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例谈
2020-05-23李鹏
李鹏
摘 要: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数学课程算是基础类学科。并且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为数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有力支点。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具有非常显著的功效。基于此,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几点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单元整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因为单元整体教学的提出时间较短,有些教师对其认识还不是很明确,其教学价值也无法全部发挥出来,教学效率的提升自然也是无望。鉴于此,本文对单元整体教学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单元整体教学内涵及特征
(一)单元整体教学基本内涵
顾名思义,单元整体教学即在课堂中,教师对某一单元整体内容进行整合规划、备课,统一教学意识和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把数学教材中的某一模块的主题单元作为媒介,整合其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主题等教学资源,对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整体计划,坚持统一性原则。
(二)单元整体教学主要特征
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主体性、整体性、计划性和联系性四个显著特征。其中,联系性和整体性是最基本的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所有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立足于整体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关注数学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整体,从而构建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不再像以往单一、独立地学习知识点。主体性则要求教师要关注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性。计划性强调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要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判。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时间严重不足
单元整体教学手段强调对知识点进行科学整合,分类讲解。与此同时,在课堂学习中,耗时较长。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却并非如此。第一,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觉得:只要在教学时对单元或章节的梳理速度放慢一些,让学生能够跟紧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记忆即可,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只是匆匆一带而过,勉强做到一知半解。第二,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是否完全吸收这一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夹生”知识越积越多,反而适得其反,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没有突出单元学习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形势下,不管是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还是单元整体运用下的教学,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无法把学习重点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单元整体教学法中,它的知识点分散,且内容量大。再加上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有提升类的,也有基础类的。若是教师在教学时无法面面俱到,用力失衡,反而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学习主次不分,顾此失彼。一方面,它会导致学生在精力和时间分配上出现不合理,继而在学习上感到阻碍重重;另一方面,若是在教学中,教师无法把重点内容凸显出来,就等同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无法明确重点内容,如无头苍蝇一般,教学任务的完成只能是一纸空谈。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策略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它不但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而且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度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整个单元或章节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会比较系统化。作为教师,可以牢牢把握这一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此,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把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用性发挥到最大化。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其作用不容小觑。
(二)突出重点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站在宏观视角展开学习工作,对学生整体知识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好处。然而,若是教师运用不当的话,不僅会造成学生知识点的混淆,而且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骤然加大,对学生内化知识毫无益处。因此,作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手段时,一定要反复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重点知识,轻松学习。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单元整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但顺应了教育教学的要求,而且更符合学生特征。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所在,灵活运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1):27.
[2]刘连香.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初步研究:以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为例[J].数码设计(上),2019(5):287.
[3]江建珍.从提升学习能力角度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