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05-24张延玉叶长盛

关键词:旅游景点江西省空间

张延玉, 叶长盛, 吕 雪

(1. 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2.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3.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自然旅游景点是基于自然旅游资源而形成的能够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旅游胜地[1],自然旅游景点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是指自然旅游景点在空间地理上的分布形态,是旅游业长期发展的结果,其最终空间格局是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现实显现。自然旅游景点是旅游活动发生与发展的物质载体之一,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托,其空间分布格局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着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区域旅游流向、旅游产业规划和布局等。此外,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社会投资和消费及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学者研究旅游空间结构开始较早,主要采用区位论、中心外围理论、核心—边缘模型等相关理论模型对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探究[2,3],鲜有涉及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角度侧重于对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探究,特别是对4A和5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的探讨,例如吴清研究了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4];崔树强、袁诚分别对江西省和中国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结合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其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旅游景点交通通达性以及旅游景点开发模式和存在问题[5-10]等方面;毛小岗等研究发现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具有沿交通干道演化、沿重要水系与公共绿地演化和沿旅游集散中心与集散镇演化的规律[7];王洪桥等揭示了地形地貌、水文是影响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生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交通等是重要的外推动力,研究方法从最初描述性和诠释性方法逐渐发展到数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主要包括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方法[11];朱磊等利用最邻近指数与变异系数方法得出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不同类别A级旅游景点呈集聚型空间分布[12];李定可等采用最近邻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研究发现了泉州市的旅游景点呈密集分布,相对集中在鲤城区和丰泽区[13]。

众所周知江西省是红色旅游资源强省,然而得益于其先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自然旅游资源亦十分丰富,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旅游景点。目前对于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自然旅游资源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这四大主类中的某一类,表现为对岩溶洞穴自然景观、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4-17],而缺乏对自然旅游景点综合性分布特征的研究。因此,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的分布格局、集聚态势以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以期丰富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研究,为提高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的科学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1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部,24°29′—30°04′N、113°34′—118°28′E之间,土地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74%。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全省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丰沛,河网密集,主要河流有5条,即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湖群多分布在北部鄱阳湖平原地带,鄱阳湖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省作为全国的重要旅游大省之一,其旅游资源丰富,在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自然旅游资源尤其丰富,其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江西旅游产业增长迅速,旅游景点吸引力增强,据统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高达57 442.4万人次,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数据来源

文中人均GDP数据来自2017年江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自然旅游景点数据来源于各旅游局(委)官方网站所公布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江西省4A和5A级景点中的自然旅游景点数据,并对具有“头衔”叠加性的自然旅游景点进行整理,最终得到142处自然旅游景点。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位置借助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进行详细标定。

1.3 研究方法

1.3.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一般是用来测度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8]。自然旅游景点可以近似看成点状要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表现为随机型、均匀型、凝聚型3种类型。其公式为:

(1)

(2)

式中:R为最邻近指数,ri为实际最邻近距离,rE为理论最临近距离,A为研究区面积,n为自然旅游景点的数量。若R=1时,表明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型;R>1时,空间分布为均匀型;R<1时,空间分布为凝聚型。

1.3.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在空间分布上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18]。其公式为:

(3)

式中:G为自然旅游景点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市的自然旅游景点数,T为自然旅游景点总数,n为市数。G值越大,自然旅游景点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则分布越分散。

1.3.3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用于分析空间要素的分布情况,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区域空间的离散分布情况的重要方法[19]。其公式为:

(4)

(5)

式中:pi为第i市自然旅游景点占自然旅游景点总数的比重;N为区域个数;Gini为基尼系数;c为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Gini取值范围0-1,其值越接近1,则表明空间要素集中程度越高。

