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皇后”退守病郎:最好的婚姻是相依为命
2020-05-25红树
红树
2020年2月,《刘老根3》在腾讯网播出,时隔18年,李静仍出演“大辣椒”。而几个月前,由李静出演女主角的《劉家媳妇》,收视率也很高。
李静,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被喻为“二人转皇后”。20多年前,正当她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却因为丈夫,突然从舞台上消失了!李静的丈夫到底出了什么事?她为什么要自灭光环……
“团花”爱上黑小子:“二人转皇后”火了
1992年11月,李静父亲葬礼后第三天。早上一起床,她发现丈夫闫守信嘴斜眼歪,悲伤中的她给团里打电话,同事火速赶来把闫守信送进医院,医生诊断他患了重度脑血栓。李静瘫在地上……
1951年,李静出生在辽宁省康平县,14岁考进县剧团,后来进了铁岭民间艺术团。李静爱上了在团里吹小号的闫守信。两人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
李静是“二人转皇后”,闫守信当上了铁岭民间艺术团团长,夫妻俩并驾齐驱。儿子10多岁后,闫守信辞去团长职务,到铁岭市文化局曲艺研究室任职,照顾孩子和家,让李静少了后顾之忧。
李静和赵本山演小品获得全国大奖,事业进入鼎盛期。可家里却进入了多事之秋,公公、婆婆相继生病,李静父亲身体也不好。1992年7月,老人因肺气肿住院,李静到处演出,护理的事闫守信全包了,可最终老人还是走了。哪知岳父下葬后第三天早上,闫守信因重度脑血栓也突然倒下了……
李静在医院里给丈夫端屎端尿。夜深,实在太困了,她就和丈夫挤一张床,小睡一会儿。当病房内外的人知道她是“二人转皇后”时,都很惊叹。
闫守信出院回家第二天,儿子要到朝阳市去当兵。头天晚上,儿子的同学请他出去吃饭,快到半夜12点了还没回来,闫守信隔一会就问一遍李静,李静遭遇了一连串的事,怕儿子再出什么事。
快到午夜12点半,儿子回来了,开门进屋的一刹那,李静一个大嘴巴就扇了过去,继而忍不住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骂儿子:“你这个不长心的东西,咱家都啥样了,你爸都啥样了,你还有心思在外面喝这么长时间的酒。明天就要离家了,这大半夜的还不回来,你不知道我有多惦念你吗?”
儿子被吓坏了,也知道自己错了,“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抱住母亲的腿,和母亲一起哭。
第二天一早,李静叫来单位的车,把丈夫扶上车,一起去火车站,送儿子去军营。整个送别,儿子一声没哭,总是做鬼脸、说笑话,想逗父母笑,直到火车开动了,儿子才“咣咣咣”砸了三下车窗玻璃,将头狠狠扭过去,没有跟父母告别。
儿子到了部队后,第一封信写得很短,只说自己在部队很好,问候了父母,还在信里夹了一张登有治疗和护理脑血栓知识的报纸。
儿子走了,丈夫瘫痪在床。那段日子,李静想了很多。她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和赵本山合作,很有可能红遍全国。可是丈夫怎么办?如果不进行康复训练,丈夫的后半生很有可能就在床上度过。她也想过请人来护理丈夫,可请的人能像她这样尽心尽力吗?丈夫心理上会不会又受到打击?
想来想去,李静最终决定自己在家里护理丈夫,帮丈夫康复。她对自己说,成不成腕儿,红不红都不重要,丈夫能康复,家还是个家才最重要!
李静淡出演艺圈,在家照顾丈夫。闫守信爱吃鱼,她先将鱼刺挑净,将鱼肉放进丈夫嘴里;怕他啃不动排骨,每次做排骨,她都将排骨炖得烂烂的,再将肉从骨头上剔下来,放在碗里,让丈夫慢慢吃。
情比戏大:隐退舞台自灭光环
在李静的精心护理下,闫守信终于能下床了。李静卖掉原来住的5楼的房子,在买了个1楼的房子,这样,她每天都可以随时随地扶着丈夫出门锻炼。
这样的训练是艰苦的。有时,闫守信不想锻炼了,李静就像哄小孩一样:“好老头,只有坚持锻炼,你才能尽快好起来,生活能自理,甚至能上班。”
多数情况下,闫守信还是听李静的,锻炼得挺刻苦,但情绪不好时就发脾气,说脏话。李静也不生气,总是笑着说:“哎,老头子,你不是嘴不好使,说话不利索吗,怎么骂人的话说得这么溜呢?”闫守信笑了,气也消了,再接着锻炼。
李静离开舞台,在家陪着丈夫,一陪就是整整4年。在她的陪护和训练下,闫守信除了说话仍然不利索外,基本康复,还能干些简单的家务活。
李静的儿子转业后,进了铁岭市电视台,结婚成了家。有了孙女后,李静、闫守信都十分高兴。
为了补贴家用,李静有时间就出去接点演出,一场挣个三五百。每次,她都是当天出去当天回来,从不在外过夜,她不放心丈夫,怕他夜里出事。每次演出回来,她都把挣回来的出场费,放到丈夫手里,说:“老头子,这钱给你,是我今天挣的。你仍是当家人,是一家之主。”每当李静说这话时,闫守信都咧开嘴傻傻地笑。
这时,赵本山已红遍全国,他的搭档先是黄晓娟,后来是高秀敏,而对再度出现在舞台上的李静,观众竟然都不知道她是谁了。有许多次,李静和别的演员同台演出,人家演出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她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却稀稀落落的,李静躲在后台,用手捂着脸,任泪水无声地流。
李静重新走进观众视野是在2001年。赵本山要拍《刘老根》,想起了老搭档李静,觉得由她演“药匣子”(范伟饰演)的妻子挺合适。
李静放心不下丈夫,将他带进了剧组。一天,李静正在拍戏,闫守信上街溜达,走到一个毛衣店,想着快到秋天,天渐渐冷了,想给李静织件毛衣。因为她演的是“大辣椒”,闫守信就让织毛衣的人给毛衣两个兜上各织了一个大辣椒和辣椒秧。他将这件毛衣作为礼物送给李静时,引起了剧组的注意,导演当即决定将这件毛衣当成一个细节和道具,变成了“药匣子”送给“大辣椒”的礼物。
