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充溢小学习作教学
2020-05-23孙晶朱静
孙晶 朱静
摘 要: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够更有深度和真情实感,研究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够让“真”充溢小学习作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实的生活,而又要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得什么样的情感,并且这些抽象的情感和感悟,又应该如何表达出来。针对城乡接合部的学生生活环境出发,提出“田润童心”这一概念,从解释“田润童心”相关概念,然后再从田野中获得写作素材和从教学中获得写作技巧两个方面入手,开展让“真”充溢小学习作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有“真”意。
关键词:“真”;小学;习作教学
当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习作,小学生习作情感成熟,语言老练,油滑得过了头。习作呈现“假、大、空、套”话,表达的情感虚假。在城乡接合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能够经常接触乡村生活。在花园、田野里感受到的情景不仅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不切实际的范文,不如让学生能够从最切合自己实际的生活入手,去获得“真情实感”,让整个写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风格。
一、相关概念
(一)“田润童心”的概念
“田润童心”是指把校内的花园和校外的田野作为教学场所,让学生在田园中打开自然之门,回归生命本源,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他们的童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田润童心”习作教学的概念
“田润童心”习作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从自然界中获得真情实感,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能够让学生把在花园、田野里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乃至想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习作教学模式让学生接触土地,参加劳动,亲历播种、种植养护(浇水、除草、除虫)、收获、售卖等一系列过程,体验劳动中的“累、苦、脏及快乐”之复杂情绪、情感,达到“写真话、抒真情、做真人”的目的。
二、从田野中获得写作素材
(一)进入田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他在《中国教育改造》中强调中国乡村教育要深入生活中,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热爱,于是,田野就能够天然地展现出吸引学生的场景。进入田野中,就是让学生去感触生活中的场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种天然的兴趣,从生活、田野入手,将这些地方作为教学地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表达兴趣,从而自发地展开写作。
例如,教师每个星期组织学生到田野中参加社会实践。首先,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不仅要计划每一次实践中要获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更要学习相关的动植物和农业知识。其次,教师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生活的积累。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看到田野中的自然美,并对自然产生兴趣。最后,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一次次田间实践获得习作的冲动和想法,战胜对习作的抗拒。
进入田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田润童心”习作教学的基础,也是习作教学的开始。
(二)接触土地,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日本教育家小砂丘忠义先生说,“作文之法不应仅是在学校里,仅是在作文课上进行。我认为作文之法首先是作为生活的个人对个体的自觉,这样修身、地理、历史、理科等所有学科都是通过作文之法的路程。”这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接触土地,接触田间生活,从而获得自己对田间生活的感悟,获得一种对生活的解读。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次田间教学讨论课。从田间地头的景色描写入手,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并要求每一个学生观察和描述的景物不同。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的帮助下获得不同角度的观察。有的学生喜欢大气的景物,观察到的都是大场景,并且喜欢大开大合的表达方式,而有的学生心思比较细腻,观察到的都是小细节场景,一花一草都是他观察的对象;有的学生喜欢动物,观察到的都是小动物或者小昆虫;而有的学生喜欢植物,会对农作物或者周边的野花野草感兴趣。教师通过引导每个学生去观察不同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观察力的培养并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教师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
(三)体验劳动,积累生活化素材
土地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资源,新课程标准提出“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开发利用。”“田润童心”正是学校和老师根据自身地区特点,利用田间地头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狭小的教室中走出来,通过零距离接触和亲身经历获得完全不同于书本知识的实践体验,获得更加具有生活化和个性的素材积累,让学生能够写出更加具有个性的作文。
例如,教师在农忙的时候,有意识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农业活动中,亲身感受一下农民的辛苦,感受丰收的喜悦,从中获取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组织劳作以后的学生去玩一些喂蚂蚁、捉蜻蜓等现在小学生很少参与的田间游戏,让学生了解到除了电子产品,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生活场景。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感受田间生活,抚摸土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收集这些写作素材的意识,让每一次劳动体验都变成生活化素材收集的过程。
