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未来卓越乡村教师的培养政策与模式
——基于师范生定向培养政策的校本分析

2020-05-23吴菊云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卓越师范生专业

吴菊云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6)

为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充实小学教师队伍,推动南通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南通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师范生定向培养试点工作。该工作按照“择优录取,协议定向;免收学费,跟踪培养;考核合格,落实就业”的原则开展,每年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用热爱教育事业、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在与所在县(市)区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后,由承担定向培养试点工作的师范学校委培至毕业;经考核合格后,由相关县(市)区负责安排至所属小学任教。定向安排的重点是农村小学,教育服务年限不少于5年,其学费在市财政教育费附加中统筹解决。这一政策实施以来,共招收了2 100名定向生,已有八届毕业生入编上岗。定向生成为小学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为南通教育品牌的持续影响力提供了新要素和未来保证,成为小学未来乡村卓越教师的后备库。

一、面向乡村的师范生定向培养政策的实践

(一)免费定向培养政策的实施

1.定向乡村,生源趋向优质

以南通2010级小学教育专业为例。从录取分数看,98名学生可以考进当地录取分数一流层次或二流层次中学,但在一流录取分数层次的中学里属于末档,在二流录取分数层次的中学里属于前中档。简而言之,招录进来的都是中等偏上层次的学生。随后的2011级及2012级学生的录取分数开始提升。遗憾的是,2015年到2017年由于政策原因,未招录南通地区五年制免费定向师范生。2018年、2019年重新招录,全市报名踊跃,学校筛选严格,生源层次跃居南通市中考生前6%的上位优质圈。所招录的小学教育语、数、英方向的师范生,进校分数线已超过当地县市许多知名中学录取分数线,在全市中考生中名列前茅。2018年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招生录取成绩如表1所示。如此高的招生起点说明遴选了一批有潜力的优质学生,为未来培养小学卓越乡村教师提供了生源保障。

表1 2018年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招生录取成绩

2.为了乡村,人才培养优质

从培养结果来看,培养的师范生质量较高。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加了八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师范定向生选手获一等奖62人次。以2010级小学定向文科班31名学生为例,在校期间,2名师范生选手在参加江苏省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时均获一等奖,其中一位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8名师范生在校期间完成了本科自考所有科目的学习并考试合格;31名师范生通过公共英语三级考试,全部取得教师职业资格。毕业后2年内,28名学生通过论文答辩获得本科自考文凭,每人均获得一项以上校级荣誉比赛或发表教研论文。

3.面向乡村,合同履约到位

从就职履约结果来看,截至2019年10月,已有8届毕业生,除去4名因心理因素或其他原因未进入教师岗位的学生外,其余学生全部进入教师岗位,进入签约所在地区学校,成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一批种子教师[1]。

(二)免费定向培养政策的可持续性

1.社会吸引力增强

2007—2010年,免费是该政策重要的吸引点之一,在招收的学生中,每个班贫困生比例较高,父母从事公职、收入相对稳定的较少。以2010级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为例,31名学生中贫困生4名,占比13%,其中2名是农村单亲文盲及半文盲家庭,1名是残疾人家庭,1名是低收入农村双胞胎家庭。31名学生中,只有2名学生家庭收入偏中上,其中1名来自教师家庭,1名来自私人企业家庭,其余学生均为普通工人、农民家庭。但2010年以后,是否免费不再是该政策的吸引点,重心已经转变为定向。更多家庭背景较好的高分考生积极报名,投身于小学教育,其关注更多的是,是否有编制岗位,是否有发展前景。

2.社会认同度升高

从2007年定向生计划实施以来,一批批师范生已经走向各个工作岗位,在乡村教育中成为中坚力量,在用人单位和家长社会群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项政策体现了计划调配与市场职业需求的结合。经过多年的试点工作可以看出,政策调配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入学竞争日趋激烈。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托南通大学所作的《南通市免费定向培养师范生项目及其人才质量调研评估报告》显示,定向生入职后,用人单位总体反映良好,认为其综合素质高,入职适应期较其他“考编生”时间要短,且教师基本功扎实。

3.满足乡村教育的需要

针对义务教育城乡和地区不均衡的状况,虽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师资交流、均衡规划等举措,但乡村学校仍然存在优质师资缺乏的情况。给乡村教育“输血”,给未来乡村筑基仍是2035年前必须持续跟进的一项工作。《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支持建设一批由地方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此,2018—2019年,南通市政府在前期政策实施效果得到科学检验的基础上,继续启动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公费生定向培养计划,择优提前录取师范生,面向乡村定向培养。因此,从目前来看,这项政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未来卓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模式

小学未来卓越乡村教师的培养何以可能?免费定向政策运作的成果已经显现,即优选了一批有潜力、有基础、有可能的“种子”人才到农村小学去。但是,要使其成为真正的未来小学卓越乡村教师,还需要精心灌溉,特别是要培养出有志向、有理想、有情怀的小学卓越乡村教师,需要做好细节工作,步步精心,环环相扣。根据2019年国家首个义务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新时代义务教育“教什么和学什么”“怎么教和学”“谁来教和学”的全面指导,在结合以往师范生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探索小学未来卓越乡村教师的培养模式和实践举措,具体总结为:面向乡村、全面专业、择优录取、协同培养、多头并进。

(一)培养定位及方式

1.培养定位

具体的培养定位是培养面向乡村的素养全面的、有专长的“种子”人才。这一定位,一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国家指导性文件来确定的;二是根据优秀生源及实践经验等现实条件确定的。虽然会有学生仅仅只能达到学业评价的“合格”档次,但仍要按照小学未来卓越教师的要求进行培养和打基础。