2 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

2.1 空间分布呈凝聚型

江西省11个市都拥有自然旅游景点,但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特征。数量最多的是赣州市,拥有31个,最少的是新余市,仅有4个。平均每个市拥有自然旅游景点12.91个,全省自然旅游景点平均密度为8.506个/万km2,密度最高的是鹰潭市,达到14.013个/万km2,最低的是抚州市,为4.255/万km2。利用Arcgis10.2对江西省11个市以及全省的最临近指数分别进行了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凝聚分布的特点,而且Z检验值和P检验值高度显著。从各分市来看,11个分市中凝聚型和均匀型几乎各占一半。

表1 2016年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最邻近指数及空间结构类型

2.2 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从县域单元角度来看,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的地理集中度指数G=14.57,若142处自然旅游景点平均分布在91个县域单元内,则地理集中指数G=10.48,14.57>10.48,从而说明在各县域单元内其空间分布较为集中。此外,利用基尼系数来进一步探究自然旅游景点在江西省县域单元内的空间分布均衡度,得出H=1.75,Hm=1.96,得到基尼系数Gini=0.89,分布均匀度C=0.11。计算结果表明,在县域单元上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以集中分布为主,空间分布较为不均衡。在整体集中的基础上,婺源县、九江市区、南昌市区、资溪县、贵溪市、星子县、武宁县自然旅游景点数量较多,仅婺源县就存在9处自然旅游景点,这7处县域单元自然旅游景点的总量占了全部自然旅游景点数量的25.4%;其余84处县域单元自然旅游景点的总量占了全部自然旅游景点数量的74.6%。

2.3 空间分布呈现“环状”形态

借助ArcGIS的Kernel Density方法生成自然旅游景点密度图,发现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分布呈点状形态,各景点彼此间较独立,总体上呈现“环状式”的分布格局,自然旅游景点的密度由内环向外环变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江西省东南西三面环山的独特地形条件影响,内环密度圈东南西部环绕着三县岭、龙虎山、雩山、庐山、武功山、万洋山等;外环的密度圈东南西部则分别对应着大茅山、怀玉山、武夷山、九连山、大庾岭、九岭山、罗霄山等,因而两个密度圈所在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受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优美,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从而成为自然旅游景点分布的主要集中区;中部地区丘陵起伏,自然条件较好,宜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因而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大,自然旅游景点相对较少;北部地区为鄱阳湖及滨湖平原,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成本较低。

整体来看,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从而导致交通建设成本较高,景点间的可达性较差。此外,自然旅游景点彼此较孤立,联系紧密度有待加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旅游景点的合理化规模开发,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 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自然旅游景点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旅游资源而形成的,它不仅展现着独特的自然风貌,而且也体现了人类享受大自然风景的趣味,因而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深受自然、人文要素所影响。

3.1 自然要素

3.1.1 与自然资源禀赋的关系

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制约着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对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4]。自然旅游景点更是在自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旅游胜地,因而从根本上讲,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是由自然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

江西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盛誉,江西经历了千万年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江西省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自然旅游景点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上文分析可看出,山地型景点主要分布于江西省周边的山区,而水域自然景点分布于赣中地区的河流、湖泊周围,依托江西省的山水旅游资源,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旅游景点,例如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森林遍布,生物资源丰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丽的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据统计截至2017年,江西现有5个国家地质公园、1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个国家湿地公园、4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3.1.2 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地形地貌是旅游景点的骨架,起伏的地形可以增加景观空间层次感,提升美学价值[20]。江西地貌类型较为齐全,分布大致成不规则环状结构,常态地貌类型则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60 101 km2(包括中山和低山),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70 117 km2(包括高丘和低丘),占42%;岗地和平原20 022 km2,占12%;水面16 667 km2,占10%。自然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分布于山区,中部平原丘陵地区相对分布较少。各分区据统计来看:(1)赣西北中低山与丘陵区(九江市),分布有25处自然旅游景点;(2)赣北为鄱阳湖湖积冲击平原区(景德镇市、上饶市西部),分布有9处自然旅游景点;(3)赣东北中低山丘陵区(上饶市东部、鹰潭市)分布有29处自然旅游景点;(4)赣西中低山区(萍乡市、宜春市西部)分布有11处自然旅游景点;(5)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南昌市、宜春市东部、新余市、吉安市、抚州市)分布有37处自然旅游景点;(6)赣南中低山与丘陵区(抚州市东部、赣州市)分布有31处自然旅游景点。

