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平阳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变调的实验研究
2020-05-22邓宏丽李星岐伍长清苏家鼎
邓宏丽,李星岐,伍长清,袁 艺,苏家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来宾市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桂北与桂南、桂西与桂东的连接部,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来宾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非常繁杂,有汉语、壮语、瑶语等,方言多样,有来宾话、客家话、湘语、平话、白话等,平阳话属于桂柳话,是来宾的代表方言。
2019年7月,笔者调查了来宾平阳镇来宾话(以下简称“平阳话”)的单字调和双字调,采用《方言调查字表》调查了平阳话的声调的调类,发现平阳话声调分为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基本归入阳平,基本与桂林话、柳州话一致。本文运用语音实验对平阳话的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一、实验说明
(一)发音人
发音人2男2女,平均年龄47.5岁,文化程度初中,职业是个体户或农民,为了避免其他方言或者语言的影响,发音人只会说平阳话和普通话。
(二)实验材料
本文设计了单字表和双字表,单字表是根据朱晓农单字调选取原则[1]279,从《方言调查字表》中选取符合各项要求的制成的。单字表每个调类20个例字,每个例字读2遍,共4*3*20*4=960个样本。双字表是以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双字组连读调查表为材料来源[2],每个调类组合10组词,多选用生活中常用词或词组,词性上包含了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结构上兼顾偏正、动宾、联合、主谓等不同的结构类型。将平阳话4个单字声调互相结合,形成16个双字调组合形式,每组双字调选取10组发音样本,共16*10*4*3=1920个样本。
(三)声调段的确定
我们确定声调段的方法基本上参照朱晓农的标准,声调起点从韵腹(元音)的起点算起,一般是F2的第一个声门直条清晰可见之处[1]281。声调终点的确立标准是:降调基频终点是在宽带图上的基频直条有规律呈比例的间隔结束处,升调基频终点定在窄带语图上的基频峰点处,平调参照降调的标准。
(四)实验过程和方法
本次实验的录音软件是斐风,录音时采用了Sound BlasterX-FiSurround5.1Pro声卡和麦克风,采样率为4100Hz,采样精度为16位。将声音文件导入Praat中,对每个样本的声调段进行标记,在此基础上,运行“音高提取程序”,提取10个基频点数据,再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五)五度值换算方法和时长归一方法
声学实验得出的原始基频还不具有语言学意义,必须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减少发音时人际的随机差异,不同的发音人有不同的发音风格,就算是同一个人也不可能两次发同样声学特性的音。因此,必须对声学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计算处理,本文对所有单字调和双字调的基频数值进行了T值换算[3]68。T值法的公式如下:
T=(lgx-lgb)/(lga-lgb)*5
其中,a为调域上限频率,b为调域下限频率,x为测量点频率。本文中的单字调a、b分别取平均后的4个声调基频数据点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双字调的a、b则分别取平均后所有声调组合中基频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
我们采用游如杰等主编的《吴语声调实验的研究》书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用方言中某一调类绝对时长除以该方言中所有调类的算术平均值,即如下公式:
NDi就是要求的标准化的调长值,也就是相对时长值,Di是绝对时长值,∑nimiDi即使所有调类的算术平均值。据此方法我们计算平阳话单字调的时长。
二、单字调实验结果分析
(一)单字调T值分析
我们根据基频平均值归一后的T值数据,得出平阳话单字调T值音高曲线。
图1 平阳话单字调T值音高曲线(T1、T2、T3、T4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横轴表示时间点,纵轴表示T值,下同。)
据图1显示,平阳话的4个声调中,1个平调:阴平T1,2个降调:阳平T2和上声T3,1个升调:去声T4。
