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景剧在《精神障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25刘春慧王华栋罗劲梅梁乾琳李萍王卉
刘春慧 王华栋 罗劲梅 梁乾琳 李萍 王卉
我国精神障碍护理起步较晚,随着精神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精神障碍护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1]。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核心课程,疾病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精神卫生机构少,教学辅助资源缺乏,护生学习难度较大,兴趣较低,导致教学效果较差[2-3]。传统常规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教学法,忽视护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导致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和动手能力下降,忽视护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衔接、贯通能力,直接影响护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4-5]。心理情景剧最早由精神病理学家Moreno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心理情景剧是利用与生活相似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等心理剧的方法,重现当时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和参与者认识到发生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情景剧贴近学生生活,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集主动性、体验性、情境性和高效性于一体[6]。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临床与教学的需求,尝试将心理情景剧应用于《精神障碍护理》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2—6月,选取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四年级护理专业学生203名为研究对象,均为统招学生,学制5年,所有学生均自愿参与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2名和对照组101名。试验组均为女性,年龄19~20岁,平均(19.31±0.87)岁。对照组男16名,女85名;年龄19~21岁,平均(19.72±1.46)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专业、学习内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精神障碍护理》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总课时48 h,教材选择张宁成主编的《精神障碍护理》(第3版),重庆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融会贯通,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选用案例导入+理论授课+试题强化+见习的方式进行授课。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教学内容中的模板进行心理情景剧教学。
1.2.1 确定教学内容 我校《精神障碍护理》属于护理系人文教研室主管,该教研室前期参与《精神障碍护理》课程改革,经过查阅文献、收集临床病案,分析学生学情,根据教学目标,将精神科常见异常症状与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基本技能(包括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基本技能、精神障碍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障碍治疗过程的护理技术)贯穿于心理情景剧的始终,特别选取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3个教学模块作为心理情景剧教学模块。
1.2.2 心理情景剧教学法 《精神障碍护理》学全体教师先将教学模块中知识点的重点、难点整理出来,结合知识、能力、素质3个目标确定心理情景剧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精神障碍护理》学全体教师一起制作心理情景剧手册,讲授心理情景剧的制作方法、要求并演示。(2)向学生发放心理情景剧手册,结合临床案例收集资料,确定主题表演。(3)将试验组的2个班级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8~9名学生。学生在相关章节授课前认真学习其内容,指导学生根据精神科疾病的特点,将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的相关素材融入到剧本中。(4)剧本编写。剧本包括主题、小组成员、角色分配、场景设计、剧情、对白。要求剧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医院案例,能表现出患者病情的痛苦,患者及家属的现实冲突,精神科医务人员工作的独特性,立意深刻、富有内涵。(5)剧本排练。根据情景剧内容分配角色、布置场景,场地一般选择在教室、实训室,部分场景可选在寝室或校内。实训室内设置护士站、病床、病员服、约束带等道具,角色扮演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角色分配、课余时间排练,要求主题明确,语言流畅,表演贴近生活,与所学章节内容密切相关。(6)心理情景剧演出、微视频制作。从剧本编写、彩排到现场演出,同学们表演细腻、富于激情,并进行录像,录像剪辑之后制作成微视频供本班同学观看与学习,时长5~8 min为宜,微视频包括剧名、组别、演员列表等内容,根据内容适当添加背景音乐。(7)分享与交流。在心理情景剧演出完之后,采取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3个标准从内容、角色扮演、现场发挥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从学中演,到演中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最后由老师对本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阐释,现场课堂测试。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学生的课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2)比较两组学生在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团队意识、思维拓展、整体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状况。(3)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状况,采取本院自制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习氛围、教学质量,每项0~1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教学结束后完成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3份,回收203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课堂测验、期中、期末成绩评分比较 试验组学生课堂测验、期中成绩、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课堂测验、期中、期末成绩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评分比较 试验组学生在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团队意识、思维拓展、整体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学生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习氛围、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分,
3 讨 论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填鸭式”理论授课,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过程,使得学生思维受限,对其能力提升效果不佳[7]。心理情景剧用于临床教学与考核中,有利于学生深刻体验临床背景下各角色的内心体验,深刻地共情特定场景下医师、患者及其家属,并在特定情境下灵活使用沟通技能解决临床困境[8]。学生在心理情景剧的编写、排练、演出中,课前需充分预习、自主学习,亲身体验精神科临床症状,作为家属、护士、患者不同角色下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对精神科病房的特殊性、患者护理的独特性、病情观察的前瞻性有更深的掌握,对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整理护理、临床思维、人文关怀方面的能力给予了培养与锻炼。微视频制作形象生动、形式丰富、趣味性强,也可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富有价值感与成就感。该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解决医学实际问题[9],通过“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活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目前,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使用较多的评价方式是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考试考核结合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的方式,我们采用了几种方式结合的考评机制[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课堂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团队意识、思维拓展、整体护理及人文护理知识提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教学方法不仅能巩固学生理论知识,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13]。
综上所述,心理情景剧教学法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提高精神科护理教学质量及学生满意度,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意义。本研究局限性在于对教师要求很高,不仅需要《精神障碍护理》的专业知识全面,对心理治疗方法也要很好的涉足。由于学生学习内容多、课时紧,部分基础成绩较差、不善沟通与表达、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学生将会影响其效果与学习质量。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