩子来说,缺少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的矛盾,是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而且还要求背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很高。

于是教师将课文上成童话,将问题的设计与课文的文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原作者的拟人手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发问,吸引了学生听话注意力,使学生思维积极活跃。一堂课下来,这小节几乎全班同学都能准确无误地背诵下来,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小学生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这一特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集中了听话注意力。

在语文书上,许多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不善于从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中获取养料,很难与课文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应该自己或引导学生查找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丰富表象,缩短与课文的距离,在教学中适时使用电脑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集中听话注意力。

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学期《观潮》一文,记叙的是作者在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浙江海宁市的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事。这是难得一见的盛景,书上用了“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白浪翻滚”等词语分别从水势、水声、色彩等不同方面来描绘,又按照潮水从来到走的顺序描绘这番奇伟壮观。上到这时,教师打开多媒体大屏幕,将钱塘潮的壮丽景象展示出来,学生顿时发出啧啧称赞声,一些原先低着头、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孩子,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感叹起来。

第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如视觉),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大量信息,来弥补学生听话注意力的不足。

(三)细化对学生各种现象的观察,发现共性和个性,有效利用优势因素,排除劣势因素的干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注意听讲的习惯

1.明确学习要求,使学生有方向性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便于集中听话注意力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在一开始时,就把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告诉学生,使学生在注意力还能高度集中时就明白本堂课的任务,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排除各种干扰,集中听话注意力。

2.利用学生资源,优化课堂激励机制,让学生互相之间产生良性影响,集中听话注意力

学生不同,他们每个人的听话注意力的水平也就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表现出的听话注意力也不尽相同。教师要灵活利用学生资源,优化课堂激励机制,让单位时间内的不同学生产生良性影响,集中听话注意力。

3.对于易分神的孩子,教师应用各种不同方式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干扰,集中起听话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语文课上,当学生目光投向窗外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目光与孩子的目光对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走神了,应该回过神来;当孩子与孩子之间随便说话时,教师用眼神提醒无效,甚至孩子根本看不到,这时教师可以走到他们面前,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走神了,应该停止讲话了。

作为教师,要运用好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好教材,运用好学生资源,要努力将阅读课上学生的听话注意力集中起来,竭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作者简介:谢静,女,1973年生,江苏南京人,本科,一级教师,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