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关系”的视角开发与利用树木资源

2020-05-23金严华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樟树树木树叶

金严华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的深入推进,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幼儿共同生活的人,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以及幼儿日常生活所接触的物,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树在幼儿园特别常见,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品种多样,时时刻刻与周围环境和人发生着关系,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树、环境、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幼儿园的“活教材”。

利用树与环境的关系,扩展树资源利用的场域范围

树不仅是幼儿园里常见的植物,在幼儿园周边的环境中也随处可见。幼儿园对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园内的树出发,开展一系列认识与感知园内各种树的活动,让幼儿初步认知树;再将活动范围扩展到园外,让幼儿认识与了解周围的树,感知树的多样性;再回到园内的树,进一步加深与丰富了幼儿对树的认知与理解。园内与园外场域不断切换,做到树木资源的相互补充,活动兴趣的相互激发,促进了幼儿学习的持续发生,帮助幼儿建构起个性化的关于树以及树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经验。

(一)关注树木的独特性,充分利用园内树木资源

1.根据树的基本特征,开展以认知为主的探究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经常在园内的树下活动,有时几片掉落的树叶、树上结的果子都会引发幼儿的诸多疑惑。此时,树所具有的特征和现象就可成为幼儿观察与探究的内容。

幼儿园内的树木种类相对较多:既有四季常青的常绿树,也有秋冬季掉叶的落叶树;既有主要用于食用的果树,也有以观赏为主的景观树;既有乔木,又有灌木和藤木。这些树木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作为植物的一个类别,它们有共同的组成部分: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调查与实验等感知树的特征,了解树的基本组成部分,感受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

不同种类的树木,其基本组成部分也各不相同。如不同树的树叶就有形状、颜色、大小、多少的差异。秋天到了,幼儿园里有很多落叶,幼儿喜欢捡落叶,比一比谁捡的树叶大。有幼儿提议:“我们一起去寻找树叶冠军吧,找出最大的树叶!”于是寻找树叶冠军之旅就在园内展开了,幼儿想方设法地收集到幼儿园内每棵树的树叶。通过观察、比较,他们发现每棵树的叶子的形状都很独特,每片叶子的颜色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棵树,叶子的大小、颜色也会有不同。最后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幼儿园内的八角金盘叶子最大。”

2.挖掘树木隐含的数量与方位关系,开展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数学活动

幼儿园内的树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的树都不止一棵,每棵树都有高矮、粗细之分,又生长在园内不同的位置。这些隐含的数量及方位关系,都可以成为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

在觀察与认识园内各种树木的基础上,幼儿对幼儿园里一共有几棵树、一样的树各有几棵、树在哪里等产生了争执。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商议下,幼儿设计了记录表,多次实地调查、探访与分享交流,走遍了园内各个角落,统计出了园内树木的总量、各种树木的数量,并借用园内建筑物和活动设施的位置,确定树木的具体方位,绘制出了幼儿园的《树木地图》。通过活动,幼儿学会了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表示树的数量,并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学会了辨别上下、前后、左右、旁边等方位。

除了绘制《树木地图》,还可以开展制作树木“身份证”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运用多种自然物和标准测量工具测量树木的粗细、高矮,果子的轻重等,通过多次比较,理解“量”的相对性。幼儿将同一棵树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测量结果进行汇总,制成树木的“身份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将随手捡到的落叶、树枝等按照大小、长短等规律排序,感知排序的特点,体验数学之美。

(二)关注树木的多样性,扩充利用园外树木资源

幼儿园里的树只是整个环境中极小的一部分,如何让幼儿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保护环境?扩充利用园外的树木资源便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前文提到的“寻找树叶冠军”的活动中,在幼儿得出“幼儿园内的八角金盘树叶最大”的结论后,教师提出:“八角金盘的叶子是幼儿园里最大的树叶,但幼儿园外面还有很多树,有没有比它更大的树叶?”幼儿纷纷表示要去找找看。于是,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周末去小区、公园等户外寻找树叶,周一的时候把叶子带到了班级。有幼儿带来了芭蕉叶,竖起来的芭蕉叶顶到了天花板,幼儿说:“芭蕉叶是最大的树叶,是树叶冠军。”“寻找树叶冠军”活动从园内扩展到园外,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对树的认知。

正当大家都在为“芭蕉叶是树叶冠军”欢呼时,教师提出疑问:“这次我们比的是树叶冠军,但芭蕉是树吗?芭蕉叶是树叶吗?”面对这一问题,幼儿疑惑了,他们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带着“芭蕉是树吗”这个问题,幼儿和家长一起去查询资料,第二天将自己的查询结果带来跟同伴分享。有幼儿说:“树是有树干、树枝、树叶的,草只有茎和叶。”另一个幼儿说:“芭蕉没有硬硬的杆,只有茎,应该是草,所以芭蕉不是树。”有幼儿又提出疑问:“我看到了八角金盘的叶子,但没看到它的树干,八角金盘是树吗?”幼儿又去观察园内的八角金盘,发现八角金盘虽然矮矮的,却是有树干的,只是长得细细的,被大大的叶子遮盖住了。幼儿还发现了园里其他长得矮矮的、树干细细的树,如黄杨树、女贞树等。这些树虽然不像香樟树、玉兰树那样高大、挺拔,但都有树干、树枝、树叶等基本结构,只是“身材矮小”而已。通过多次对园内、园外树木的观察、比较、分析,幼儿加深了对树这一事物的独特性与多样性的认知。

