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共慧”之歌
2020-05-25章小英
章小英,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道德与法治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参与的项目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8年11月20日,是我到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的第一天。
说实话,在收到工作变动的通知时,我彻底蒙了,因为我从来未想过要当校长,也从未想过有机会当校长。但是,我很快冷静下来: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上,目标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团结教师、牵手家庭、融入社会,做真实而自然的教育,追寻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在欣赏孩子们素养拔节的动人画面时,让教师和家长也能共生共慧。于是,我的内心开始勾勒“共慧教育”的美丽愿景。
共,共同,即发生在群体成员之间;慧,智慧,即基于某种情景的最优解决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感悟等;共慧,即共同生成、拥有、分享、提升和发展智慧。它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每一个个体都走向智慧;二是群体内部各相关成员的互惠与互慧;三是共同走向和实现(更高的)智慧。让教师、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彼此生成为智慧型的“教育生命共同体”,是“共慧”教育实践努力达成的目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悄然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即以此为目标努力躬行实践,期间与全体师生、家长一起创生的一个个“共慧”育人故事,如同一支支动人的水磨欢歌,透着兴奋,泛着光泽,耐人回味。
管理共慧,让自主意识建立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始至终和教师在一起,和学生在一起,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他们,激励他们,在率先垂范中落实各项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润泽心灵,这是一个校长立德树人应有的姿态。
于是,在第一次主持召开全体教师会时,我播放了一幅校园全景图,并诚恳地对老师们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她的名字叫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生荣校荣我们荣,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同属一个共同体,只有当我们用心培育学生,学生健康喜人地成长,学校才有声誉,而我们作为学校的一员,也才会更添一份光彩。所以,从此刻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行动捍卫家的尊严!”
第一周熟悉校园时,我见每个道路口都放置着石球,心里很是纳闷:校门外的石球,是为防冲撞,是安保设施;而校园里的这些石球为何而设?会不会成为消防障碍?于是,我拍下照片,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就此展开民主议事。
我指着屏幕上的照片,问老师们:“校园里道路口這些石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有老师脱口而出:“挡车的。”
我追问:“挡谁的车?”
一教师说:“外来人员的车,保安会拦下问询并告知具体要求;所以主要是挡我们教师的车,保障学生安全。”
“其实,就是限制我们教师车辆的行走路线嘛。”我笑着反问,“但是,老师们,你们需要石球来当交警吗?”大家笑着摇头。
我当即请总务主任重新宣布了车辆进校后的行走路线、停放要求,并满怀期待地说:“我们遵照执行,让停车场成为一道风景!”接下来总务处加强了巡查,并拍照上传教师微信群及时通报:第一天,仅有一辆小车停在通道一侧;第二天,没有违停;第三天,所有车辆停放整齐!
在随后一周的会议上,我再次指着照片中路口的石球问:“现在,这些石球还需要吗?”老师们摇头。
“可以下岗了,是扔掉吗?”我的这一问让老师们陷入了思考。不一会儿,一位美术老师提议:“把这些石球聚集起来,刷上白色油漆,可以做孩子们的涂鸦广场。”全场赞同。就这样,“创意涂鸦”物型课型诞生了。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在上面画心中的童话,画家乡新貌,画未来科技……
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中外来务工子女多,家长们大都起得早,因此每天7:10左右,就有孩子陆续进校。来了干什么?宝贵的晨间时光一定不能让他们在闲聊、打闹和呆坐中流逝。于是,我提出“入校就进班,进班就入座,入座就看书”的倡议,要求孩子们入校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阅读状态,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如何落到实处呢?我没有要求老师们早早到校看管,而是自己每天7:20左右就走进教学区,观察各班的晨读情况。看到全班同学阅读专注的,就在黑板上画一张笑脸;不够专注的,就画一张哭脸;老师们进班后,则会根据实际情况相机给予引导教育。
