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中的人像环境

2020-05-22刘慧敏

新疆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胡杨摄影环境

刘慧敏

《怒放的生命》

有一种人,无论从哪一个角落走出来,都会瞬间占去庞大的空间。周围的人虽然都还各自占据着自己的位置,其实已经缩到角落里去了。李凯江常常给女人们造成一种幻觉:好像他是一座山,不仅敦实高大,还精力充沛。多大的照相机到了他手中,都是玩具。多坎坷的路,到了他的脚下,都是风景。美,有时候就是一种错觉。李凯江产生过错觉:那一天,他看见一个女人,站在一棵老树下,以为弗莉斯从伯因·琼思的画里跑出来了。错觉和错爱一样,有时能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他看到女人越过原野,走进一片芦苇荡,每一步都走成一幅油画。她的头发并不是金色,但夕阳斜入,发丝就流了金;她的裙裾并非长虹如练,却因风摇苇摆,也就缠了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怔怔地站着,看到纤细的弗莉斯在一个个画面中穿行,她的悲伤与决绝像黄昏一样蔓延开来。弗莉斯化身一个念头,在李凯江的心里扎下根来。

搞摄影,对李凯江来说纯属偶然。大学时代,学校第一次开运动会,就没他啥事,同学们要求他照相,他说不会。几个女同学轮番鼓动,他架不住,跑到南门新华书店买了本《摄影基础知识》,边看边照,拍了不少照片。照片洗出来,同学们都很高兴,李凯江竟然也有几分成就感。97 香港回归,新疆各大院校为配合香港回归,搞了个大学生摄影巡展。李凯江代表新疆师范大学参展,一路到财院、到医学院、到新大、再到师大,挺风光。一个学中文的就这样在迷上了摄影。摄影是件烧钱的“活儿”。他没有钱。甚至相机都是借来的。借一个还一个,再借一个再还一个,居然拍了很多年。

《丝路韵》

摄 影 虽 然“ 烧钱”,但环境人像花钱少一些。周边随便哪一处环境都可以进入作品,人物也可以是朋友学生。李凯江喜欢阅读。在阅读上,他是个“杂食动物”。文学、史地、美术、建筑、摄影、天文,什么都喜欢看。也许正是这种没有功利的阅读,使他在审美感知上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环境人像,顾名思义就是拍摄环境中的人。人与环境相互烘托,以人物在环境中的表情、动作、体态,赋于作品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人文情怀。当时,环境人像在国内摄影界还没有啥概念。李凯江属于探路者。他流连于车站、街道、旷野、沙漠、工业区,拍摄了《夜的声音》《一个人的车站》《逝去的记忆》《丹丹》《剑魂》《遥远的思念》等一组组作品。作品的主角无一例外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女人,她们孤独、迷茫、快乐、悲伤、冷漠、自恋、从容、若有所待。每一个看到作品的人,都对画中的人物命运和时代印记产生强烈的共情共景,恍如看到了自己的闺蜜和擦肩者,这些人物似乎脱离了摄影师的设计,独自活着。不久,北京出了个黑冰组合,他们把影楼里传统的人像摄影,拿到户外和环境融合在一起拍摄,作品发表在《人像摄影杂志》,还做了一个专版,在摄影圈引起了热议。李凯江一看,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做的吗?

摄影家就是苦行僧。当个摄影爱好都挺有趣的,但把摄影当做事业未免太辛苦。李凯江认为正是摄影教会了他理解生命和万物,并引领他找到了精神家园。2012 年,李凯江去苏州工艺美院进修摄影专业后期图像处理。一天课余时间,他在电脑上修自己在新疆拍摄的一组环境人像作品。大漠、陶罐、胡杨、异域风情的女人,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赞叹之声,扭头一看,竟是自己的班主任王荣。两人热烈的交流起来。王荣问他怎么拍出这么有震撼力的作品?凯江笑着说,把腿骨磨短9公分就会遇到大漠胡杨和陶罐美女。王荣哈哈大笑,说自己正嫌腿骨太长,能不能立即就出发?

