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超高海拔地区内科住院患者疾病特征分析

2020-05-23次旺巴珍陈可峰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包虫病内科住院

李 敏, 孙 湛, 锁 涛, 次旺巴珍, 陈可峰, 申 锋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32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内科,上海 200032 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上海 200032 4. 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人民医院内科,西藏 857700 5. 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卫健委,西藏 857700

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临近国境线,全县总人口约1.2万人,县城居民2 000人左右,以藏民为主,主要从事放牧牛羊和种植青稞等农作物。岗巴县平均海拔4 700 m,空气稀薄,气压低,年平均降雨量少,空气干燥,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十几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当地患者的疾病构成与低海拔地区有很大差别。由于目前超高海拔地区内科住院患者疾病特点的研究资料极少,本研究对岗巴县人民医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发现疾病特点并提供针对性的疾病干预措施,从而提高藏族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9月内科住院患者资料,共164例。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依据 以患者出院诊断为诊断依据,所有诊断以国家临床版2.0疾病诊断编码(ICD-10)为疾病分类标准。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6例患者有2次住院史,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3例。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1.10±14.45)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9.42±12.59)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3.74±16.72)岁,男女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9,P=0.075)。162例患者为藏族,2例为汉族。职业分布:农牧民156例,学生4例,工人2例,公务员2例。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59例,女性有1例,长期饮酒的有63例,均为男性。

2.2 疾病种数 患者平均患有(3.66±2.04)种疾病,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平均患有(4.82±2.09)种疾病,患有多种疾病(≥3种)的有112例(表1),占比68%,男女组间患病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9,P=0.735)。

表1 内科住院患者病种数及比例

2.3 疾病类型 发病排名前9位从高到底依次为高血压67例,慢性支气管炎4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44例,心功能不全38例,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33例,肝硬化32例,结核病23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20例,寄生虫病(包虫病)10例,见图1。经住院检查和治疗后,治愈有26例,病情控制好转有126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自行出院5例,转上级医院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1.25±5.30) d。

图1 内科住院患者常见9种疾病及构成比例

3 讨 论

高海拔长期低气压、缺氧和寒冷的恶劣自然环境,可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缩,加之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1]。海拔高度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3 000 m以上,海拔每升高100 m,高血压患病率增高2%[2]。本研究发现,海拔4 700 m时,高血压占内科住院疾病的40.9%,远远高于海拔3 850 m的12%[3]。缺氧可使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血流阻力变大,甚至引起肺血管壁不可逆的重构,造成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而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会使右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出现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和右心功能不全,晚期亦可出现左心室心肌肥厚、扩大,出现全心衰竭[4]。而缺氧也可使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当增生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引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5],使末梢循环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及阻力增加,而无法满足机体供氧需求,进一步加重缺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藏族人群的饮食特点为高盐和高脂,多以糌粑、酥油茶、牛羊肉为主,新鲜水果和蔬菜缺乏造成维生素摄入不足,加上寒冷刺激和男性吸烟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或加重高原缺氧相关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一些共同点,如宣传戒烟、低脂低钠饮食、控制体质量。有临床症状者建议移居稍低海拔地区或者尽可能坚持吸氧,如开展家庭氧疗等。同时规律服用药物进行干预,对改善不适症状、减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当地政府和卫健委不断努力,乙肝住院治疗人数较前明显下降。马世武等[6]统计岗巴县医院2014年至2015年2年时间内乙肝住院患者有79例,而本研究统计近3年时间仅44例。但西藏地区乙肝住院患者仍然高于内陆地区,且经常引起严重的肝功能异常,需要住院治疗。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藏区群众医疗保健意识较为薄弱,医疗知识欠缺,特别是孕产妇孕产前检查意向率普遍较低,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的病例较多。(2)计划免疫冷链设施不完备,基层疫苗运输和保存困难。(3)医疗器械消毒不严,医护人员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存在交叉感染可能。(4)藏民使用现代抗乙肝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依从性差,经常自行服用藏草药,不仅耽误了规范治疗,可能反而加重了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加之藏民饮酒和低氧导致的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7],很容易出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其对策是继续宣传过度饮酒的危害,同时加强预防乙肝知识的宣教,使民众主动参与乙肝筛查及乙肝疫苗接种,并积极和规律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肝脏功能出现严重损伤。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羊、牛是常见宿主。由于世俗原因,西藏人与这些动物经常密切接触,人误吞食被虫卵污染的水和食物后,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被阻留于肝脏内,并在肝内逐渐长大,压迫周围肝组织和肝内胆管,常引起肝细胞不可逆损伤和阻塞性黄疸,晚期死亡率高,号称“虫癌”[8]。肝包虫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完整切除虫囊,越早手术,治疗效果越好且创伤小。但由于此病进展缓慢,不易引起农牧民重视,延误就医,当地医院麻醉及备血条件均较差,医生水平也有待提高,开展肝脏手术难度极大,无法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因此常造成疾病处于中晚期。此时患者肝功能受损严重,无法耐受手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次统计岗巴县医院内科包虫病仅10例,疾病控制及治疗效果好,但有持续改进空间,本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1)防止动物粪便污染牧场、饲料和水源,控制传染源。(2)提高农牧民包虫病的健康宣教,加强手卫生,接触动物及其皮毛制品、饭前便后均要洗手,避免喝生水和食用生肉,切断传播途径。(3)部分农牧民求医意愿不强及出行不便,建议当地医院应深入农牧区,携带简易B超机开展肝包虫病筛查工作。(4)加强医生培训,可让当地医生来内地三甲医院肝外科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肝脏相关手术水平。

本研究发现的西藏超高海拔地区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9种疾病,由于长期的高寒、缺氧,超过50%的患者存在多种疾病或合并症,如老年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常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因此而加重,治疗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人群危害较大。而且,住院患者亦需要较多化验检查和药物等综合治疗,医疗费用不菲。因此做好这9种内科疾病的防治工作,对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藏族群众健康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包虫病内科住院
妈妈住院了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健康中国,哪儿都不能落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