就这样,在我的言行引领下,全体行政人员都迸发出无限的热情。每周行政值导时,他们全方位督查,用手机随手拍下真实场景;每周教师会议时,他们通过鲜活的镜头,传递值导中发现的温暖瞬间,剖析细节里蕴含的教育真谛,善意提醒有待改进完善的言行。这样的值导反馈,具体可感,贴近现实,指向明确,老师们倍感亲切,学校常规管理真正落到了实处。
什么是“共慧”?激活每个人的思维,让大家浸润其中,彼此平等交流、智慧碰撞,在不知不觉间生成新的智慧,找到更优策略,这是立德树人应有的样态。作为校长的我,从学校真实生活的镜头入手,将老师们的目光和思维聚焦,看到平时可能忽略的现象,尝试进行“民主议事”,了解个人未能顾及到的理念,从而让思想更清晰,行为更规范,方法更多样;潜移默化引领行政人员一起严谨细致落实常规管理,在日日真实而自然的言行润泽中,老师们就会悄然生成智慧信息:教育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将管理与引导相结合,整个校园就会沉静下来,师生的行为就会朝向美好,顺势而长,进而实现“无为而治”。
课程共慧,让校园生活沸腾起来
在第14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上,马云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而不是养鸡场,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否则他们未来无法和机器去竞争。”的确,教育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让孩子站到生活的正中央,就应该创设鲜活情境、搭建多样平台,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运用知识活化理解,开展合作探究进而生成能力,体验挑战过程,感悟成长的愉悦。为此,我努力推进“级部行动”,即同年级组老师群策群力,围绕本年级学生学习内容、身心特点,设计适合儿童、素养点融入其中的各类活动课程。这样一来,宁静的校园就有了沸腾的教育生活——
汉字文化,母语之根;字里乾坤,行间有情。我和四年级组老师设计开展了耳目一新的 “汉字超市”:充分利用如皋本土教师创编的《字里行间——走进汉字王国》这本读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漂流,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读完后,要求孩子们选择其中一两个汉字,做成字卡;最后,他们带着字卡,站立在学校书人广场的四周,形成一個汉字超市;一、二、三年级的小不点们走进去,仔细观看字卡,看图、猜测、主动问询,四年级学生则热情解答,奉上了汉字演变的盛宴,诉说着汉字的博大精深。在这样的场景里,孩子们在惊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心里会油然而生民族豪情。
开学初,在领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语文课本后,孩子们的内心是有些新奇的。我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和五年级老师一起设计了“课文朗读我先行”活动:第一周,每个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主练习朗读整册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第二周,由五年级的十来位语文老师组成评审团,同学们在其中自选一位接受考查,只要能把老师任意抽取的一段文章读得一字不错,就可获得“朗读通关卡”;周五,全体学生齐聚剧院,以班级为单位,由每班五名学生组成大众评审团,举行“朗读PK赛”,在这种紧张而兴奋的比赛氛围里,文字更容易通过有声的朗读直抵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同时,在这样的场景里,孩子们更能感悟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挑战等学习品质,感觉到学习就如一段快乐的旅程。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围绕这个特殊的日子,六年级的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有的组成“讲解小分队”,梳理《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晨会时间分头走进学校50个班级,给学弟学妹们传递宪法小知识;有的寻找身边的“我和宪法的故事”,利用午间时光在儿童剧院给同学们上演了一季“故事达人秀”;傍晚放学后,头戴志愿者小红帽的“宪法宣传员”又走进了接孩子的家长群,他们手拿各式自制书签,给家长朗读着上面抄写的宪法条例,并赠送给家长,让他们把法律带回家。在这样的场景里,孩子们一定能体会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更多的是为了服务生活、造福他人、点亮社会。
什么是“共慧”?聚焦教育使命,减少甚至消灭强制灌输,潜心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实践运用的空间,关注每个孩子独特的生命体,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体内细胞活跃起来,校园生活沸腾起来,进而点亮他们的智慧,这是立德树人应有的要义。当然,沸腾,绝不是折腾,只有在宁静之中,抓住教育的契机,才有思维的沸腾、思想的沸腾。作为校长的我,要做的是努力拓宽渠道、搭建平台,通过一个个卓有成效的“级部行动”,实施“共慧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生活不但有“营养”,而且很愉悦,进而彼此都在内心深处感叹:“在学校这个园子里,遇见你,遇见你们,是幸福的开始。”