2.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为择优录取,订单式培养。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科学核编,确立好应补充的教师数量,以订单模式来分地区培养。该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其一,前途目标明确。师范生将来到乡村工作是主动选择的契约行动,不存在被迫感。其二,没有就业竞争压力。既然是订单培养,只要是满足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即可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在竞争压力较大的现代社会,对年轻人既具有吸引力,又能使其安心。师范生减少了负面忧虑,更加积极努力。当然,不排除部分学生缺乏竞争动力的情况。因此,在定向培养过程中,形成一定张力的紧张度还是有必要的。据此,可通过校内学业考核竞争机制、岗前竞争择校机制来促使良性的学业竞争和岗位竞争的展开。

(二)培养内容及途径

1.培养内容:全面专业,知行合一

第一,德育为先。培养一批富有乡村教育情怀、具备崇高教育信仰、知行合一的小学教师,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必须由己及人,从小事做起,将品德养成与法治教育落实在德育中。可操作性的培养举措较多:一是生活育德,强化一日生活常规、日常行为守则,定量与定性结合;二是劳动育人,如组织大扫除、劳动服务等活动;三是社区服务,主要是面向社区的公益活动及劳动服务等。

第二,全科导向。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素质教育,开设相关的“五育”课程。这就既能为义务教育储备全面发展的师资,也能灵活应对乡村教师一段时间内存在的偏科性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具体而言,要用好分数评价,合理设置各类课程的分值,学生评优评先时统一杠杆,让学生重视各科学分;用好人才标准,不合标准不能升级、毕业、获取教师资格证;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建立各类兴趣组,开展各类活动,进行特长生表彰等。

第三,专业定位。科学编制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知识、技能、社会情感的目标、课程、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是严格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好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分值比例,精心设计好课程模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性地有成效地实施教学。

第四,技能检测。在合理设置技能课程、辅以课外技能自主训练的基础上,以基本技能过关检测为抓手,根据学段和进程,分批分项目进行合格检测。技能检测结果是升级、实习、毕业的依据。

第五,活动促进。开展各类素质培养活动,如结合专业的社区、县市、省级各级校外活动,组织好校级、院级、班级三种层面的校内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既要有德智体美劳等分科活动,也要有综合性实践活动。

第六,实践打磨。以专业实践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科的实践教学,在实习中细研细磨,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2.培养途径:协同培养,多头并进

以师范学校为主体,政府、高校、小学等各方协同一体,做到课堂内外衔接,理论实践衔接,职前职后衔接[2],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创新课程教学风格。授课教师要打造好教学主阵地,在提升课堂成效的基础上给师范生做好课堂示范,从而实现在教学语言、教学流程、手段及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教学相长。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学习中,师范生可获得品德养成和知识、能力提升。

第二,加强专业技能日训练。为了加强师范生基本技能日训练,可制订阶段性训练计划和目标,使其练好普通话、规范字、毛笔字、粉笔字,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同时,让技能训练成为学习习惯,保留终身。

第三,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借助专业学习型活动和文体综合型活动,进一步打磨师范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基本素养。

第四,实行专业实践的“双导师”模式[3]。有计划地定期到小学进行专业实践,这是直接培养师范生教育情怀、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为了保证实践效果,可实行专业实践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具体来说,邀请名师送教到师范,配备师范院校和小学“双导师”进行实训指导,强化师范生专业实践效果。

第五,终身学习方法指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混同式学习,培养其自主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告知学生在乡村教学不可再固守一隅,而是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打破乡村与现代生活脱节的紧箍咒,增加其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性。

三、定向师范生公费培养政策的后续分析

前期面向乡村的师范生免费培养政策更名为师范生公费培养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师资的重视。这项政策主要是由各师范本科院校来承担的。目前,仍需要做好相关后续工作,保证政策持续落实。

(一)提升未来人才的培养层次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根据各地实际,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接受过高质量教师教育的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根据这一要求,本科师范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尚处于专科层次的师范学校虽然可以继续定向培养面向农村幼儿园的五年制学前专业公费师范生,但是如何更好地继续实施地方性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政策呢?具体而言,应尽快提升办学层次,在现有条件下,做好大专与本科一体化衔接培养工作。目前,南通,已经尝试启动了“五+二”等专本一体培养机制。今后,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还应建立研博直通途径,为小学乡村教师人才培养开辟通道。

(二)完善激励淘汰与检测监控机制

目前提前批次录取的是“好种子”“好苗子”,“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政策提供了优惠的刺激性发展机制。但是,在师范生培养及小学乡村教师成长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动力机制,既要保持物质层面的吸引力,更要增强精神层面的动力,使之愿意扎根农村,奉献小学教育。因此,可建立成长跟踪机制、职后回访机制,密切关注师范生成长状况及师范毕业生在乡村的从教状况,适时提供外部支持和监督,使之朝着卓越教师的路线前进。

(三)提供专业化成长的未来发展通道

成为小学乡村卓越教师,需要加强后续发展:通过立德树人,学生确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获得终身发展的动力;通过素质教育,师范生获得作为未来乡村小学教师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为乡村小学教师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机制,打通职前职后专业发展之路。通过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处,组织新教师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农村教师培训等,依托名师名校,开展国家、省、市职后培训,让乡村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具有坚实的土壤。

猜你喜欢

卓越师范生专业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