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黄斑变性患者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0-05-25冯万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光敏剂雷珠湿性

冯万国

老年黄斑变性又称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1]。抑制和消除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老年黄斑变性的治疗目的之一,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是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新方法。黄斑变性通常是老年性变性的自然结果,并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的组织退化变薄,导致黄斑功能下降。老年黄斑变性又称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色素上皮下活跃的新生血管所渗出、出血以及瘢痕等改变,导致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作者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的80 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黄斑变性患者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80 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20 例;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02±1.42)年;年龄60~83 岁,平均年龄(76.00±9.80)岁;体质量指数(BMI)17.9~24.1 kg/m2;左眼患病21 例,右眼患病19 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1 例,女19 例;病程2~7 年,平均病程(4.12±1.45)年;年龄61~84 岁,平均年龄(75.80±9.76)岁;BMI 18.1~25.1 kg/m2;左眼患病20 例,右眼患病2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BMI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通过眼底镜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证实为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研究且年龄≥59 岁,患者视网膜中心厚度≥330 μm;②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患者眼睛有抗新生血管药物的应用史以及曾接受激光光凝或手术、放疗的患者;②排除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近视黄斑等视网膜疾病的患者;③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visodal 光动力疗法。光敏剂用量按每例8 mg/m2计算,计算后取光敏剂注射,注射20 min 后直接用激光照射治疗视网膜病变区,治疗时间为133 s。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在5 周内避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雷珠单抗剂量为0.7 mg/0.07 ml,1 次/个月,共4 次。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黄斑区荧光渗漏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萎缩得到抑制且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萎缩得到缓解且部分不良症状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黄斑区荧光渗漏情况比较 试验组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黄斑区荧光渗漏情况比较[n(%)]

3 讨论

黄斑变性是人类衰老的自然结果,临床比较高发。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视网膜会变薄最后退化,从而降低患者视网膜黄斑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2]。湿性黄斑变性是一种老年黄斑变性,可以导致患者视网膜黄斑视力丧失和视力扭曲等,由于视物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黄斑变性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约近1/20 的患者致盲。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患者视网膜黄斑变性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当机体发生衰老后,视网膜营养供应的微血管会发生渗漏并形成瘢痕或新的微血管,瘢痕或新的微血管会造成视觉扭曲、视力下降甚至失明[3]。因此控制微血管发生渗漏在治疗老年黄斑变性中显得尤为重要。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主要机制为患者色素上皮下活跃的新生血管导致的渗出、出血和瘢痕改变。在临床上的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可分为3 个阶段:盘状变性早期病变、突变期病变和修复期病变。随着患者病程发展,病情继续加重,因此治疗老年黄斑变性要抓住时机。临床上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方法很多,包括激光光凝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各种治疗疗效不同。光动力疗法是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常用方法,是将光敏剂注入患者血液中和药物循环到视网膜区域时用激光照射来激活患者血液中的光敏剂,破坏异常的新生血管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光动力疗法的特异性并对正常视网膜无影响,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光动力疗法的缺点为只能破坏已经产生的异常微血管但不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其稳定性较差[4]。本研究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当光敏剂循环到视网膜时,激光照射刺激患者血液中的光敏剂来破坏异常的新生血管,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是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新方法。雷珠单抗是一种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且具有拮抗作用,能破坏新生血管的通路。雷珠单抗腔内注射治疗通过维持血管内膜的稳定性降低血管与视网膜之间的屏障通透性,促进视网膜渗漏液的吸收来改善黄斑水肿[5],雷珠单抗腔内注射治疗能提高药物利用率。临床研究指出,雷珠单抗腔内注射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可通过物理封闭静脉来延缓视力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表明,雷珠单抗腔内注射治疗湿性黄斑变性可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患者视力,且雷珠单抗腔内注射治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6]。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有效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但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能获得较好的视觉稳定性。余萍等[7]探讨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退行性晚期渗出性黄斑变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和预试验中发现,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光动力疗法的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安全性高。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结果相同。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黄斑变性患者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光敏剂雷珠湿性
溶酶体靶向吲哚氟硼二吡咯光敏剂的合成、双光子荧光成像及光动力治疗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引导下光动力疗法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针刺、中药、直流电联合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光动力治疗中提高光敏剂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