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23李学新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7期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李学新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数学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微课是一种受到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型教学方式,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微课整合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以篇幅短、内容精的视频模式,集中反映了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有力地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小学五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课程是关键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当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扩充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围绕微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小学数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课前预习阶段的微课利用

在利用微课进行数学学习时,学生需要重视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会给学生设定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对数学课程进行提前预习。这种方式虽然强化了学习的目标感,但往往会导致学生预习课程具有功利性,影响数学预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预习课件,把学生预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标识出来,对他们在预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提示,之后再把预习内容通过各种社交软件群发到班级微信或QQ群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用字母表示数”這一章节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数字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微课预习课件中利用这一基础进行提问,包括“如何用字母表示数”“需要哪些步骤和方法”。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做到问答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运用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对知识的单纯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小学生处在低龄阶段,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导致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可能会缺乏学习热情。在微课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打造智能化的教学课堂,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里对数学重点知识的突出,同时也融入了微课教学独特的教学方式,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比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讲授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如果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很容易就会肤浅地认为所有的三角形都是同样的形态。如果教师利用微课进行动态展示,学生就会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具有多种形态,主要包括等腰、等边、直角、钝角等不同形态的三角形,学生可以依据三角形角度的不同分类,对三角形的不同类型进行判断。微课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正确掌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体现教学重点,挖掘教学素材。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来挑选合适的PPT制作素材,注意知识点排布的连续性,不要随意穿插,以免造成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混乱。

三、课后的微课利用

小学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简短的时间,在课后要及时巩固积累,课堂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还不足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在课余要学会自己复习上课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要点进行讲解说明,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巩固,通过微课的视频教学来更好地理解上课时没能理解透的知识点,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学习巩固,更好地学习数学,在复习的时候要了解自己的缺点在哪儿,重点进行查漏补缺。不同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复习方式缺少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考虑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在课程的复习阶段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通过微课的优势来进行重点排查,对数学学习中的弱项进行弥补。由此可见,课下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复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强记忆,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为通透的理解,微课的复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进行系统化复习,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巩固。

综上所述,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微课的优势和意义,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三个阶段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英.基于微课的“折线统计图”在线互动教学实践与思考[J].浙江教育技术,2020(3):45-48.

[2]缪军平.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5):165,167.

[3]陈鹏英.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6(8):133-134.

猜你喜欢

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