生活化素材,就是让学生主动融入生活,让他们愿意从生活中获得生动有趣的素材,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素材。
三、从教学中获得写作技巧
(一)加大课堂教学,挖掘学生“写真话”的能力
开展“田润童心”习作教学,并不是让教师只注重课外教学,而完全放弃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教学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写作技巧,也就是说让学生能够具备将“真话”写出来的能力,不能有话说不出,有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写。
例如,教師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特别是当学生开展田间教学后,教师要着重启发学生如何将在田间地头中收集的素材写出来,如何从多种素材中找到自己最想要表达的东西。小学生最容易将作文写成流水账,如何让学生找到写作重点,如何合理安排纷繁复杂的写作素材,如何巧妙地利用修辞手法,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当然,教师教授写作技巧的时候,并不是要让学生背诵范文,照搬照抄,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从优秀习作中获得为什么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更能够感动人,并获得如何真实又有文采地展现真实生活的能力。
挖掘学生写真话的能力,就是让教师以“田润童心”习作教学为契机,让学生对写作技巧有更直观的认识,能够流畅地写出自己最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加大情感教育,挖掘学生“抒真情”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变化,很多学生都被关进了钢筋混凝土的教室里,这或多或少地会限制学生的习作。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出现“假、大、空、套”话,并不仅仅是因为学生一味地模仿或者不去思考,而是贫乏的生活让他们没有真情实感,自然也就写不出具备感情的作文,只能写一些情感虚假的想象作文和缺乏自助修改的作文。“田润童心”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能够先对写作内容有自己的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情感教育下,获得抒发真实情感的能力。
例如,在写《秋的收获》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田野里观察秋天的景色,然后通过实践劳动,让学生加入收获的行列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对秋天有情感积累,对秋天收获有更加直观的感触。然后老师通过提问:“你们最喜欢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在秋天看到这么多农作物你们有什么感触?”让学生能够对作文题目有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写东西的时候就有真情实感,能够抒发真情。
挖掘学生抒真情的能力,就是让学生能够有情感可以抒发,能够拥有拓展情感的基础。
(三)加大课后辅导,挖掘学生“做真人”的能力
语文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写出优美的作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语文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品质,了解生活的真相,能够做一个热爱祖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真人”。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求真”的教学理念,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德育目标迈进。
例如,把习作教学和田间劳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参加劳动,能够亲历播种、种植养护(浇水、除草、除虫)、收获、售卖等一系列过程,体会农业劳作的艰辛和乐趣,让学生知道一粒米都是需要辛苦劳作才能够获得,让学生感受生活最本真的样子。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回归自然,让学生能够暂时摆脱现实的状态,能够融入大自然中寻找最本真的自己,找到自己最真实的理想,找到中国人的精神文明,通过这些,鼓励学生做一个能写出真话、能抒发真情的人,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挖掘学生做真人的能力,就是让学生通过劳动、通过自然获得对自己的反思,利用习作让自己更真实。
“田润童心”这一教学思维,不仅能够打开学生写作的视野,让学生从闭门造车的习作习惯变为主动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让写作变得更加真实。然而,写作并不是生活中的流水账,在学生获得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教授一些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够将课外活动中的内容更加优美地表达出来。“田润童心”,不仅是城乡接合部教师教学的一种新思考,更是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践行。
参考文献:
[1]姜凌佳.见“微”知著 情动辞发:略谈小学语文习作微课的开发与利用[J].浙江教育技术,2020(3):49-52.
[2]陈闪闪,吴勇.小学语文“童化”作文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何爱玲.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33):127.
[4]李宪磊.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祖国,2019(15):244-245.
[5]李梦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语文的种子: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9(19):84.
[6]黄洲.小学生习作模式化的成因和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7]罗明娇.聚焦生活镜头,“微”也足道:刍议小学中高年级微习作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5):171-172.
[8]武向文.“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J].知识文库,2017(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