李凯江的这组环境人像作品,灵感来源于丝绸之路文化,和安格尔等大师的油画启发。凯江认为标准化的技巧没有价值,艺术的生命在于感情和思想。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对他熏陶很深,加之他非常喜欢拉斐尔前派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们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的构图、光线、情感的表达都加深了李凯江对摄影作品的深层思考。好的作品,必是倾注了感情,用色彩和线条诉说生命、思想和情感,而不是技巧的展示。自己动情,才会动人。在环境人像的创作理论上,李凯江认为罗丹的艺术观点在这里也是适用的。那就是“艺术所认为美的,只是有特征的事物。特征是任何自然景色中最强烈的真实性:美的或丑的,也既两重真。因为外表的真,传达内心的真。人类的面容、脸色、举止、动作,及天空的色调,与天际的线条,都是表现心灵情绪及思想的”。很快,李凯江的这些作品就得到了学院的认可,竟破天荒的为一个学员做了一次个人摄影展。那一周,李凯江感觉一直在飞。在自己的作品里飞。之后,他在学院一个400 多人的大厅里,举办了一次摄影讲座,大厅里座无虚席。通过这次讲座的梳理和交流,李凯江更清晰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增强的自信心也使他有了新的想法。2013 年,李凯江和罗军等四个朋友在乌鲁木齐成立了四维视界发展有限公司。四维空间,据说是乌鲁木齐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摄影空间。

《大风歌》

过去,摄影创作是李凯江的头等大事。现在,维持四维视觉的运转变成了头等大事。接摄影团、找合作项目、办摄影辅导班,哪一个都得人去做。团队各个都很优秀,几个人精诚合作,各司其职。一年的时间,四维视界开始盈利,摄影团、摄影培训班,一个接一个。强烈的责任感和优质的教学,慢慢的开始有了影响。去年,一个内地已经毕业多年的老学员给李凯江打电话,说他在一次拍摄任务中由于去晚了,失去了有利地形的机位。几个其他团队的摄影师看到他服装上印着“四维视界”,竟然主动给他腾出了机位。还说,新疆“四维视界”的口碑在全国都是受到尊重的。李凯江毫不掩饰他的得意。有一次,他的一个女学员不经意表扬了一下他,说他讲课的时候最有魅力。他也就信了,得意的不得了。不久,那个女学员又夸他做饭好吃,不久两人竟然成了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了。

这些年,“四维视界”为新疆乃至全国培养了500 多名一线摄影师,还有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无论学员是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李凯江每每告诉学员的摄影要素第一条就是,艺术就是情感,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有很浓烈的情感融入其中。没有起伏的情感,就很难打动人心。要多读书,提高个人素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摄影语言去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一个只懂得用技术去让画面看起来美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环境人像后期制作的技术已经非常强大,很多人开始走上形式主义。令人担忧。李凯江带学员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拍摄外景,总会在拍摄前让新学员分析场景和题材的核心。当学员们说,他们要把牦牛放在作品的什么位置,雪山放在什么位置,羊和人放在什么位置。李凯江就和他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在拍摄环境人物时,不要颠倒了本质。人的命运和情感才是作品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也许,是出于影响力的考虑,也或者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李凯江带学员出去拍外景,包里总要带一本书。有一次,他利用闲暇时间看一本书,看着看着就掉了泪。学员问他看的是什么文章?凯江不能言,指指文章的篇名,原来是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后来,凯江跟学员说,知道为什么希望你们多读些文学书籍吗?那里面有生命的感动和很美的画面。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你们看到的是同样的场景,每个人拍出来的作品却不尽相同?那是因为你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不同,作品展示出的高度和气质就不一样。

李凯江以网名江湖一盏灯创作了《心灯》《守望》《昨日重现》《马语者》《绿野仙踪》《白桦林的传说》等系列作品,画面里全都有一盏温暖的马灯,作品的主角依然是女性。在深深的夜晚,画面温暖、诗意、忧伤,使人对黑暗中的每一个女人生出说不清道不明的悲悯之情。有摄影界大咖说,李凯江,你牛,就玩一盏灯!李凯江哈哈大笑。从玩心上来说,他真得很像一个大男孩。李凯江的这些作品传播广泛,也有不少追随着,慢慢的竟然形成一个派别。摄影圈把用灯和类似光源,表达女性意识流和情绪的作品统称为“灯派”。

