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篮球侧掩护配合教学设计
2020-05-22李颖滔
◎ 李颖滔
一、前言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学生迎接未来诸多不确定性挑战的基本素养。由此来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搭建了能力框架。
高中阶段的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由上海市率先提出,并在《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得到了确认,鼓励学生高中三年学懂、学通、学精一个专项,通过一个专项的系统性学习,爱上这项运动、爱上喜欢运动的生活方式,借此过程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1]。
这一总体目标需要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目标进行落实,专项化教学就是最重要的阵地,就目前高中阶段专项教学现状来说,篮球项目最为普及,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以篮球专项化课时教学为例,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着眼点进行指向性设计,呈现一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专项化教学方式。
二、篮球侧掩护配合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选择侧掩护配合为教学内容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侧掩护配合最具实战意义;第二,侧掩护配合更能指向体育品德的发展;第三,侧掩护配合能够跟其他技战术有效结合使用。本课时教学设计凸显“结构化”“问题化”和“情境化”,笔者以设计的视角建构单元课时问题链,梳理课时主要问题,在学练中提出实战问题,并通过情境的创设来进行解决,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关注教材与学情分析,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侧掩护配合主要是利用队友掩护技术,摆脱防守,并取得突破与分球创造投篮机会的简单战术配合,技术简捷、配合明快而具有实效性。本单元共分为5 课时,本节课为第3课时,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掩护队员后的转身跟进,重点解决侧掩护后转身跟进及跟进时机把握的问题。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男生班。他们对侧掩护技战术配合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知道侧掩护配合的实战价值与意义,但是还没有掌握完整的侧掩护配合战术。总体来说,对篮球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有几个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积极性有待教师调动。
在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需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创设不同层次的学练和实战情境,如从有标志物防守到消极防守,从学习侧掩护技术动作到侧掩护配合演练,并通过自制教具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逐步掌握侧掩护技术动作和相互配合的进攻意识,为侧掩护技术动作更好地运用到比赛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班中部分运动能力较薄弱的学生,通过小组互助与多媒体教学反馈,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动作,提高自身学习能力。通过iPad 拍摄照片对比,让学生自行对比正确动作,帮助学生完成自身动作的改进与提高。学生不但要学会技术动作,而且更要掌握在比赛中运用侧掩护配合。
(二)问题结构指向能力生成,学习目标指向素养发展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站在单元的角度进行设计,以问题化的方式呈现单元与课时的核心内容,从而建构了以解决实战能力为导向的单元问题链(见图1),课时目标的制订和内容的选择均以单元问题链为基础而展开,凸显能力的生成和素养的发展[2]。
图1 侧掩护配合单元基本问题链
在明确单元基本问题的基础之上,本文以第3 课时为例进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呈现,凸显目标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达成性,具体如下。
(1)运动能力:学习侧掩护配合,基本掌握正确的技战术要点,85%的学生基本掌握掩护后的后转身跟进技术与持球突破的时机,并能在实战中有效运用;
(2)健康行为:通过侧掩护配合技战术和体能的学练,主动观察场上变化的环境,发展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及速度、灵敏、核心力量等身体素质;
(3)体育品德:发展敢于挑战、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协作和主动配合的体育品格。
(三)以实战应用为导向,创设多元活动情境
在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结构牵引下,课时问题将会分解为2—3 个小问题,小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来自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则要指向实战应用,以实战应用的视角落实课堂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实战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抓手来落实,此时,多元的活动情境应运而生。
站在实战应用视角审视侧掩护配合,如何有效运用侧掩护配合?无疑是单元教学关键所在。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就要依据如何有效运用侧掩护配合,创设多元化的活动情境。笔者以课时2(如何解决掩护后转身不及时的问题)为例,以实战应用为导向,创设如下三种活动情境。
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探究侧掩护后最快速有效的转身方式
创设实战中侧掩护后,掩护队员转身快速跟进的探究情境,共分为4 个小组,每小组6个人,探究时间为5 分钟,5 分钟后每小组都要展示探究成果,展示本小组认为最有效的转身方式。教师在创设好探究情境,布置完任务以后,要分组巡视指导,但是不指出哪种方式最有效,鼓励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与尝试。在展示环节,教师要提问小组共尝试了几种转身尝试,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种方式最有效,并激励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在各小组展示完以后,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与点评,并选出大家公认最有效的转身方式。
之所以创设探究情境,目的在于不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与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组内思考、交流与探究,并体验不同转身方式的差异,只有亲身经历的才是最有效的,才能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与践行,探究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起来,更能激励学生尝试探究,最终通过小组的努力取得研究的成果,这样学生也会对这个问题印象深刻,促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进行迁移。
情境2:创设信息情境,分析侧掩护转身后的关键内容是什么
在探究不同转身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创设信息情境,以iPad 为视频播放工具,借助NBA 比赛中多个侧掩护配合片段为信息素材,让学生反复观看,并分析转身后的关键是什么,在得出结论以后进行组内练习,并最终展示。此时,教师的任务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指导与评价,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记录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在展示后进行点评。
创设信息情境的目的在于,将高水平的实战案例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与分析的积极,以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技战术的学习。此外,借助多媒体,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将自身的经验与新的体验相结合,形成新的技战术学习点与迁移点。
情境3:创设实战情境,检验侧掩护转身的实战应用
在探究情境与多媒体情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究与解决,解决了关键问题后就要进行实战检验,在实战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升新的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实战的方式主要以组内实战与组间实战两种方式为主,先组内后组间。实战内容主要以侧掩护配合为主,一次有效进攻至少侧掩护配合1 次,否则视为无效进攻。组内实战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的基础上进行组间实战,同样会发现新的问题,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生的实战能力才能不断地进步与提升,这也是实战的最主要目的。
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反思
(一)以学科大概念为出发点,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
本文的教学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出发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重新定位学习目标,在目标的牵引下,分解单元课时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次分解,形成指向单元基本问题的结构,结构化的知识技能既能为学习活动的设计指明方向,也便于实现知识与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迁移。
我们围绕学科大概进行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设计应该注重问题的设计。经过实践的检验,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一是要注重以往的教学经验,主动总结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预设课堂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借助问题的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进行串联,形成结构化。
(二)以问题意识培养为导向,强化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具备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究渴望,需要一个支点来开启他们的探究之旅。此时,我们要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进行自我探究与合作探究,最终完成任务,展示成果,进而收获成功。
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注重问题与活动之间的联系,问题的提出要指向活动的完成。此外,问题之间既要有所区分,又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富有逻辑的系统性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以活动情境为载体,将知识与技能进行现实迁移
贴近生活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拥有真实感,也更有利于知识与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迁移。教学设计中通过设计探究情境、信息情境和实战情景,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模式,让学习内容“活”了起来,驱动学生在思考、交流与探究中形成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情境的创设首先要有真实感,需要根据学习活动创设不同层次的情境,通过情境营造真实感和代入感,激发学生隐性知识的外展。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学生尝试技能的迁移,知识与技能只有在实践中和迁移中才能更加内化,才更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真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