家校共慧,让办学力量牵起手来
曾经连续一个星期五天时间,我每天早晨都站在学校东侧的十字路口,静静观察。我看到不少用电瓶车送孩子的家长,尽管前方亮着红灯,但扭头看看左右,感觉安全便照样直冲过去,车上的孩子无动于衷;不少家长肩挎书包,而孩子则两手空空;有的家长和孩子边走吃早点,包装袋随手丢弃在路边……新教育实验创始人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学校、家庭和社区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在政府的引导下,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育,将会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因此,牵手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协同的效能可谓迫在眉睫。于是,一系列行动拉开了帷幕——
学校儿童剧院里座无虚席,一个个家长正襟危坐,齐声诵读:“温馨陪伴,做孩子生活的守护者;言传身教,做孩子品格的垂范者;指导督促,做孩子学习的激励者;和谐共商,做学校教育的同盟者。”这是我们的年级家长会,诵读的是学校提出的四句话“家长公约”。在诵读前,我通过学生撰写的生活片段、孩子们模仿大人训斥自己时的音频、现场采访学生的真实视频等原汁原味的素材,引领家长倾听儿童的心声,反思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从而对四句话公约的内涵形成直观感知。心弦被拨动,信念就坚定,践行就有力。但我深知,尽管在家长会现场可能听得热血沸腾,回去后热情也会渐渐消退,一个星期后,有些家长可能就故态复萌了。因此,在家长会结束前,我提出了要求:一个月后,学校将征集“改变从点滴开始”的家庭教育故事,检验大家对“家长公约”的履行情况。一个月后,我征集到六百多篇故事,在认真阅读后,选择不同方面的典型故事再次与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剖析,这样强化认知,不断推进,效果喜人。
周六上午,我们的“书人广场”上热闹非凡,三百多位家长自主前来参加“家庭教育现场咨询”活动。首先,二十来个孩子戴着眼罩当起了“盲人”,在心理师用语言创设的情境中,开始了人生历险;而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只可以用动作提醒或帮助,但不得用嘴巴言说。游戏时,老师引导家长仔细观察参与游戏者的表情、动作,猜测其心理;结束后,请孩子和家长老师现场讲述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如此真实的场景,真切的话语,让家长们深刻理解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家长只有倾听儿童的心声,调整心态放慢脚步,才能找到适合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随后,我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一起,接受了家长们的个性化问题咨询。家长们焦虑的脸庞、热切的双眸,在志愿者们耐心的倾听、仔细的分析、真诚的建议中,化成了一句句“谢谢”、一行行热泪、一张张释然的笑脸……
周五下午,一年级的各个教室都成了游戏场,孩子们组成小分队,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各个教室。——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策划、筹备的“阶段性学习监测”,根据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素养点,设计成相应的十个游戏关卡,孩子们根据规则,逐一闯关,成功后老师便会在其“成长护照”上盖上奖章。看,一个个小不点既紧张又兴奋,现场组织、评判的家长们热情又自豪,每个人都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活动结束后,好多家长都发来感言。其中一位家长这样说道:“用新颖有趣的游戏方式替代传统的考试,需要小朋友们用耳听清要求,用眼仔细观察,用嘴完整表达,是一种全新的阶段性检测模式。孩子们在紧张又有趣的游戏环节里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发主动地完成每一项闯关任务,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成功感,这是传统考试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什么是“共慧”?用智慧凝聚家长合力,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融入学校生活,从中感悟家庭教育的智慧,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素养,与学校携手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这是立德树人应有的保障。为此,作为校长的我,努力通过名师来访、私人定制、线上直通等多样平台,让家长亲近科学、反思实践;设立“爱心护学岗”“童话林”“种植园”等共建项目,吸纳家长参与其中,感受协同教育的魅力……
生命与使命结伴,汗水与智慧共洒。秉承“快乐向上”的校训,深入实施“共慧教育”,多方协同,五育并举,把握基础,直面未来,为儿童的人生发展打牢根基,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育人的初心,一所乡村小学校长的坚守!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