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聊城智慧交通大脑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2020-05-23
聊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坚持情报主导警务、信息引领警务,深化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推动信息共享融合,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致力于情报一网支撑,打造最强大脑。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为实现规范基础信息采集,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集成5 大类应用20 个子系统,贯通视频专网、公安网、互联网、政务网“四张网”,组建云基础设施+视频云平台“一片云”,搭建标准化大数据资源池“一个池”,目前已接入交通监控4000 多路、“雪亮工程”等社会视频2.6 万路、市城区320 处高清监控、45 处视距8 公里和2 公里的高点监控。已融合视频、卡口、电警、信号机、122 接处警等数据、公安网、互联网、政务网及日均1000 万辆次过车数据,聊城交警微信服务号等多源数据。将根据建设需求持续接入城区道路、国省、县乡道路各类前端采集设备信息,并通过制定标准数据协议和数据规范,形成规范的卡口、电警、视频资源,初步建立大数据资源池,通过“数据魔方”分析研判,为情报制导、精确打击、精准防控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二、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一是推进完善信息共享融合。与市气象局的气象信息、高德地图的路况信息、政务基础信息、校车信息、事故处理保险信息、交通运输重点车辆GPS 信息、道路交通设施数据、城市公共交通数据等数据的融合分析。逐步加强警种、部门间的互动协作,推进资源共享,积极对接应急、消防、交通、住建、国土、大数据等部门及互联网交通信息企业,共享道路信息、设施规划、保险信用、交通态势等信息资源。在逐步提高研判分析实战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交通事件感知与智能预警处理,实现交通效果评价与交通信号管控优化相统一,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控平台系统的建成和应用。
二是建立健全勤务研判机制。建立道路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根据系统建设情况充实研判内容,不断完善交通指挥中心集指挥调度、部门协同、信息流转、数据分析、应急处置于一体的工作机制。组建由指挥中心,交管、事故、车管、设施、科技、执法站主要业务骨干人员组成的交通研判队伍,建立分析研判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图片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非现场智能违法筛选技术,并结合我市交通智能化管控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等交通管理数据和高德地图拥堵延时指数、交通态势分析等数据,实时采集城区主要道路车辆通行数据、事件,应用交通管控要素画像、交通安全风险辨识、交通管理效能评估、执法管理情报研判、交管业务发展分析、路面管控态势分析、嫌疑车辆及驾驶人预警分析等系统功能解析和交通研判队伍的分析,实现交通管理科学研判、情报制导、精确打击、精准防控。
三、智慧交通应用成效明显
一是出行更畅通。市城区主要道路都建成了绿波带,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路面交通秩序,第一时间优化勤务部署,主干道通行效率同比提升了17.5%。二是交通更安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对假套牌、无证驾驶、准驾车型不符等严重交通违法犯罪实施精准打击,去年一年缉查布控车辆查处违法车辆3.2 万辆,查处假套牌和逾期未报废车辆1158 辆、无证394 人、失驾315 人、准驾不符29 人,抓获上网逃犯24 人,还通过人脸识别抓获了全国首例逃犯,查获了全国首例无证驾驶案例。三是交通更智慧。通过交警、气象、视频监控联动,提前在重点道路交通大屏发布交通提示信息,可以让驾驶员朋友更好选择路线。通过把高速视频监控部分资源开放,让驾驶员朋友更好了解高速路况,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满意度。四是服务更便捷。可以提供互联网汇集的10大类110 项交管服务,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业务,两年多来提供了500 多万次服务。五是公共交通人性化。主要路段通过电子屏幕实时显示公交车位置信息,并把信息整合到“我的聊城”APP,让出行群众了解公交车实时站点位置,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