3.1.3 与湖泊水系的关系

江西省水资源十分丰富,北有全省“聚水盆”之称的鄱阳湖,南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汇入鄱阳湖。水系对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水系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源泉;二是水系沿岸分布有大量的旅游资源[21]。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沿水系分布的特征,尤其在赣江沿线和鄱阳湖周围分布较为密集。赣江是江西省最大河流,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纵贯全省,赣江源头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河流沿线主要有梅岭自然风景区、赣江国家湿地公园、万安国家森林公园等;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沿岸主要分布着庐山、南山、石钟山等山峰。此外更有众多湿地景观,如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东鄱阳湖湿地公园等。

3.2 人文要素

3.2.1 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以 2017年人均GDP为指标,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与人均GDP的Pearson系数为-0.545,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存在自然旅游景点多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从全省来看,赣州市自然旅游景点最多有31处,而人均GDP却是最少的,处于3万元以下;而自然旅游景点数量较少的新余市、萍乡市、鹰潭市、景德镇市、南昌市,其人均GDP均在5万以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尚未重视对自然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导致自然旅游景点的开发程度低,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不充分。

3.2.2 与交通条件的关系

交通网络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通道和桥梁,旅游交通的通畅程度直接影响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和游客游玩的感应距离。因此,交通是考量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旅游景点的发展和布局[4]。为反映交通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关系,本文运用 ArcGIS10.2 软件缓冲区工具,建立江西省主要交通干道(铁路、高速、国道、省道)10km缓冲区,分析得出有121处自然旅游景点分布在缓冲区范围内,占自然旅游景点总数的85.2%,其中沿京九铁路、沪昆高速分布的旅游景点较多,反映出交通发展状况对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借助GIS技术,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表明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最邻近指数R为0.877<1;基尼系数为0.89,分布均匀度C=0.11,表明自然旅游景点在县域单元上表现为集中分布,空间分布较为不均衡;(2)受江西省东西南三面环山的地形条件影响,自然旅游景点分布密度表现为点状形态,总体上呈现“环状式”的分布格局,主要分布于山脉和河流、湖泊附近;(3)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受自然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其中自然因素中的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旅游景点开发和建设的基础;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等是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外在推手。

鉴于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应在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加强对自然旅游景点开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自然旅游景点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江西省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应该加强旅游景点的开发来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自然旅游景点较多的赣州、上饶、九江应加强其高等级旅游景点建设,而对于自然旅游景点较少的新余、鹰潭、萍乡、景德镇等地区,特别是江西省永新县、万安县、兴国县、宁都县等贫困县更应坚持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自然旅游景点的大力开发。为了提升自然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在对自然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中,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深化旅游价值。第二,完善自然旅游景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可达性。江西省的自然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自然旅游景点间较分散,交通相对不便,因而应该开发专项旅游路线,提高景点的可进入性,有利于扩大客源市场的范围,节省游客的时间成本,为游客带来“游慢旅快”的体验感,从而提升游客满意度。此外,也应该加强著名的景点与周围知名度较低景点之间的直达通道建设,从而发挥出著名景点对周围景点旅游发展的带动性。第三,加大对自然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借助网络、报纸、电视等途径向更多的人展示江西省自然旅游景点的魅力,扩大市场客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从而提升江西省旅游经济效益。

本文中的自然旅游景点仅选取了江西省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江西省4A和5A级旅游景点中的自然旅游景点,有待进一步扩大自然旅游景点范围。此外,在本研究中,将所有的旅游景点面积忽略,近似看成点状要素进行分析,难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今后应该将旅游景点的面积要素考虑进来,分析面状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江西省空间
模拟成真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空间是什么?
美人鱼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创享空间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