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咳嗽的诊治现状调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相关研究

2020-05-25何瑞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6期
关键词:有效率抗生素细菌

何瑞祥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民医院,陕西 宝鸡)

0 引言

咳嗽是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由于其涉及的病因较多,因此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也较为多样。本文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方面对咳嗽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临床上急性咳嗽治疗中的抗生素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共一些参考。

1 中医药治疗外感咳嗽的概述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1 外感咳嗽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咳嗽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其不仅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同时历代医家也会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病证进行看待。咳嗽是指人体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的一类症状,有声无痰谓之咳,有声有痰谓之嗽,临床上一般以声痰并见为主,将这两类症状统称为咳嗽[1]。

根据中医理论,肺主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同时肺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因此是外邪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2]。外感咳嗽的病机为人体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外邪从皮毛、口鼻侵袭人体,伤及肺系,造成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咳,其病位在肺,发病可与心、肾、等都脏腑有关[3]。

在中医学中,对于外感咳嗽的治疗是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历代医家在外感咳嗽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病提出了许多有效疗法,结合现代中医临床以及相关研究,外感咳嗽的证型以及治法主要分为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风寒袭肺证:患者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薄色白,伴鼻塞、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治当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治疗药物为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等,常用方剂有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小青龙汤加味、金沸草散等。

②风热犯肺证:患者咳嗽剧烈,气粗,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色黄,伴鼻塞、口渴、黄涕、恶风发热等症状,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常用治疗药物有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牛蒡子、杏仁、桔梗、枇杷叶等,常用方剂有桑菊饮、清肺化痰汤、宣清消咳饮等。

③风燥伤肺证:患者干咳、连声作呛,咽痒、咽干、口干,无痰、少痰不易咯出或痰中有血丝,伴鼻塞、身热等症,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当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常用治疗药物有桑叶、薄荷、豆豉、牛蒡子、杏仁、前胡、南沙参、天花粉、芦根、浙贝母等,常用方剂有桑杏汤等。

1.2 咳嗽的现代医学认识及治疗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人体的防御机制之一[4],能够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咽部的异物、有害物以及部分粘性分泌物,能够减少这些物质对呼吸道的刺激并抵抗病原体的感染,属于对人体有益的一种反应。

现代医学中一般根据咳嗽的临床持续时间将其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三类,急性咳嗽持续时间<3 周,亚急性咳嗽持续 3~8 周,慢性咳嗽持续≥8 周。其中急性咳嗽与中医外感咳嗽在症状上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导致急性咳嗽的病因主要为呼吸道受刺激或呼吸道疾病、肺病,包括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嗽变异性哮喘等。此外胸膜疾病或胸膜受刺激、心血管疾病、药物因素、物理化学因素、炎症、精神因素等也是导致咳嗽的重要病因。

在对急性咳嗽的治疗上,现代医学认为轻度咳嗽不需要治疗,其作为一种防御性反射对人体有益。不过剧烈、频繁的咳嗽会对部分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如部分心脏功能、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长期的咳嗽可能会导致其病症进一步加重。因此,对于重症咳嗽的患者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现代医学对于咳嗽的治疗主要包括镇咳治、祛痰治疗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5],前者主要是用于短期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多用于剧烈干咳或频繁咳嗽影响休息和睡眠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物、支气管舒张药物以及氢可酮、右美沙芬、氢化可待因、喷托维林和苯佐那酯等非特异性镇咳药物。但需注意痰多患者应禁用强力镇咳治疗。由于镇咳治疗仅仅是缓解了患者的咳嗽症状,并未对其病因进行彻底治疗,因此病因治疗是临床治疗咳嗽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导致咳嗽的病因较多,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普通感冒导致的急性咳嗽为例,其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伪麻黄碱等减充血剂、退热药、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止咳药等类型。

1.3 急性咳嗽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

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普通感冒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咳嗽病因,因此抗生素也是临床急性咳嗽的治疗中被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然而由于患者以及部分医师对咳嗽的重视程度不足,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十分常见,部分患者还会自行购买、服用各种抗生素或止咳药。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当前临床上滥用抗生素是滥用药物行为中最有代表性和最为严重的问题,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占临床治疗的30%~45%,存在着随意扩展抗生素用药范围的现象[6]。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抗生素耐药性、正常菌群失调、不良反应增加等问题,对其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急性咳嗽的治疗中合理应用抗生素成为了临床中必须要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问题。

笔者通过对临床医师以及部分患者进行调查访问后发现,其对于抗生素的认识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或者退热药、感冒药:部分医生和患者基于以往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咳嗽的经验,将抗生素与消炎药、退热药、感冒药等同,这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抗生素与消炎药、退热药、感冒药有着截然不同的药物机理,其并不能够直接起到消炎、退热等效果,而是通过杀灭病原微生物来间接获得相应的治疗效果。对于无菌性炎症、过敏导致的炎症或者病毒导致的炎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应用抗生素不仅无法产生治疗效果,反而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降低人体抵抗力。