阴平:阴平整体呈一条平直曲线,调尾部分微微上升,基本位于调域的5度区间,视其为平调,调值可定为55。
阳平:阳平曲线第1-2点下降缓慢,从第2点后,下降很陡,直接从5度到1度,是一个全降调,调值定为51。
上声:上声曲线从第1-5点缓慢上升,第5-8点下降较快,从第8点到第10点,下降幅度很大,“凸”的特征较为明显,可视其为升降调,调值定为452。
去声:去声曲线从第1-3点微微下降,第4点之后,上升很快,从1度到5度,“凹”的特征很明显,男性的起点位置位于3度,女性的位于1度,相差2度,平均后,起点位于2度,因此可定其调值为225。
平阳话的阴平、阳平的起点和终点位于调域的两极,上声的最高点位于调域的两极,去声的终点位于调域的两极。
(二)平阳话单字调声调稳态段和动态段分析
石锋、王萍提出声调稳态段和动态段的概念,并根据声学数据的标准差来判断北京话稳态段和动态段[4]。稳态段是发声的稳定的地方,承载着声调的主要信息。动态段是发声不太稳定的地方,承载着声调的信息较少。贝先明认为标准差虽然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但是受到平均值和度量单位的影响[5]。他指出当两组数据的平均值相差较大或度量单位不一致时,人们往往使用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也叫变异系数、标准差率)来衡量。离散系数(C·V)等于标准差除以平均值,计算公式表达为:C·V=S/x。离散系数越大,数据离散程度就越大,为动态段,反之越小,属于声调的稳态段。男女发音人各调类测量点基频数据离散系数(见表1)。本文根据离散系数的大小来判定平阳话声调的稳态段和动态段。
表1 各调类测量点基频数据离散系数表
阴平:阴平曲线10个测量点的离散系数一致,均为0.08,因此,阴平整条曲线都是稳态段,没有动态段,符合平调的“平”的特征。
阳平:阳平的离散系数较大的测量点都位于调尾,较小的都位于调头和调干。因此,阳平的稳态段位于调头和调干,动态段位于调尾。
上声:上声的离散系数较大的测量点都位于调尾,较小的都位于调头和调干。上声调头和调干前部分有较稳定的,较长时间的“凸”的特征,数据变化范围较小,而在调尾的位置数据变化较大。因此,上声的稳态段位于调头和调干,动态段位于调尾。
去声:去声的离散系数较大的测量点位于调头,较小的测量点位于调干和调尾,去声的调头有较短的“凹”特征,数据变化范围大,因此去声的稳态段位于调干和调尾,动态段位于调头。
(三)单字调相对时长
由于声调的绝对时长存在较大的人际差异,不利于比较研究,本文采用游如杰计算相对时长的公式得出平阳话单字调的相对时长数据,作出相对时长[6]。其中,T1相对时长为0.272,T2为0.22,T3为0.239,T4为0.269,阴平>去声>上声>阳平,阴平比去声只多0.003,基本相同,因此我们认为平阳话的各调类音长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阴平=去声>上声>阳平。
三、双字调实验结果分析
(一)双字调T值结果分析
基于单字调的分析,本节讨论双字调连调模式,即只在语音层面上发生声调的变异,变调后不引起意义变化,其功能是调节发音。在平阳话双字调连调式中,4个声调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将双字调的基频值进行平均和归一,得到双字调的T值图。
据图2可知,阴平字位于前字时,声调调型没有改变,分布较为集中,但调域由单字调的5度降低到4度。
图2 T1+X的音高(T值)曲线
据图3可知,阴平位于后字时,分布较为分散,T1+T1和T4+T1中的T1分布接近5度,T2+T1和T3+T1的T1分布位于3-4度之间,但曲线整体较为平缓。
图3 X+T1的音高(T值)曲线
据图4可知,阳平字作为前字时,调型未变,但由之前高降调变成了中降调,终点只在3度,未到1度,终点分布稍微分散,T2+T2中的T2的最低点接近4度,其他组合都在3度。
图4 T2+X的音高(T值)曲线
据图5可知,阳平字作为后字时,调型与单字调保持一致,调头起点比单字调的起点略低一点,起点分布有点分散,但基本上都在5度调域里,或接近5度,终点在1度调域。
图5 X+T2的音高(T值)曲线
据图6可知,上声字作为前字时,调型与单字调不一致,由升降调变成了平调,虽然F的前字曲线有微升的趋势,但是都在5度内,相差非常小,可视为平调。
图6 T3+X的音高(T值)曲线
据图7可知,上声字作为后字时,调型基本与单字调保持一致,先升后降,呈现“凸”的特征,但上声后字“凸”的特征没有单字调明显,在T2+T3组合中,T3的调头在4度,但也接近5度。
图7 X+T3的音高(T值)曲线
据图8可知,去声字作为前字时,调型基本与单字一致,都具有“凹”的特征,但没有单字调明显。起点都在2度,终点分布稍微分散,基本都在4度,只有T4+T3中的T4的在3度,但也非常接近4度。
图8 T4+X的音高(T值)曲线
据图9可知,去声字作为后字时,调型基本与单字一致,都具有明显的“凹”的特征,起点分布较为集中,均在2度,最低点分布较为分散,T2+T4和T3+T4组合中的T4位于1度,终点分布也稍微分散,T4+T4的终点接近5度。
图9 X+T4的音高(T值)曲线
(二)双字调调位模式和变体
1.双字调调位模式
