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
2020-05-23牛贵栋
牛贵栋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初级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德育教学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上“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德育不同于智育,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情”与“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情与理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新课标中有详细表达,小学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辅助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渗透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也是具有德育作用的,教师可以以此为开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情”与“理”的现状
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味地严厉或随和都不是最好的,需要根据场景、环境、事件的严肃性等不同去调整自身的态度。在日常的德育中要渗透“情”与“理”,帮助学生明事理、分对错。
二、小学语文德育中“情”与“理”的有效对策
1.小学德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教师能否对学生投入足够的关爱,是德育中渗透情感的关键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能让家庭环境不理想或者性格孤僻的孩子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对于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课堂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和耐心,是渗透情感教育的基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不歧视、不放弃,给学生更多的耐心和信心。让学生尊敬而不是畏惧教师,把教师当朋友,并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合适地指出缺点[1]。
例如,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重点的帮助,并用课外时间去辅导,主动询问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从生活的小事中去呵护学生成长,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如拾金不昧、守时守信、尊老爱幼等。
2.理解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的挑选,蕴含着丰富的内在情感和人生哲理,旨在让学生在智育过程中能将德育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发挥学科的优势,将课文中的内在情感挖掘出来,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并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除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还要多开展课外拓展活动,这对于语文教学的德育有重大帮助。
例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先对文章进行朗诵,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将学生带入文中的场景,营造出文中的氛围,并通过对关键性词语、句子的讲解,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本意。学完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加深学生的思考,再为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通过文章理解邓小平爱国爱民的伟人情怀,并进行课外拓展。例如,让学生分组去设计以爱国为主题的板报活动,以此去渗透德育。在相关节日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馆,举行扫墓仪式和爱国教育活动,将爱国情怀深入学生内心[2]。
3.小学德育中以“理”服人
德育中“情”是教学基础,而“理”能深化德育。对学生用“情”只是小学德育中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做到“理”的滲透。在德育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培养健全人格。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模糊,观念也正处于逐渐成形的状态,这时需要教师能够明确、清晰地指出正确和错误的观念,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产生疑惑。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健全的人格,教师需要用正确的讲“理”方式。通过举例子、讲道理、结合实际等,让学生渐渐懂道理,提高自身觉悟。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当小壁虎丢了自己的尾巴变得很着急,四处向小动物借尾巴,但是其他动物都没有借。这时部分学生就觉得小壁虎很可怜,其他动物都十分残忍不去帮助小壁虎。这时需要教师通过举例子、结合实际来讲“理”,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如果一个人的双手坏了,变成残疾人,大家谁愿意借给这个残疾人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就明白了道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大家帮助他人也需要在自身的能力之内,否则起不到助人的作用还会影响自身。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在智育上达到教学效果,在德育上更是要注重“情”与“理”的投入,给予每个学生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相互信任和尊重。教师需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天然优势,将书中的“情”与“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明确的是非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全方位发展,实现新课程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裴凤玲.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9(7):89.
[2]龙智慧.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J].赢未来,2018(4):165.
[3]丰菊.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J].科普童话,2018(4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