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
——以“中国蔬菜第一县”为例

2020-05-24张宪昌

关键词:莘县蔬菜质量

张宪昌

(聊城大学 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市场竞争冲击加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以“农业边缘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①项继权、周长友:《“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17年第10期,第13-25页。为典型特征的新“三农”问题。针对这一难题,党的十九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在这二十字方针中,“产业兴旺”被排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产业发展对振兴乡村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关键③姜德波、彭程:《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角的分析》,《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16-24页。。林毅夫(2003)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办法是增加农民收入,根本出路是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调整④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第19-24页。。薛蒙林(2013)将农业发展上升为“三农”问题的核心⑤薛蒙林:《剖析“三农”问题的内外部逻辑——“三农”问题的实质及解决之道》,《农村经济》2013年第1期,第104-108页。,但还没有把这一问题置于乡村振兴视阈下产业兴旺的战略高度。朱启臻(2018)主要从理论的层面上对产业兴旺的含义、构成、主体以及与乡村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①朱启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89-95页。。狄琳娜(2018)提出建立农村产业振兴的电商服务体系②狄琳娜:《中国农村产业振兴体系构建——难点识别、体系架构与制度保障》,《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8期,第43-48页。。也有学者从实践的层面研究了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发展和政策,并进行了经验性总结,如张利庠、罗千峰、王艺诺(2019)以山东益客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总结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③张利庠、罗千峰、王艺诺:《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路径研究——以山东益客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期,第42-50页。;周立、李彦岩、罗建章(2020)基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多案例,建立了合纵连横的价值增值路径框架④周立、李彦岩、罗建章:《合纵连横: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增值路径——基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多案例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63-72页。。这些研究有的从理论上厘清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等相关概念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有的则从实践中探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共性特征和运行规律。

农业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基础和根本,是“乡村”区别于“大城市”所依赖的产业差异所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内生的方式,促进产业兴旺?这就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⑤陆益龙:《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48-56页。。本文选取农业中的蔬菜产业,在剖析蔬菜产业质量升级与乡村振兴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蔬菜第一县”为例,试图考察乡村振兴下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方向和实现路径,力图探寻新时代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运行机理和一般规律。

二、乡村振兴下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生成逻辑

(一)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内涵

与蔬菜产业发展的数量相比,蔬菜产业的质量定义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借鉴刘义成(2009)关于产业发展质量的概念界定,蔬菜产业质量主要是指蔬菜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竞争性,主要包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力、关键要素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以及蔬菜产业表现出来的市场竞争力⑥刘义成:《高端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兰州学刊》2009年第6期,第78-82页。,蔬菜产品质量是蔬菜产业质量的基础和根本。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恩格尔系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人们越来越关注蔬菜产品消费的质量。在乡村振兴的视阈下,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从供给侧入手,实现蔬菜产业质量升级。

(二)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蔬菜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提高,即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内在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竞争性达到较高的水准。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由偏重单一的经济功能拓展到注重多维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由此,决定了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三个维度方向,即经济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蔬菜产业质量升级具有内生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1.蔬菜产业质量升级是乡村振兴下农业强的重要内容

蔬菜产业是现代种植业的新生力量,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播种面积总量来看,2018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438.94千公顷,仅次于玉米、稻谷和小麦,位居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第四位。从种植面积增长情况来看,1978-2018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增长了5.14倍。蔬菜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越来越高,1978年这一数值仅为2.2%,1990年不到5%,2000年接近10%,2018年达到12.32%。从主要收益来看,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农作物净利润、成本利润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但蔬菜表现相对比较稳定,如表1所示。2017年我国大中城市蔬菜净利润、成本利润率,分别为2126.80元/亩、39.14%,显著高于稻谷、小麦、玉米、棉花,也高于苹果。

