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根塑魂 公民道德建设新发展
2020-05-25曲成
曲成
2019年,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凝聚磅礴力量,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
一、文化自信,道德建设提到新高度
彰显文化自信,公民道德建设走进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起,九十多年的伟大成果概括为这三大成就。接续而来的奋斗任务,一是建党一百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靠的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又郑重地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在这特殊的日子,提出与三个自信具同等历史地位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其意义是深刻的。不但丰富了前三个自信的内涵,而且为前三个自信立根溯源。正是由文化自信的内在支撑,中华民族才走到了今天,中國共产党才光耀了中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印记,由此形成的内涵则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华夏民族的这个灵魂就是延续至今的修齐治平的理想、家国一体的情怀和追求中和的境界。
二、道德建设,历久弥新不断进步
中华文明,承载着人类距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类文明历史。追求德性完善至美,一直是华夏社会的主流意识导向。富有丰富内涵和经验的儒家“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其理论贯穿古今,其实践通达时代。从传说中的“天下万邦”“协和万邦”,到孔夫子以思想教化为主,倡导“富民”“ 惠民”是一个进步;从孟子“性善论”,行仁政、正君心,到《尚书》中所言“民为邦本”是一个升华;从行政决策要符合道德的“明道善策”,到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举贤任能,无不又是一次飞跃。中国近代社会以来,孙中山先生秉承“天下为公”,遵从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价值。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号召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依法治国的同时,推进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诚实信用社会。今天的道德建设,历久弥新不断进步。
三、道德文化,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特质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当中,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其本意都是追求精神道德及其修养,强调的是人的内在的、本体的道德修养境界。西方的道德文化呈现的特点是以理论上的逻辑论证为主要表现,是个别思想家哲学家发展成为一种个人修养式的哲学文化,脱离了社会,出现文明的断代也就不例外了。中国文化是以道德修养著称于世的修养文化,具有鲜明的精神性,这种精神性是建立在超越一切物质利益基础上的。同时,也具有社会道德性,这种社会道德性不是以个人的眼界观点来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文化意味着“人文化成”或“文治教化”,是将人文、社会、自然联系在一起的,是天地人三者和谐共生的。《周易·系辞下》中的“以通神明之德以,以类万物之情”,讲的就是中国文化一开始着眼点就是精神道德,而不是物质利益。《礼记·中庸》中的“修道之谓教”,文治教化就是“修道”,修道就是修人性本有之道。从古至今,我们从个人到家族,从邻里再到国家,道德的修养一直视为共同的事务,这种事务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内涵,也逐步成为各个时代社会秩序的规范。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都曾有古代文明,如今已不存在,只有中华文化延续至今,而且从未有过中断。世界各民族中文化生命力最强的是中国文化,正如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国文化能够历久不衰、虽衰而复盛的情况,证明了中华文化中一定有不少积极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粹内容。这其中“积极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粹内容”,指的就是中华文化德化的内涵。公民道德化,道德社会化,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内在的、固有的特质。马克思告诉我们,文化是社会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主要表现为哲学、艺术、道德、政治法律等,而哲学、艺术、政治、法律却常常表现为社会中某一部分人的事业,唯有道德是每个人的、全社会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道德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华夏民族从五千年前就认识到这一点了,我们今天能有这样的进步与发展就不奇怪了。
四、异曲同工,共谱国家治理新篇章
2019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九届四中全会。此前一天,2019年10月27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信息。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先后传递出这个信息,不能不说这是国家在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的全面考量,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根本的保障,更需要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支撑,形成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社会良好局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的能力。《纲要》的印发契合了时代的发展,为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时代新人,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出了制度安排。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一次伟大的尝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道德内涵建设做出的一个有规范的诠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宣言。
(作者系黑龙江工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曹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