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行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0-05-23郑少密
郑少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周边自然环境,开展了园本特色课程——“行走课程”,并以此为主线进行课题立项,探索相关的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总结、提升,用来指导进一步的行走课程活动。
一、知行合一,深度融合社会生活实践
“行走课程”倡导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是幼儿观察社会、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连接幼儿园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一座桥梁,还是幼儿积累的各种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
我园 “行走课程”践行“知行合一”原则,将幼儿个体的成长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融入生活,扩展自身学习资源,并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让幼儿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交往与实践创新能力。
我园的“行走课程”将幼儿的书本知识拓展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将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效果。在行走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将幼儿分到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实践场地,比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田园农场,让幼儿自主分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农作物。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幼儿既丰富了自然知识和生活常识,又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
二、突出主题,构建与丰富“行走课程”体系
我园周边的景点、商店、瓷厂以及职业场所等都可以作为行走基地,它们能促进幼儿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我园主要从四个主题入手,构建与丰富“行走课程”体系:
一是贯穿主题的“行走课程”。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关键是满足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丰富他们生活经验的需求。结合主题开展的行走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使幼儿在行走中获得知识与快乐。比如,围绕主题“我是中国人”,我园开展了“美丽的剪纸”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图书馆剪纸艺术展;围绕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我园开展 了“走进田野”“寻找山里的宝贝”等活动,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直接感知、体验的机会,使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得以拓展。
二是结合节日的“行走课程”。以节日为契机,依托公共文化场馆、老年公寓、军营等场所,我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日民俗、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等活动,使节日成为实施“行走课程”的良好契机。比如,“六一”儿童节走进儿童福利院、“八一”建军节走进武警中队、“九九”重阳节走进养老院等,传递节日的祝福与关爱,让幼儿亲身体会节日蕴含的意义。
三是渗透安全教育的“行走课程”。为了改进课堂安全教育的局限性,探索更有效的幼儿园安全教育方式,我园带领幼儿行走到交警大队、公安局、消防大队等安全部门,让幼儿亲身感受安全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情况,切身体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无形中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
四是助推课题的“行走课程”。我园在行走活动中带领幼儿深入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家乡的地美物博。幼儿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助于我园课题活动的开展。比如,观音桥和戴云寺是德化著名古迹,我园以实地写生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古迹文化,品味家乡建筑之美。这既提高了幼儿的审美与创作能力,又为美术立项课题“幼儿园美术活动融入地域文化的策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寓教于行,立足民俗文化与乡土乡情
“行走课程”是一门实践与探究的艺术,是一个幼儿主动认知、主动探究、积极建构的过程。我园寓教于行,让幼儿感受民俗文化乡土乡情。
一是感受陶瓷,牵手瓷艺。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是世界陶瓷之都。我园多次开展以陶瓷为主题的“行走课程”,带领幼儿走进德化陶瓷博物馆、陶瓷学院、顺美陶瓷生活馆、中国茶具城、中国瓷板画写生创作基地等,让幼儿感受陶瓷文化、学习陶瓷技艺、实践陶瓷制作过程,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从小养成热爱陶瓷艺术的情感。
二是感受山川,牵手名胜。德化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有雄奇秀丽的九仙山、高耸入云的戴云山、怪石嶙峋的石牛山,还有“闽中第一瀑”之称的岱仙瀑布、景色迷人的森林公园、驾云亭公园和凤池公园等。在“行走课程”中,我园带领幼儿走进家乡的风景名胜,走进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家乡的风景美、自然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是感受民风,牵手民俗。我园带领幼儿去德化民俗博物馆、家风家训馆、文庙等,听民俗专家讲民俗故事,参加“民俗风”灯光晚會等。在丰富的行走活动中,幼儿学习和感受家乡民俗文化,近距离领略家乡风土人情,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埋下稚嫩的种子。
四、多维统一,深化与达成“行走课程”目标
“行走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需要幼儿目标、家长目标、园所目标等多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对幼儿而言,“行走课程”的目标是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体验与同伴集体行走的乐趣,习得综合实践能力;对家长而言,“行走课程”的目标是让家长进一步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来,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幼儿园而言,“行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幼儿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拓展幼儿园教育的外延,丰富幼儿教育的内涵。
我园主要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方面实施“行走课程”,力求深化与达成“行走课程”目标。
活动前,做好充足准备。教师引导幼儿多视角、多方面、多维度思考即将开始的行走活动,把个人爱好、社会热点、地域特色等结合起来,教师让幼儿自主筛选获取的信息,尝试制订行走活动计划,并采用民主商议的方式确定行走主题。
活动中,强化过程指导。教师根据预定行走主题有意识地强化过程指导,利用“大社会”“大自然”等活教材,对幼儿进行情感、认知、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行走主题中来。
活动后,延续成果到课内。教师引导幼儿将行走活动中的成果应用到课内,如在美工区让幼儿将行走所见画成美术作品,在陶艺坊让幼儿制作陶瓷玩具,在建构区搭建家乡的山等,从而达到螺旋式循环上升的教学效果。幼儿园让教师开展主题式行走活动深度学习研讨,帮助教师厘清“行走课程”的开展思路,充分挖掘行走中的价值点,让教师学会梳理、总结、反思和提升。
“行走课程”已成为我园幼儿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并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幼儿园要充分珍视游戏和生活在“行走课程”中的价值,在“行走课程”中要学会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充分发挥“行走课程”的价值,让“行走课程”助力幼儿幸福成长与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