从总产值来看,2018年我国蔬菜(含菜用瓜)产值达到2.2万亿元,约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的36%。蔬菜产业正以较高的经济效益,显示着现代种植业的生命力。农业强,蔬菜产业必须强。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蔬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蔬菜出口国,但还不是世界蔬菜强国。在育种研发①根据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2017年我国蔬菜进口总额为5.48亿元,其中蔬菜种子占进口总额的43.5%。在蔬菜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中,唯有蔬菜种子为贸易逆差,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干蔬菜均为贸易顺差。、标准化建设、储存物流、加工研发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扭转这一局面,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快蔬菜产业质量升级。

表1 2012-2017年我国代表性农作物每亩经营状况

2.蔬菜产业质量升级是乡村振兴下农民富的切实体现

蔬菜产业是对我国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种植业,已经成为乡村农民就业和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渠道之一。从吸纳农民用工量和相关成本收益来看,设施蔬菜包括设施西红柿、设施黄瓜、设施茄子、设施菜椒等,在所有农作物中每亩用工成本和净利润最高。具体来看,以设施西红柿为例,2017年每亩人工成本为5129.14元,净利润为5009.37元。这两项指标均高于三种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平均、棉花、苹果,也高于露地西红柿和蔬菜平均。单就蔬菜平均而言,三项指标均高于三种粮食平均、棉花,雇工费用指标高于苹果,表现了较高的就业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10年,除了蔬菜种植直接吸纳的劳动力之外,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达到8000多万人②详见:《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随着露地蔬菜向高投入、高技术集成、高产出的设施蔬菜转型升级,与之相关的农资、建材、温室制造和商业物流等相关产业会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为乡村农民创造不少就业岗位。在乡村振兴的视阈下,充分高效的就业是实现农民富裕的根本和关键。在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过程中,蔬菜产业链将进一步扩展,蔬菜价值链将进一步优化,蔬菜产业的经济功能将进一步显现,从事蔬菜相关产业的乡村农民在收入方面仍然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

3.蔬菜产业质量升级是乡村振兴下农村美的重要抓手

蔬菜产业是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相对较强的经济功能,还承载着一定的自然调节的生态功能、农业劳动的生活功能、休闲观光的娱乐功能、民俗传承的文化功能和融合发展的创新功能。蔬菜产业质量升级就是运用系统论的科学理念,通过产业链条的拓展和延伸,发展研发创新、民俗节日、农家乐、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进行有机循环经营和管理,突破蔬菜产业的单一生产功能,将蔬菜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民生活、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发挥蔬菜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幸福乡村建设与和谐乡村建设的多重功能。蔬菜产业生产本身具有生态属性,蔬菜产业朝着机械化、集约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升级发展,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太阳能、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构成并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容维度。

“农村美”不仅体现为自然形观的外在美,还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内在美。蔬菜产业生产向上游育种、下游加工、品牌营销链条的发展,不单纯是产业质量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展现着新时代农民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创新和传承是“农村美”的活的灵魂。传统种植经验、耕作制度、先进事迹、特色民俗餐饮文化以及现代蔬菜科技知识、蔬菜博物馆、蔬菜博览会,与当地村落、民族风情、古式建筑宛然一体,赋予“农村美”的古典庄严与现代新潮的完美结合。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蔬菜博览会、瓜菜节、采摘节兴起已经成为我国乡村美丽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三、“中国蔬菜第一县”的案例分析

(一)从“贫困县”到“中国蔬菜第一县”

莘县位于素有“世界三大菜园”之称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西南部,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属黄泛平原,气候温和,水资源较为丰富,适宜蔬菜种植和生产。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莘县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当地蔬菜种植的传统历史,鼓励引进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支持做优做大做强蔬菜产业。2006-2016年,莘县蔬菜产量连续11年超过山东金乡县,位居山东省第三。作为后起之秀,莘县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蔬菜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蔬菜产业质量不断升级,走向了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基于莘县蔬菜良好的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保障,2012年11月莘县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基于莘县2亿元以上的蔬菜交易市场达到6处和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的销售市场影响力,2012年12月莘县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蔬菜第一县”称号。

