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的策略
2020-05-23贾军霞
摘 要:在中国,孝道文化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孝道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瑰宝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质也越来越丰富,向青少年进行孝道渗透教育十分重要,能够让学生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需求。论述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孝道的渗透,使学生在孝道文化的渗透中明白尊重师长以及孝道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孝道教育;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将孝道文化渗透到孩子心中,使孝道文化更好地流传下去。目前正处在伟大变革的时代,孝道文化能够凝聚城市中人们逐渐疏远的情感。教师在正常的授课中进行孝道文化的推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能够在社会中营造出以孝为荣的风气和氛围。希望本文能够在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下,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践行孝道、感悟孝道文化。
一、利用好小学课本教材感受孝道文化
小学课本经过非常严谨的编撰,其中有很多好的课文可以作为教授孝文化的素材,在感恩母亲这一方面就有《沉香救母》《木兰从军》等,这些故事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情节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课文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眼球。课文刻画的是人物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来孝顺父母和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把孝道文化讲授好,就必须充分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在语文课文讲解时,不能僅仅只是流于表面,要更加深入地挖掘课文内涵进行解读,学生理解到其中的深意,有了课文中的榜样,才会更好地将孝道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例如,在学习《送给盲婆婆蝈蝈》一文时,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讲解,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儿童叙事诗歌,作者写了自己把最喜欢的蝈蝈送给了这个孤单的老婆婆,讲解之中教师要体现出对于作者的赞美之情,并且给学生传达要关心他人的行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关心别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第一次抱母亲》描述了作者在母亲生病期间去看护母亲,在护士需要更换床单时才抱起母亲,意外发现母亲居然这么轻,回想起以前母亲总是担着非常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作者感觉非常的心疼和愧疚,决定抱着母亲哄她入睡,教师在讲解时,尽量讲解到文章的细节,特别是蕴含在孝道文化的细节之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还能够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1]。
二、将孝道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孝道文化并不是只存在于课文和传统之中,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也有充分的例子。孝道文化流传了几千年,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品质。孝文化存在于每一个家庭之中,每一个人都有弘扬孝文化的机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孝敬家里的老人并且教会孩子也孝敬家里老人。当人们对一个人进行道德的评价时,往往考量的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孝顺。教师在进行孝文化的日常渗透时,不能只是以古人为例,还要举现代的例子,因为古人的例子和榜样让学生感受到离他们很远,不利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孝文化现代视频,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回家之后观察家庭中有哪些孝文化的体现”“有哪些是自己在家中能展现出来的孝道文化,今天晚上回家做一做,写下心得”等。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也能够身体力行地感受到孝道。曾经在央视有一档专栏就很好地传播了社会当中的孝文化,名字叫作“身边的感动”,这个栏目邀请了许多各行业的模范,他们都有着孝心、善良、勇敢的品质,是社会的榜样,对于整个社会都有教育的意义。在平常的教学之中,教师在深入讲授课文的情况之下,加入现实社会的孝文化,使得教学之中有孝,社会之中也有孝[2]。
三、开展课外孝道活动,丰富孝文化内容
孝道流传已久,起始于先秦,之后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隋唐时期更是以孝治天下,虽然在宋以后孝道文化走向了极端,但还是有值得弘扬的地方。到了现在,传统的孝道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碰撞,有了新的革新和传承。传递孝道不仅仅在课堂之中,而是立身之本,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也要向学生渗透孝道精神,多收集经典的例子和文章,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关于孝道的图片和故事,更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在孝道方面博古通今。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在课堂中是不能够完全教授给学生的,所以说课外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3]。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抓住各种机会,给学生讲授孝道是我们的瑰宝,要将孝文化继续流传下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向青少年进行传统的孝道渗透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要大力推行孝文化,让学生更加理解孝文化,从而营造学习孝道文化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侯金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1):205.
[2]沈静华.见缝插针学古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文渗透的契机[J].华人时刊(校长版),2018(10):53-54.
[3]禄树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9(18):41.
作者简介:贾军霞,女,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就职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