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前导与实现研究
2020-05-23宏军库
宏军库
摘 要:详细介绍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前导手段,并运用科学预习、相互探究、互助巩固及总结归纳四种方式顺利保证“学友共生”课堂的实现,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互助探究
“学友共生”理念代表着当前先进的教育生长观念,并依此理论架构出整套的教学方式与价值体系,其核心理念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学习,在将“学友共生”的教学优势发挥出来后,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也会获得明显提升。
一、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前导手段
(一)科学划分小组
一方面,教师需将小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其依据可运用学友体系,即遵照其不同的个体差异,如学业成绩、交往能力、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等,通过优化组合法确认学生的对应等级。在经过多重课堂试验后,教师可将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习一般的学生组成学友小组;学习良好的则与学习较弱的学生分成另一种,此分组方式既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示范作用,又能让学习能力不突出的学生有机会追赶,从而提升双方的学习能力与动力,成功完成“学友共生”课堂目标。另一方面,在完成学友分组后,小学生的交流方式也要有所改变,传统课堂的沟通方式较单一,学生间缺乏互动,教师也难以获得学生的直接反馈。运用“学友共生”课堂后,其教学交流方式可改为围坐法,即每个小组中的四个人可围坐一圈,在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组内学友间可率先交流,教师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出一位能力突出的学生为组长,其不仅要学会相应知识,还要将相应的学习方法告知另外几名组员,使之共同进步。通过“学友共生”教学法的传授,小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无论是教学效率还是学习效果都会更为突出,数学能力将获得根本性提高。
(二)提升学友规划水平
首先,为突出“学友共生”教学效果,教师应对该教授方式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立科学的课堂规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比如,教师可细化教学流程,针对学生间的交流顺序进行详细布置,每个小组成员也要有明确分工,一个负责汇报,另外几个则负责整理相应答案。回答问题时的站位上教师也可给予明确规定,只有课堂秩序得到保证,“学友共生”课堂才会达到理想效果。其次,由于在“学友共生”教学法中要选择一位“小老师”,其能力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对每名“小老师”进行系统性培训,其不仅要学会相应知识,还要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比如,教师在教授“小老师”“认识分数”时,其要在掌握分数含义的基础上,了解并合理把控分数整体的知识结构,使脑海中的知识更加立体,也更为形象,充盈其想象力的同时也使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控更为全面,也易成为教师理想的小助手。最后,为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依照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定期更换“小老师”或转变学友身份,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向其他人展示自己,增强其自信心的同时,也帮助其增加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为日后理科学习奠定较好基础[1]。
二、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实现措施
(一)合理预习
为顺利实现“学友共生”数学课堂教学,此类课堂的主要目的为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开展课前预习时,教师应设置相应目标,学生据此阅读教材,并掌握其学习与探究的方向。具体来说,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仅要让学生通读教材,并看懂例题,还要让其根据预习目标写出相应的预习笔记,掌握该类知识的基本方向,充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基础性。在“学友共生”交流课堂中,学生间会根据已有的知识来进行展示与汇报,当其准备充分时,交流与沟通会更加自信,思维碰撞也能提升其思维能力与创造力,从而提升其整体的数学水平。作为此类课堂的辅助者与引导者,教师需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能力开发出来,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表现欲与想象力。
(二)互助探究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为了使教学效果更佳,教师需将每项教学目标习题化、问题化,细化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小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相应知识,其在实行互动探究的过程中也会更有针对性,学到对应的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教授“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采取学友探究前设置了多个问题,如乘数与积的小数位数间的关系,借助几种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在进行互助探究时会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不仅掌握了课堂传授的知识点,还帮助其养成研究、思考的好习惯。
(三)相互巩固
若想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时的课堂检测十分关键,在设计课堂测试的过程中,其设计原则需时刻遵循多元化与层次化。一般来讲,教师可把习题分成不同层级,其目的分别在于夯实基础、举一反三或活学活用等。比如,学生在解答基础类习题时,其主要目标为掌握该题类型,并借助其理解该项知识;而在解答稍难一点的问题时其关注点则应放在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上,从而彻底解决某个数学问题[2]。
(四)归纳总结
当学生学完某一单元的知识点后,教师应定期在“学友共生”课堂上设计出该单元知识的结构,教学过程也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中的每名成员通过较好的总结归纳来提出自己的单元知识结构,若遇到某个数学问题,学生间可集中解决,并將最优结构汇报给教师,依照不同的知识结构总结,教师可进行相应点拨,增强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通过此教学方法,其不仅掌握了多种数学知识与结构系统,还提升了语言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综上所述,为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搭建了“学友共生”系统,利用此方式改善了教学效果,也增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易文娟.小学数学“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5):111,113.
[2]杨琳.互助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