近年来,莘县被我国科技部批准建设山东聊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聊城市第一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莘县朝城镇被山东省发改委列入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乡创建名单,十八里铺镇苏堂、大张家镇红庙等7个村被列入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创建名单。2019年4月,莘县被我国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特色农产品),成为本次挂牌中山东省唯一获得特色农产品类国家称号的全县域基地。据莘县统计,2019年莘县蔬菜(含瓜菜菌,以下类同)种植面积达102万亩(含复种面积,包括冬暖式蔬大棚30万亩、大中拱棚20万亩、露地蔬菜10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650万平方米),总产量超过50亿公斤,县域蔬菜产量居全国前列。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推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不断扩大规模经济优势

在“三权分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背景下,莘县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呈现了规模连片种植的特点。培育拥有供港澳蔬菜基地、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北京外延蔬菜基地三大基地,形成了香瓜(近14万亩)、绿色西瓜(10万余亩)、无公害蔬菜(14万余亩)等七大规模种植片区。据统计,2017年莘县瓜菜菌播种面积为76.68万亩,超过山东寿光,低于江苏邳州和山东兰陵,占莘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45%,占山东省瓜菜菌播种面积的3.08%;总产量为300.72万吨,高于江苏邳州,低于山东寿光和山东兰陵(如表2所示),占山东省瓜菜菌总产量的3.24%。

表2 2017年全国部分蔬菜生产大县瓜菜菌播种面积和产量情况

连片种植,产生了三大效益。一是规模经济带来了产业链条的范围经济。从下游看,降低了蔬菜购买者的信息搜索成本,增加了蔬菜储藏加工的需求量,扩大了市场交易量,提升了莘县蔬菜的知名度。从上游看,降低了大棚装置、种苗、有机肥等生产资料采购的初始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对生产资料技术更新产生了拉力需求。二是蔬菜产值的扩大和从业人员的收入增加,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016-2018年莘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均高于同期聊城市平均水平,年度同比增长速度均高于聊城市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三是连片种植有利于菜农对非法农药使用的相互监督,降低了专业合作社和质量监管部门的管理成本,有利于推行标准化种植,建设统一的标准化基地。

2.健全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增强莘县蔬菜品牌实力

近年来,莘县以院士工作站建设为平台引领,以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纽带,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重点抓手,以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绿安源农业产业园、鑫丰农业科技、中原农业种苗工厂等农业“新六产”项目为突破口,逐步健全了从现代化育苗、标准化种植到蔬菜加工、市场批发、质量监管的一条龙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截至2019年底,莘县已建成山东旭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莘县中原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2处,农民专业合作社2626家,家庭农场375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三品一标”品牌266个,“聊•胜一筹!”品牌企业达到19家。

在生产领域,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科技下乡和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手机APP智能控制操作、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生态消毒剂、生物双降解地膜、激光合成植物光合作用光谱技术等现代绿色农业种植生产和管理技术,不断增强现代绿色农业科技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在生产设施上,大量建设采用钢结构的大拱棚、中拱棚和日光温室,对土地、阳光的空间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对温湿度的精准控制更加智能科学。在生产模式上,形成了一年四季常种常新的轮作、套作、间作等绿色生产模式,土传病虫害大大减轻,土壤物理和营养结构显著改善,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提升。

3.创新农药处方制,完善全程全域蔬菜质量监管体系

蔬菜质量是否安全,关系蔬菜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作为蔬菜产业发展后起之秀,莘县政府非常重视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建立了制度化、网络化和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不断完善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全域蔬菜质量监管体系,有力保障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在投入品管理上,创新农药投入监管机制。在农药采购上,莘县投资建立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采购,提供一站式配送服务。在农药经销上,2018年创造性的探索出使用电子进销帐和农药处方制,实现了农药从流通到生产环节的信息追溯、全程监管①曹天伟:《莘县构建全程全域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聊城日报》2019年10月10日第1版。。

