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体会
2020-05-25甘平黄烨黄华梅
甘平,黄烨,黄华梅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广州)
0 引言
心血管疾病治疗有效方法为心脏介入术。但多数患者术后极易合并并发症,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最为常见一类[1]。当患者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从而引起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亚急性、急性血栓形成,作为心脏介入术常见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常见临床表现为心率陡然减慢、血压下降、胸闷、恶心、呕吐等,患者常常会因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下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对临床医护人员而言,分析心脏介入病人术后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予以合理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3]。文章就对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分析,并有针对性开展护理措施干预,对其效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收入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总计150 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相关诊断标准;②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依从性偏高,配合临床医护人员。排除标准:①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②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参与者。其中男92 例,女58 例,年龄34~74 岁,平均(45.8±4.9)岁。
1.2 方法
1.2.1 资料分析
依据患者情况收集临床一般资料,依据参考文献对可能引起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包括性别、年龄、精神紧张、过度压迫止血、疼痛、血容量不足以及尿潴留。对比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及术后未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一般资料,将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 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引起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诊断标准[4]:此时心室、心房及肺循环血管内压力增高、血容量增大,促使血管壁、心脏受到牵张刺激,引起心肺感受器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血压数值降低。
1.2.2 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心理因素某种程度上成为治疗结局重要因素,病人维持积极乐观情绪,可提高病人对后续治疗配合及认同,对机体机能起着改善作用。依据病人自身体征开展心理干预,并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提升治疗信心。对担忧费用者可讲解国家相关医保政策,可促成积极心理情绪,促进患者病情恢复。②疼痛护理:术前讲解术后会伴有疼痛状况,病人可提前适应术后会伴有疼痛情况。对疼痛敏感者,拔管前对周围穿刺口皮肤进行麻醉,语言交流及播放音乐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确定穿刺点并压迫股动脉。当动脉搏动消失5min 后,逐渐减轻压迫,期间严密观察病人面色、出汗情况,可适当转移病人注意力。③预防血容量不足:局麻前不需要术前禁食,以八成饱为主,维持基本体力及体液稳定。术后尽快恢复饮食,食物以清淡为主。造影剂应用时鼓励饮水,依据病人情况补充血容量,多数情况下在术后4 消失补液量不低于总补液量30%。鞘管拔除后,坚持少食多餐,避免胃肠道剧烈扩张。④穿刺口护理:术前评估患者血管,依据血管条件合理选择血管穿刺。对高龄及血管欠佳患者,穿刺人员以经验丰富术者为主,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问题。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状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是否合并渗血、血肿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开展中,数据计算采取软件为SPSS 19.0,检验结果表法形式为“χ2”、“t”,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计量资料,采取表示。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迷走神经反射者与非迷走神经反射者一般资料比较
150 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中,11 例患者合并迷走神经反射,占比为7.33%,一般资料中精神紧张、过度压迫止血、疼痛、血容量不足、尿潴留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迷走神经反射者与非迷走神经反射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 回归方程进行计算,精神紧张、过度压迫止血、疼痛、血容量不足及尿潴留为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详见表2。
表2 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随着心脏介入诊疗技术迅速发展,心血管疾病相关治疗中介入手术广泛应用其中,成为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首选方案[5]。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为迷走神经反射,其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及意识改变等症状。一旦突发迷走神经反射,早期不及时予以合理处理,病人会合并不可逆损害。临床相关研究指出[6],早期若及时防范各项危险因素,配合临床各项护理操作开展,可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整体预后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护理学不断发展,及时加强对心脏介入手术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整体预后改善发挥重要作用[7]。文章研究提出,对临床纳入150 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人数11 例,占比7.33%,对其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精神紧张、过度压迫止血、疼痛、血容量不足及尿潴留为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P<0.05。具体对其因素如下分析:①精神紧张:当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会增加胆碱能植物神经张力,造成内脏、肌肉内大量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会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合并冷汗、恶心呕吐及晕厥发生。②过度压迫止血:若患者术后局部加压止血力度不易掌握,此时操作者术后压迫止血期间用力过度,患者会合并明显疼痛感,随着疼痛感加深患者会合并明显体征出现,以局部血流受阻为表现,当压迫性增高则血管扩张,压力感受器兴奋造成心率骤减,血压骤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8]。③疼痛:疼痛刺激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大动脉中多数感觉神经末梢会参与血压、血容量调节,一旦过度疼痛会进一步兴奋迷走神经,并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④血容量不足:造影剂应用会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加大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风险。⑤尿潴留:术后尿潴留产生同样会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为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相关因素。针对上述因素,临床通过合理开展有效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防范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常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血容量不足、穿刺口护理,通过上述各项措施干预,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后续有针对性开展护理措施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