我们依据平均值归纳双字调的调位。其具体做法是,将M和F双字调的每一声调位于前后音节的T值数据进行平均,据此画出位于前后音节的4个声调的音高曲线,并根据音高曲线来归纳双字调的调位。
图10 前字T1-T4音高(T值)曲线
图11 后字T1-T4的音高(T值)曲线
据图10、图11可知,平阳话的双字调中,T1在前后字中,由单字调的高平调55,变为中平调44,T2在前字中由单字调高降调51变为中降调53,作为后字时,调型未发生变化,T3在前字中由升降调452变为升调45,升幅只有1度,后字与单字调保持一致,T4在前后字中,调型基本不变,终点比单字调低了1度,为224,后字比前字凹的特征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将平阳话中4个声调两两组合共16组双字调的调位模式归纳如表2所示。
表2 平阳话双字调调位模式
2.双字调调位变体
平阳话双字调调位变体是根据16中组合的实际情况归纳出来的(如表3所示),我们将每种组合分别提取数据并作出T值图,得到平阳话的双字调调位变体。从表中可知,双字调中T1和T4作为前后字的调值一致,分别为44、224,T2和T3都有2个变体,T2在前字时,调值为53,后字时51,T3在前字时,调型变为升调,调值为45,在后字时,与单字调保持一致,调值452。在平阳话双字调的变调中,每个调类的终点都发生了变化,起点也发生变化的只有阴平。关英伟认为起点或者终点位于调域两极的声调,调域调节的空间过小,其组合往往会发生变调,而处在调域非两极的声调,调域调节的空间较大,其组合则不易发生变调[7]。平阳话的4个单字调中阴平、阳平、去声的起点或者终点都位于调域的两极,上声的起点和终点虽未位于调域两极,但上声的最高点位于调域的两极,所以平阳话4个声调在双字调组合中都发生了变调。根据关英伟的观点,当某个声调起点或者终点位于调域两极的声调,起点或者终点也就是该声调的最高点或最低点。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某个声调的起点或者终点不在调域的两极,但该声调的最高点在调域的两极,也会发生变调。因此,我们认为与其说是声调的起点或者终点位于调域两极的声调,调域调节的空间过小,其组合往往会发生变调;不如说是声调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在调域的两极的话,调域调节的空间过小,其组合往往会发生变调。
表3 平阳话双字调调变体
表4 平阳话双字调非调位性变调和调位性变调
(三)平阳话中变调中的类型
平阳话变调的类型都属于语音性的连读变调,石锋将连读标调分为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3]68,调位性变调简单说就是连读后变为一个与原单字调调值、调型差别较大的一个新调,这个新调是针对该调类本身来说,当然可能变化后与另一个声调相同;非调位性变调指变调后与原来的声调没有调位的区别。
平阳话2字组声调组合中有4种属于调位性变调,即连读后变为另一个声调。据表4可知,T3的单字调位452,是一个升降调;但T3在前字时,变成了一个升调45,调型发生了改变,因此,T3是一个调位性变调。T1在前后字时,只是由高平调55变为中平调44;T2在前字时,由高降调55变成了中降调53;T2和T3在后字时,未发生变调;T4在前后字时,终点比单字调低了1个调域。作为前字的T2,T1、T4的调型和调位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降低升幅,加大或者降低降幅的方式调节发音,属于非调位性变调。
四、小结
本文通过声学实验,考察了平阳话单字调和双字调的声学特征,发现单字调和双字调有以下特征。
(一)单字调
阴平是高平调,调值为55,整条曲线都是稳态段,没有动态段;阳平是高降调,调值51,稳态段位于调头和调干,动态段位于调尾;上声是升降调,调值452,稳态段位于调头和调干,动态段位于调尾;去声是升调,调值225,稳态段位于调干和调尾,动态部分位于调头。音长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阴平=去声>阴平=去声>上声>阳平。
(二)双字调
1.因平阳话4个单字调中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位于调域的两极,调域调节空间小,所以4个单字调在双字调组合中都发生了变调,其中T1和T4只有1个调位变体,分别是44、224,T2和T3分别有2个调位变体,T2前字时 53,后字时 51,T3前字时 45,后字时452。
2.根据连读变调的结果在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平阳话双字调连读变调分为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调位性变调:作为前字的T3;非调位性变调:T1、T4、后字的T3。
3.平阳话双字调的变调方式主要有改变调型、降低调域,降低升幅和降幅4种手段,改变调型:T3前字由升降调变成升调,降低调域:T1由55变成44,降低降幅:T2前字由51变成53,降低升幅:T4由225变成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