《火焰山下》

2016 年,李凯江作为摄影师和广州的一个团队合作,踏上了丝绸之路上最富色彩传奇的吐鲁番、大海道、小南湖、罗布泊的路途。这是一段汇聚了古城堡、海盗船、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海市蜃楼、沙漠野骆驼群的地理地貌区域。这段鹏飞鸟不到鬼不行的大地,诡异壮美,非常适合大场景环境人像的拍摄。实际上,李凯江已经多次拍摄这段路的环境人像,每一次的拍摄都是一次死亡考验,酷热的沙漠,寸草不生,地表温度有时达到70℃。没走一次都会掉一层皮,每掉一层皮,李凯江就觉得他离这片神秘的土地更近更近。这时候,他总会想起屈原的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这里才是离精神家园最近的地方吧。就是在这段路途中,他一次次的完成了《胡杨颂》《梦回楼兰》《无人区》《小南湖是一个传说》《吼秦腔》《又见胡杨》《我想要怒放的生命》等系列作品。这是一组组大气磅礴,充满史诗感的人与环境共同对抗岁月的作品。模特们穿着丝路古装,在顶到天上去的瀚海沙堆和千年枯杨前,或仗剑天涯,或头顶陶罐,或明月流沙,如复活的精魂灵魄,述说着唐汉盛世的千古绝唱。这个主题,李凯江拍了一遍又一遍,总也拍不够。

胡杨精神是李凯江最爱表达的。我总觉得他的精神世界里也有胡杨的根系。别看凯江这个人整天乐呵呵,一副大条的模样。骨子里却是个完美主义者。不差粗心,更不差细致。木垒的胡杨林他已经记不起去了多少遍。那里的每一棵胡杨似乎都认识他。他也熟悉和理解每一棵古老胡杨的姿态。对他而言,胡杨就像一位精神领袖,始终鼓励着他砥砺前行。过去,由于模特与服装的匮乏,他总觉得无法表达出他理解的人与胡杨的精神联系。2015 年的乌鲁木齐国际时装节,李凯江的学生发现一位库勒尔设计师参展的一组丝路服饰。李凯江一下兴奋了,等了很久,就等这种服饰语言的出现,他赶紧让学生去找这个设计师沟通合作。后来李凯江又找到合适的模特,穿着这组服装在胡杨林和大海道拍了半个月。由于千年的胡杨枯木高耸如天,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将模特绑在树上拍摄,结果尖利的枯枝磨断了绳子,差一点伤了模特。有惊无险。最后这一组环境人像获得了国际和国内好几项摄影大赛的奖项。但也有人说风凉话,批评他商业化。李凯江并不排斥商业化,认为艺术作品能带来商业价值非常好。艺术并不是高高架在殿堂里的东西。即使是一个老百姓也有权消费它或者创造它。同时他也反对艺术格式化。在国内,李凯江是比较超前提出并实践环境人像的,也是环境人像的一线推广者。但目前有不少摄影家把环境人像套路化,变成了一种所谓唯美没有生命语言的图画。

其实,人生最美妙的瞬间就是一个华丽的转身。李凯江说,每个人的路都得自己走,累不累,脚知道。每个人的泪都得自己擦,苦不苦,心知道。人生的路,悲喜都是自己的;脚下的路,没人替你决定方向。成长,只能靠自己。但美好却从“成长”开始。最近,他开始关注纪实类摄影,觉得纪实类作品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有一种家国情怀。开始带着学员们抓拍一些和时代同步伐的作品。他对学员们说,摄影家应该关注时代、关注城市、关注百姓生活的精神和生活变化,用摄影的语言去记录它。几十年后可能这些作品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作为一门艺术,他和文学一样,真正具有价值的话,必须反映时代的内容。不然,摄影家光拍那个山,那个水,年年岁岁花相似,没有多少意义。他一个学员在牧区抓拍到一对80 多岁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在毡房前笑盈盈互相帮扶着插国旗的画面。地域色彩和人物的情绪都抓拍的十分到位。李凯江差一点把手伸进画面,帮着老爷爷一起绑绳子。他很满意这幅作品,作为优秀作品高高的挂在四维视觉的教室里。四维视觉工作室里有个大柜子,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奖杯和荣誉证书,多达146 个奖项。有76 个国内摄影大赛的奖杯奖状,剩下的是国外的。学员们以此为傲。下课了,学员都不想离开,想跟李老师套近乎。李老师摆出一副祖师爷的模样,本打算摆摆谱。可三分钟后就忘了。嘻嘻哈哈和学员们开心地打起趣来。冬日里,四维视觉一派祥和。李凯江写过几句诗行:

如果夜是一场青雨泠泠

幸而我还有一盏台灯

一把精致的小雨伞

撑开一圈柔和的气氛

……

猜你喜欢

胡杨摄影环境
千年胡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大美胡杨
胡杨 美术作品欣赏
家风伴我成长
漫观环境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