在监管体系上,健全完善“3311”立体监控体系。即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监管体制、县-乡-基地(市场)三级质量检测体系,搭建了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牵头建设的综合性的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配备了专业监管执法力量,不定期开展拉网式检查和“农资打假百日行动,形成了批批有检测、次次有记录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在三级监管方面,建设了一支1300多人的监管队伍。在三级检测方面,实行了县级抽检、镇级普检、基地市场自检相结合。在县级执法层面,联合执法、拉网式检查成为常态。在信息追溯上,实行追溯标签统一管理,建立了从县级平台到基地(市场)追溯点、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严格监管,莘县蔬菜连续多年样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4.加大文化营销力度,不断挖掘蔬菜产业文化功能

蔬菜产业不仅具有价值增值的经济功能、先天禀赋的生态功能,还具有历史传承、符号传播和创新载体的文化功能。在文化营销上,融传统现代于一体,构建了线下线上复合式的营销体系。在线下,连续多年举办中国(莘县)瓜菜节、山东聊城(莘县)瓜菜菌博览会,不断宣传绿色科技健康共享的现代理念,逐步成长为世界蔬菜品牌的农业展会。在线上,建立了莘县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开通了莘县农产品产销网、中国北方瓜菜菌网,成立了莘县电子商务协会,形成了“专业社+基地+超市(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再加上菜农“直播”等新媒体的综合利用,形成了浓厚的线上营销文化氛围。

在符号载体上,通过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拓展蔬菜文化旅游。莘县建设了董杜庄西瓜博物馆、燕店香瓜博物馆和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等一批农业现代化场馆,加大了蔬菜种植历史文化、科技文化、观光文化的宣传力度。其中,董杜庄西瓜博物馆集观光、娱乐、趣味为一体,设有博物馆主馆、现代农业观光台、科技种苗示范棚、科技创新推广中心、生态农业观光区五个功能分区,占地约80亩。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以农业为基底,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为特色,将现代农业与中国文化结合,成为当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典型。该馆年游客量100万人次,入园投资企业25家,撬动经营主体投资7.53亿元。在品牌文化上,莘县加大蔬菜品牌建设力度。先后成功注册了“莘县香瓜”、“莘县蘑菇”、“莘县西瓜”、“莘县韭菜”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莘县蔬菜”集体商标。2017年11月,“莘县蔬菜”以20.62亿元评估价值进入2017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四、乡村振兴下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实现路径

基于乡村振兴下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生成逻辑和中国蔬菜第一县的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归纳出蔬菜产业质量升级的具体方向和路径。所谓蔬菜产业质量升级,实质上是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一升级主要围绕三个方向进行。一是纵向的建链。拓展建立从育种、育苗→种植、管理→储存、加工→营销、品牌的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完整的现代化蔬菜产业体系。二是横向的优链。结合本地的实际,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培育发挥蔬菜产业的部分链条优势,形成独特的区域竞争优势。三是外向的扩链。在蔬菜产业内部发展的同时,拓展扩大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发展“蔬菜+”新业态,提升蔬菜产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的生态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在实践中,蔬菜产业质量升级往往呈现出交互式进行、立体化推进的系统演进特点。

为了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多功能载体,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必须进一步从增产导向转向竞争力导向,加快推进蔬菜产业的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推动研发升级、品牌升级、服务升级,形成合纵连横的交互式一体化升级模式。通过拉伸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加快绿色化,发展新业态,提升蔬菜产业的经济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使蔬菜产业率先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1.注重产业链价值链双向升级,提升蔬菜产业经济竞争力

微笑曲线理论说明,产业链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价值链高低的变化,产业链由中间向两端延伸,可以实现价值链的升级。在实践中,产业链不仅要纵向延伸,还要横向扩展,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双向交互式升级,以提升蔬菜产业经济竞争力。拓展蔬菜产业微笑曲线的前端建设。加大县域蔬菜国产品种培育和选育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的种业公司和育苗公司,不断提高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