围绕树与人的关系,挖掘树背后的人文资源

树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食物、建材等,见证着人类的成长。人类也将美好的喻义和象征寄托在树的身上,通过神话和民间传说、艺术作品等代代相传。挖掘树背后的人文资源,能充分发挥树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

(一)挖掘与常见树木有关的神话和传说,感受传统文化

桂花树、香樟树、银杏树是江南一带常见的树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与这些树相关的动人传说。以香樟树为例,就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清朝末年有一对夫妻,男的叫谢宪桂,女的姓赖。他们虽然住着茅草房、穿着破衣裳,但夫妇二人心地善良、相亲相爱。一天傍晚,收工回家的夫妻俩发现自家门前有一对受伤的仙鹤正在挣扎,夫妇俩收留了仙鹤,细心照料直至其痊愈。村里人都劝夫妇俩将仙鹤卖了换钱,但这对善良的夫妻放飞了仙鹤。仙鹤飞到半空突然回過头来,向夫妻俩连叫三声,以示道别。过了几天,在放飞仙鹤的地方,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了两棵香樟树。在香樟树的庇佑下,夫妻俩家境殷实、子孙满堂。从此,这两棵香樟树被村里人看作“幸福树”“和谐树”。这样美好的传说,很适合在香樟树下给幼儿讲述,以增进幼儿对香樟树的情感,让幼儿感受人与树之间息息相关的命运。

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吴刚伐桂》,则与桂花树有关。每年的中秋正是桂花飘香、月亮圆满的时节,可以用这个神话故事来引发幼儿对桂花树的兴趣,开展一系列跟桂花树有关的活动,如观赏、绘画桂花树,采摘桂花,自制桂花蜜、桂花糕等美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传统文化通过树资源沁入幼儿心扉。

(二)挖掘与古树有关的故事,感受历史文化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些故事和经历,就是一部部活生生的历史。一些古树名木历尽自然的沧桑,印刻着历史的烙印,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幼儿园里有一棵胡颓子树,历尽百年依旧枝繁叶茂。为保护它纤细的树干不被茂盛的枝叶压断,人们用几根铁柱搭起支架,撑起繁茂的枝条,幼儿形象地称它为“拄拐杖的树爷爷”。这棵古老的树引发了幼儿的一系列问题:这棵树几岁了?是谁种的?怎么会长成现在的样子?以前的人们会在这棵树下干什么?……当去追溯这些问题时,一部与古树有关的、几代人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逐渐展现在幼儿面前。为帮助幼儿了解古树的前世今生,幼儿园发起了“童年,我和树的故事”征集活动,教师、家长、校友们纷纷参与,通过讲故事、写故事、照片展等形式,分享自己与这棵古树之间的故事。一位幼儿的爷爷讲述了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躲在这棵树上没有被老师发现的趣事。一位在园工作时间最长的老教师翻出她在园内拍摄的老照片,与大家分享园内树木的成长变化,以及自己在树下工作与生活的趣事。幼儿园还邀请了原来的老园长来园讲述幼儿园的历史和古树的故事。幼儿聆听着老故事,观赏着老照片,犹如在聆听一位慈祥的树爷爷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和成长经历,亲切而温暖,鲜活而生动。在这些故事的熏陶下,幼儿制作了一张张心愿卡,挂在古树上,让这棵古树成为一棵“愿望树”,以寄托他们对古树的美好祝福。

(三)挖掘树的艺术价值,感受艺术之美

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激发人的内在精神力量。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借树喻义。《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们充分挖掘树的审美价值,以树为核心,不拘泥于实体的树,在充分利用树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各类有关树的艺术作品,让幼儿感受与欣赏树的自然美、艺术美,并在此基础上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与创造。

在中班主题活动“美美哒,树先生”中,教师带领幼儿先欣赏幼儿园内的树,感受不同的树的特征,建立起对树之形态的最初印象。同时,师生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树的艺术作品,有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立体造型、音乐作品、诗歌以及绘本故事等。然后,通过集体欣赏活动、环境创设、日常生活环节的渗透,让幼儿感知关于树的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积累有关树的丰富、生动、鲜明的内在表象。随后,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绘画材料让幼儿围绕园内的香樟树、柏树、胡颓子树三种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树,开展写生活动。有的幼儿用油画棒表现香樟树粗壮的树干和茂密的树冠,有的幼儿用硬硬的水粉笔和水粉颜料表现柏树的苍劲和古朴,还有幼儿用软软的毛笔和宣纸表现胡颓子树的盘根错节。教师还在各个区域投放了众多与树有关的活动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和创造。如在表演区,幼儿可以戴上头饰或手偶表演《两棵树》的故事,也可以化身小树叶和树妈妈表演《小树叶》《柳树姑娘》等经典儿童歌曲;在美工区,幼儿可以利用随处捡来的落叶做手工或造型,玩想象游戏,还可以用小树枝、圆木片、松果等自由表达和创作。

在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中,幼儿从感受与欣赏园内的树之美走向了感受与欣赏园外的树之美,从感受与欣赏自然中的树之美走向了感受与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树之美。在此过程中,幼儿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树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了对树的情感,并深切地爱上了大自然。

猜你喜欢

樟树树木树叶
树木之最
树叶的不同称呼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一片树叶
相信香樟树
树木之最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