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免疫发光检测早期妊娠孕妇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价值
2020-05-22毛琴琴王晓明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检验科湖北武汉430070
毛琴琴,王晓明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检验科,湖北 武汉 430070)
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属于早期妊娠诊断中较为常用的指标[1],也是用于鉴别诊断异常妊娠性疾病(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妊娠滋养层疾病、先兆流产)的指标之一[2],有效的检测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检验科室收集了400例妇产科门诊早期妊娠孕妇进行检验观察,分别给予放射免疫法检测及化学免疫发光检测,旨在分析化学免疫发光检测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0例妇产科门诊孕妇作为此次观察对象,400例妇产科门诊孕妇中年龄19~42岁,平均(29.63±3.47)岁,孕周3.21~12.45周,平均(5.63±2.51)周,其中初产妇226例,经产妇174例。
本次检验观察开展之前,400例妇产科门诊孕妇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观察的结果、目的、内容及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次观察均在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通过。本次观察过程中均已排除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及异常妊娠性疾病及不同意进行此次观察的孕妇。
1.2方法:针对400例早期妊娠孕妇的血液标本分别实施化学免疫发光检测(试验组)及放射免疫法检测(对照组),其中,放射免疫法检测方式及化学免疫发光检测方式如下:选择德国西门子y-放射免疫计数器及德国西门子XP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开展检测,所用试剂为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质控品及定标品等,抽取孕妇空腹状态下5 ml静脉血进行检测,在低温分离的状态下将血清分成两份,做好相应的检测标志后参照仪器操作说明及试剂使用说明开展检测。样本制备标本应达到不存在溶血现象、不存在黄疸现象、外观清澈、不存在凝块现象及脂血的要求,针对两组血液标本实施灵敏度及特异性的检测,将两份血清标本解溶后混匀操作,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方式及化学免疫发光检测完成了400例样品检测操作,并将每一次的检测结果记录下来,针对标本进行低温冻存处理,将其与对照品中的溶解血清进行检测,结合检测结果计算灵敏度及特异性。在检测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过程中应注意采集血液标本后在6 h内完成检测操作,针对采集血液标本后24 h内无法完成检测的应将血清标本实施分离操作后放置在-20℃的冰冻环境中保存,减少血清标本检测数据偏差的现象。检测前应将标本取出放置至18℃~25℃左右,针对不同批号的试剂应分开使用,在同一次试验中应实施相同批次的试剂,试验中同时检测定标品、样品及质控品,试剂应采用科学的保存及使用手段,将试剂盒放置在2℃~8℃的冰箱内保存,减少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试剂结冰失活现象。
1.3疗效判定:针对实施放射免疫法检测方式及化学免疫发光检测后对比的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特异性及敏感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对照组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8967.33±1523.7)IU/L,试验组则为(8912.41±1530.11)IU/L,两组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检测特异性及敏感度:两组检测方式的检测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射免疫法检测方式及化学免疫发光检测后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测特异性及敏感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检测特异性检测敏感度对照组400400(100.00) 393(98.25)试验组400 400(100.00)399(99.75)χ2值0.124.55P值0.790.03
3 讨论
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属于妊娠女性孕胎盘滋养层分泌出来的肽类激素,在母体的血液中大量分泌,特别是在妊娠早期,母体血液中的血清浓度较高[3],可以作为妊娠的诊断检查指标。现阶段临床中对于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测定具有广泛的应用,临床中一般检测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用于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妊娠、绒癌、葡萄胎等异常妊娠性疾病,还用于鉴别诊断部分非妊娠性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
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分子形式主要包括规则的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缺口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规则游离a亚基、规则游离B亚基、大分子游离a亚基、高糖基化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缺口游离β亚基、尿β核心片段等[5]。对于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效地检测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放射免疫法属于开展糖蛋白、激素等血清学检测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通过同位素标记与未标记的抗原,与抗体出现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检验方式,检测的基本原理为抗原抗体结合后发生的反应,具有敏感性高、检测结果稳定、误差小等特点[6]。在针对孕妇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过程中能够明确的将不同时间段孕妇体内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反映出来,一般用于先兆流产诊断中的评估。但放射免疫法具有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后期处理繁复等缺点,不易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扩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化学免疫发光检测属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血清学检查方式,主要是利用磁性微粒与化学发光技术的共同作用、实施竞争性的免疫测定,具有检测结果稳定、全自动化操作能减轻检验人员工作量、数据处理自动化、操作智能性高、检测过程方便简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及检测时间短等优势[7],且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能对孕妇体内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孕妇妊娠中的不良现象,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化学免疫发光检测的试验组数据检测后的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实施放射免疫法检测的对照组,但两组检测的特异性及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不存在差异,说明在监测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过程中实施化学免疫发光检测的效果显著,利于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化学免疫发光检测血清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建议临床检验中大规模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