提升蔬菜产业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以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标准体系、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蔬菜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以典型项目示范推进为抓手,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整合农业,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装备武装农业,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整体提升蔬菜质量水平,夯实蔬菜产业升级的质量基础。积极培育蔬菜产业质量升级重点主体。大力推进蔬菜生产企业公司制改革,推动改制后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加快培育当地以蔬菜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打通蔬菜加工与生物医药之间的连接通道,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技术含量,扩大附加值,从纵深领域拓展蔬菜产业的经营范围和领域。

强化蔬菜产业微笑曲线的后端建设。必须抓好市场营销,强化品牌建设,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蔬菜生产销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区域蔬菜批发市场,整合优化升级市场体系,发展区域电子市场交易。探索和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蔬菜加工流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纪人和商标持有人人才数据库,强化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蔬菜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大力推广“三品一标”认证。加强侵犯本地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保障本地品牌合法利益。整合县域现有品牌,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蔬菜。

2.加快农业现代化绿色化进程,提升蔬菜产业生态竞争力

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五化互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赋予蔬菜产业绿色的生态价值,拓展蔬菜产业的生态功能,提升蔬菜产业生态竞争力。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转变传统保守市场观念,坚持绿色兴农、创新兴农,借鉴新型工业化的最新成果,主动采用最新环保技术,创造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生产小气候,发展高端优质绿色蔬菜。发挥龙头企业的标杆带领作用,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广泛推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和收购销售“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强行业自律、职业自律,强化绿色生态管理,合理设置蔬菜产业退出门槛。

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推进塑料大中棚设施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蔬菜设施的现代化程度和播种比例,为蔬菜生产机械化、自动化、集约化创造条件。注重循环经营,绿色生态管理。在尊重农民意愿、符合法律的基础上,加快乡村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标准化基地建设进程,实施藏菜于地战略,力争在探索轮作休耕制度方面率先走出一步。

加强信息化管理,扩大物联网、智能装备在蔬菜产业的推广应用。探索建设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种植加工到营销市场一体化的可追溯并及时反馈的全县蔬菜数据调查分析系统,为蔬菜现代化发展提供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中,在蔬菜现代化的实践中,培育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掌握现代管理方法,经营生态蔬菜,使蔬菜行业成为有弹性的、体面的乡村产业。

3.大力发展“蔬菜+”新业态,提升蔬菜产业文化竞争力

充分挖掘拓展蔬菜产业的文化功能、生活功能、凝聚功能和教化功能,将科技、历史、人文、创造精神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入现代蔬菜产业,赋予蔬菜产业发展的文化价值,不断提升蔬菜产业文化竞争力,从而为乡村振兴带来文化活力。依托每年在当地召开的瓜菜菌博览会、瓜菜节和外地农产品博览会,积极发展订制蔬菜、会展蔬菜、电商蔬菜等新型业态。探索建设蔬菜博物馆等现代农业场馆,稳步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设施蔬菜,探索开发创意蔬菜3.0产品,积极发展蔬菜艺术景观,普及推广蔬菜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大力发展科技蔬菜文化旅游。

结合当地实际,建设一批集新品种试验推广、高科技种植技术展示和农业观光采摘于一体的采摘文化村,大力发展蔬菜采摘文化旅游。依托乡村蓝天白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红色基因等资源,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蔬菜园区、生态餐厅、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蔬菜小镇。依托地方特色的“三同党性”教育基地,在全社会推广“党员干部+菜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教育模式,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科学知识、尊重创新创造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强当地养生文化、农耕文化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塑造区域饮食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农耕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厚实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莘县蔬菜质量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奇怪的蔬菜
蔬菜
高质量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质量投诉超六成
蔬菜也“疯狂”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