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05-25史红军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激励教育教学应用小学语文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在基础阶段最先接触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那么他们对于母语的使用也更加熟练,所以在小学这一关键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学习。但是有些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没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太过注重教学结果,所以对学生要求甚高,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摄入。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39-01

【本文著录格式】史红军.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外语文,2020,19(13):39,41.

其实很多教师都明白,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但是语文本身涵盖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一旦教师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排斥。所以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吸收效果。但是有时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太过注重结果,比如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那么教师对此就非常不满意,直接对学生进行训斥,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这种方式对于小学生尤其不适用,会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而经过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激励教育法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更加正面的教育效果。

一、激励教育及其作用

简而言之,激励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刺激和影响,让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学习欲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那么通过激励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本身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学习方面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认知,如果教师不对其进行激励,推动他们进行学习,那么很难达到教育目的。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同时,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对学生进行鼓励、夸张,不考虑学生的行为正确与否,而是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有时也可以适当采用批评激励法,让学生虚心求教,弥补自己的不足。

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比如有些小学生面对一些未知的知识内容充满了不确定,但如果这时教师对其进行鼓励,就可以让其建立起在学科方面的自信,以后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很多时候教师的一句鼓励性话语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仅如此,激励教育并不提倡一味褒扬的形式,之前很多教师为了不让学生的自尊心或者自信心受到打击,没有点明学生的错误,反而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有时适当的批评激励也可以让学生认清自我,不断反省,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实力。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激励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对于当前的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中如何运用激励教育

大家对于激励教育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有目共睹,但是某些语文教师并不清楚这种教育方式需要如何展开,所以在这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那么本文就以小学语文为例,简要描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激励教育,帮助学生得到提升与发展。

(一)采用激励方式,增强学生自信

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是很必要的。比如之前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语文拼音发音上面不太标准,所以不愿意开口读课文。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反而需要让其进行展示,增强其自信心。比如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文章中描绘了燕子乌黑的羽毛、剪刀式的尾巴,那么教师这时就可以询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观察过燕子呢?有哪位同学愿意来朗读课文,找出燕子的典型特征呢?”这时教师可以把眼光放到那些不太敢于表达的学生身上,以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阅读。比如教师可以提前记住学生的座位号,然后在课堂上以“随机报号”的形式来抽同学,为该同学提供机会。对于缺乏自信的同学而言,他们一开始很难张口,那么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激励,用更加和善的眼光对其进行鼓励,让同学们敢于开口。在顺利完成朗读,并且找出燕子的特征之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奖励,比如给予相关的小奖章,并且让全班同学鼓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快速地建立自信,以后再有类似的机会时,同学们会主动举手进行展示,这就是激励教育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让其获得成就感。

(二)不断激励引导,帮助学生提升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还并不透彻,所以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很容易犯错,那么这时他们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在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激励引导。而有的教师在进行引导时,直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学生的思考方向是错误的,或者说学生的理解完全偏离主题。这样的方式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其产生阴影。所以面对学生思考方向偏离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更加平稳和缓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说:“刚才你提到的点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但是能否从其他方面进行思考呢?”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更易于接受,没有直接打击学生,同时也告知了学生需要从另一个方向进行思考,当前思考的方向出现了偏离。所以面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换一换方式,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意见,而不是对学生一通指责,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

(三)评选班级优生,榜样激励作用

学生希望自己占据优势,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而在一个班级里面,肯定会存在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在班级里面评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让其作为班级代表,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小学生的好胜心其实比较重,当他们觉得别的学生可以拥有这些名头以及奖励,他们也会不断向其看齐,从自身出发,看看自己和评选出的优秀代表有何差距,不断提升自我。这就是榜样激励的方式,教师直接在同龄人中选出比较优秀的代表,可以刺激到其他学生,想要赶超优秀代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从自身出发,建立优势,查漏补缺。

(四)适当批评激励,产生正确认知

在之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某些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批评,导致有些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恐惧感或者排斥感,不愿意再积极投身于教学之中。所以在这之后,很多教师不敢再直白地指出学生的问题,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有时学生明明出现了问题,教师却不指出,任其自由发展,其实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批评激励,让学生看清楚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对自己产生正确认知。但是批评激励并不是像之前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对学生进行指责,而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教师没必要直接对学生全盘否定,要向学生描绘这些错误对他们的语文能力提升会产生的影响,以此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建议。但是在进行批评激励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看看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这种激励方式,避免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励教育对教学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也要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保障当前教学更加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吴凤英.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科教導刊-电子版(上旬),2019(4).

[2]王汉全.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术版,2015(2).

[3]霍连国.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11).

猜你喜欢

激励教育教学应用小学语文
立足激励教育,活化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