②认为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部分患者由于对抗生素的认识不足,仅从名称上认为“广谱”要优于“窄谱”。部分医师则由于无法确定患者所感染细菌或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因此会采取广谱抗生素来尽可能的保障治疗效果,但在针对某一种病菌的治疗上,广谱抗生素与窄谱抗生素在治疗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滥用广谱抗生素反而会造成其他细菌出现耐药性。

③认为新型、昂贵的药物优于旧药物:部分医师和患者在对待新药物或昂贵药物上存在着心理误区,认识“新的”、“贵的”就是好的。然而抗生素的应用应当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盲目使用新型、昂贵药物不仅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负担。此外,新型抗生素药物的产生大多是因为细菌对以往的药物出现了耐药性,因此在旧药物有效的情况下仍应以旧药物治疗为主,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④盲目进行联合用药:由于医生和患者对于抗生素的认识不到位,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会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方法。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不仅不能够增加疗效反而会导致毒副作用、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几率提高,因此应尽量避免同时应用多种抗生素。由于不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机理不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还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主要针对细菌快速繁殖期,庆大霉素、链霉素主要针对细菌静止期,这两类药物不可联合用药。

⑤治疗中频繁更换抗生素,用药过程不科学:部分医师和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疗效不好往往会立刻更换抗生素种类,而没有考虑用药时间、给药途径以及患者个人身体情况等因素,频繁更换抗生素导致了临床用药混乱,治疗效果较差且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耐药性等问题。部分医师和患者在病情好转后便立刻停药,用药时间较短会造成患者因体内残余的细菌而病情反复或出现耐药性。

通过对上述临床抗生素应用中的误区进行分析,要想做好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加强对患者的病原学诊断:在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中,不了解患者病因、病原体而盲目用药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在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病原学诊断。通过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等确定患者是否未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感染患者选择针对性高、不良反应小的抗生素品种进行治疗,慎用广谱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或者其他非细菌因素导致的急性咳嗽,不可使用抗生素;对于病因不明或者可用可不用抗生素的患者,初期不宜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谨慎调整治疗方案。

②加强对临床抗生素应用过程的管理:医生在对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应当根据抗生素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准确、科学的掌握药物剂量和疗程,在适当范围内给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或药物浪费,避免药物剂量不足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保证最优化的治疗效果。在抗生素的给药途径上,对轻症患者应以口服给药为主,避免采取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对于重症感染或全身性感染患者初期可静脉注射给药,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给药。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上,应按照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的原则,仅对符合联合用药指征患者使用,相关指征包括:原菌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免疫缺陷者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且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在联合用药的同时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加强监控和观察。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失效的情况,医生要认真分析无效、失效的原因,结合细菌学诊断、患者实际情况等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③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在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中,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的认识不到位是导致抗生素滥用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疗机构以及相关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生的培训以及对患者的宣传工作,使医生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科学、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使患者正确对待抗生素治疗,即不滥用抗生素又要避免其对抗生素产生抗拒心理而拒绝治疗。

2 临床诊疗资料分析

2.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9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急性咳嗽患者242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 例,女性62 例,年龄34~74 岁,平均(47.23±8.55)岁。所有患者均有咳嗽症状,就医前无自行服药,且咳嗽持续时间<3 周,无其他慢性疾病、重大疾病史,符合急性咳嗽诊断标准以及外感咳嗽诊断标准。

242 例患者中,根据病原学检查显示,细菌感染患者有113 例,无细菌感染的患者有129 例,分别分为细菌感染组与无细菌感染组,其采取的治疗方案如表1 所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治疗方案统计 (n)

2.2 方法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有效率。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率=(痊愈数+好转数)/总例数×100%。

2.3 统计学方法

本此研究数据使用SPSS 21.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 时,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临床疗效观察

3.1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如表2 所示。细菌感染组患者中,西医治疗结合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为95.2%,中医治疗有效率为75.9%;无细菌感染组中,西医治疗结合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为86.3%,中医治疗有效率为92.1%。

表2 患者治疗效果统计 (n)

3.2 讨论

在有细菌感染的患者中,西医治疗结合抗生素治疗相较于单纯中医治疗在有效率上明显提高(P<0.05)。在均接受西医治疗结合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细菌感染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要高于无细菌感染组的患者(P<0.05)。这可能与抗生素对细菌感染这一病因的针对性治疗有关。在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中医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结合抗生素治疗(P<0.05),提示中医治疗方法较西医治疗方式在无细菌感染时较西医治疗有着一定优势。此外,因细菌感染情况下选择中医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少,因此其治疗有效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通过对上述242 例急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中医治疗方法与西医治疗方法对于急性咳嗽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根据患者具体发病是否由细菌感染而表现处不同的结果。对于由细菌感染的患者,其大多采取了抗生素治疗的方式,效果较中医治疗方法更加明显,而对于无细菌感染的患者,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则明显降低,提示在临床治疗急性咳嗽中对患者的病原学检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决定了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此外,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无细菌感染组的患者中由一半进行了抗生素治疗,提示存在着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不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于急性咳嗽的治疗中,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方案各有其优势,同时临床上必须要重视对患者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猜你喜欢

有效率抗生素细菌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细菌大作战
很有效率
细菌大作战
细菌惹的祸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