由于李静在生活中重情重义,知冷知热,因此,“大辣椒”这个角色被她演活了,受到观众喜爱。
2002年,李静参加《刘老根2》的拍摄,仍演“大辣椒”,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李静的演出活动越来越多,每次进剧组或参加活动时都带着丈夫。闫守信是一个嘴非常硬的人,从不对她说一句情啊爱的话。年轻时,两人牵手上楼,听见楼道里有人说话,闫守信就会像被蛇咬一样甩开李静的手,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竟然做出了一件让李静很惊讶的事。
有一次,李静带着丈夫去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参加一个活动。闫守信一个人在賓馆里待着闷,就到街上溜达,见一些青年男女手里拿着玫瑰花,就凑上去问人家为什么拿玫瑰花,是啥日子。人家告诉他今天是“情人节”,要买玫瑰花送给自己最爱的人,而且最好送九十九朵玫瑰。闫守信就跑了3个花店,凑够了九十九朵玫瑰,双手捧着回到宾馆。
开门进房间时,李静正巧刚回来,闫守信傻呆呆地捧着九十九朵玫瑰花站在她面前。李静惊讶地瞅着他,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都在花里了……”李静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那是闫守信一生中唯一一次送李静鲜花。
带着丈夫复出:戏里戏外都是情义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李静带着丈夫,相继接拍了《插树岭》《贵妃还乡》等多部影视剧,演技越来越炉火纯青。
为了让闫守信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更方便锻炼和康复,2012年,李静卖掉铁岭市区的房子,在市郊买了一个小院。不出去拍戏时,她和丈夫在院子里养鸡,养猫,养狗,养鱼,种各种青菜。这样的田园生活,让两人过得有滋有味,闫守信的身体越来越结实,血压、血糖也恢复了正常。
李静和丈夫一边享受悠闲的乡居生活,一边接戏。从2016年开始,李静经常要去辽宁电视台拍一档喜剧节目《欢乐饭米粒儿》,饭和米是两口子,她演米,这个剧一年拍两季,每季要拍两三个月。
2017年,李静接拍了电视连续剧《刘家媳妇》,在里边饰演梁八斤一角,拍摄地点在辽宁省凤城市农村。闫守信知道她这次接的戏挺重,这个角色也是颠覆性的,不想跟她进剧组了,想让她专心演好这部戏。
李静像往常一样给丈夫整理行装,闫守信一件件抢过她已经装好的衣服、用具,认真地说:“眼看天就冷了,我不想去凤城山沟里受罪,在家里挺好的。”见他态度坚决,李静只好将他留在家里。
李静忧心忡忡地走出院子,她抬脚上车时,闫守信在车前满脸欢笑,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一边跳一边说:“解放了!”李静将迈上车的脚收回来,奇怪地问:“老头子,你不跟我去剧组也就算了,这咋还跳上了呢?啥叫解放了呀?”
闫守信哈哈大笑,吐字不清地说:“你走了,再也没人管我了,我自由了,这不就是解放了吗……”李静哭笑不得,一个人离家而去。
李静进剧组后,心里总有些不安,不知道自己不在家的时候,丈夫怎么吃饭、睡觉,走路时会不会摔倒,晚上会不会寂寞。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给丈夫打电话,问这问那,直到很晚才睡去。
戏拍了半个多月,李静终于忍不住了,给儿子打电话,让儿子送父亲进剧组探班,儿子就将父亲的穿戴用品装好,开车带着父亲来到凤城。
闫守信进剧组那天,李静要连拍八条戏。她是老演员,拍戏从来都是一条过,圈内人都叫她“李一条”,可那天不知为什么,李静一连拍了好几条都不过。晚上收工时,李静的干女儿、在戏里演她侄女的闫学晶,见到闫守信就说:“老爸,你这一来,我老妈都不会拍戏了。”闫守信眼圈红了。
2019年初,《刘家媳妇》在央视八套播出后,收视率破2,创了新高。由于对人间真情理解透彻,李静在戏里演的梁八斤重情重义,有血有肉,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戏播出后,李静的微信被刷屏,里边满满的都是亲戚、朋友和观众对她的夸赞。
2019年5月6日,时隔17年后,《刘老根3》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县龙泉山庄刘老根拍摄基地低调开机。看着赵本山、范伟、闫学晶等众多老朋友再度聚首,李静分外激动,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5月底,央视一套《越战越勇》栏目专门采访了李静、闫学晶等主创人员。李静照例带上了丈夫。台上,她讲着拍戏和生活中的故事,闫守信坐在台下,看得一会笑哈哈的,一会又抹眼泪。
两个月后,闫守信脑血栓复发,再次住进医院。李静在医院日夜守护20多天,直到丈夫出院。
2020年春节临近,央视三套、云南卫视、海南旅游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纷纷邀请李静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她不放心丈夫,将这些电视台的邀请推掉了,只参加了辽宁卫视春晚节目的录制。
2020年2月,《刘老根3》在腾讯网播出。李静再次以“大辣椒”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观众仍然很喜爱她。
在李静的心里,戏大,情更大!李静和丈夫一路走来,历经坎坷,但他们始终没丢了一个字——情!
编辑/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